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李贺集序原文及翻译


  杜牧
  原文:
  太和五年十月中,半夜时,舍外有疾呼传缄书者,某曰:"必有异,亟取火来。"及发之,果集贤学士沈公子明书一通,曰:"吾亡友李贺,元和中,义爱甚厚,日夕相与起居饮食。贺且死,尝授我平生所著歌诗,杂为四编,凡千首。数年来,东西南北,良为已失去。今夕醉解,不复得寐,即阅理箧帙,忽得贺诗前所授我者。思理往事,凡与贺话言、嬉游,一处所,一物候,一日夕,一觞,一饭,显显焉无有忘弃者,不觉出涕。贺复无家室子弟,得以给养恤问,尝恨想其人,咏其言。子厚于我,与我为贺集序,尽道其所来由,亦少解我意。"某其夕不果以书道不可,明日,就公谢,且曰:"世谓贺才绝出于前。"让。居数日,某深推公曰:"公于诗为深妙奇博,且复尽知贺之得失短长。今实叙贺不让,必不能当公意,如何?"复就谢,极道所不敢叙贺。公曰:"子固若是,是当慢我。"某因不敢复辞,勉为贺叙,终甚惭。
  贺,唐皇诸孙,字长吉。元和中,韩吏部亦颇道其歌诗。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丘垄,不足为其恨怨悲愁也;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骚有感怨刺怼,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乃贺所为,得无有是?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经道者。贺生二十七年死矣,世皆曰:"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
  贺死后凡十有五年,京兆杜牧为其叙。
  译文:
  太和五年十月中旬,半夜的时候,屋外有大声叫喊着送书信的人,杜牧说:"一定有特别的情况,快拿火来!"等到打开信件,果然装有集贤殿学士沈子明的一封信,上面写道:"我的故友李贺,元和年间,和我友爱甚深,从早到晚在一起生活。李贺将死的时候,曾把生平所写的诗歌交付给我,编为四编,总共二百三十三首。几年来我四处奔波,确实以为已经失去了;今晚酒醒后,不再能够入睡,就阅读整理书箱,忽然找到李贺先前交给我的诗歌。追思往事,凡是与李贺一起交谈一起游玩,某一个地方、某一个景象、某一白天某一夜晚,每一次饮酒每一次吃饭,清清楚楚地没有丝毫的遗忘舍弃,(想起这些)我情不自禁流下了眼泪。李贺又没有妻子儿女兄弟,能够按时供养体恤慰问。曾经在遗恨中追想他的为人,吟诵品味他的诗文!您和我感情深厚,替我给李贺的集子作序,全部说出他的诗的来龙去脉,也许稍稍宽慰我对李贺哀思的情意。"当天晚上我不能用书信表明我不能写序,第二天到沈公处推辞,并说:"世人说李贺的才华远远超出前人。"谦让的过了几天,我竭力推让说:"您对于诗的研究深刻奇妙广博,并且又完全了解他的长短得失。现在让我为李贺的诗作序而我不辞让,一定不能称您的心意,怎么办?"再次推辞,极力表示自己不敢为李贺的诗作序。沈公说:"您像这样坚持,这就是怠慢我。"我因此不敢再推辞,勉强为李贺诗作序,始终感到很惭愧。
  李贺,唐王朝众多子孙中的一个,字长吉。元和年间,韩愈也非常称道他的诗歌。云烟连绵,不足以表现他诗歌的姿态;河水遥远,不足以表现他诗歌的才情;春意盎然,不足以表现他诗歌的温和;秋日爽朗,不足以表现他诗歌的风格;风中的桅杆上阵的战马不足以表现他诗歌的勇气;瓦制的棺木刻有小篆的铜鼎不足以表现他诗歌的古朴;艳花美女不足以表现他诗歌的色彩;荒凉的国家废弃的偏殿,枯木丘坟不足以表现他诗歌怨恨悲凉的情感;巨鲸鳌跃、牛头鬼卒、人身蛇首不足以表现他诗歌的虚无缥缈、荒诞奇异。大概是《离骚》的继承者吧,说理上也许比不上屈原,在言词上或许能超过它。《离骚》对君臣治乱有讽谕作用,有指责怨恨,说到君臣治乱之迹,时时有激发人心的感慨。只是李贺的诗歌,恐怕有没有这些呢?李贺探寻以往的历史典故,这就是他深深的感慨古今不曾有"经道"之人的原因,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补梁庾肩吾宫体谣》。抒发表达的情感不依据于已有的笔墨史实,往往从前事中生发开去,因此也不能深知了。李贺活了二十七年就死了!世人都说:假使李贺不早死,诗歌上稍稍加一点说理,就可以称《离骚》为奴仆了。李贺死后十五年,京兆杜牧为他的诗作序。
  相关练习:
  杜牧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李贺集》序
  杜牧
  太和五年十月中,半夜时,舍外有疾呼传缄书者,某曰:"必有异,亟取火来。"及发之,果集贤学士沈公子明书一通,曰:"吾亡友李贺,元和中,义爱甚厚,日夕相与起居饮食。贺且死,尝授我平生所著歌诗,杂为四编,凡千首。数年来,东西南北,良为已失去。今夕醉解,不复得寐,即阅理箧帙,忽得贺诗前所授我者。思理往事,凡与贺话言、嬉游,一处所,一物候,一日夕,一觞,一饭,显显焉无有忘弃者,不觉出涕。贺复无家室子弟,得以给养恤问,尝恨想其人,咏其言。子厚于我,与我为贺集序,尽道其所来由,亦少解我意。"某其夕不果以书道不可,明日,就公谢,且曰:"世谓贺才绝出于前。"让。居数日,某深推公曰:"公于诗为深妙奇博,且复尽知贺之得失短长。今实叙贺不让,必不能当公意,如何?"复就谢,极道所不敢叙贺。公曰:"子固若是,是当慢我。"某因不敢复辞,勉为贺叙,终甚惭。
  贺,唐皇诸孙,字长吉。元和中,韩吏部亦颇道其歌诗。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丘垄,不足为其恨怨悲愁也;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骚有感怨刺怼,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乃贺所为,得无有是?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经道者。贺生二十七年死矣,世皆曰:"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
  贺死后凡十有五年,京兆杜牧为其叙。
  2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某曰:"必有异。"  异:不平常的事
  B. 亟取火来,及发之 发:拆开
  C. 不觉出涕 涕:眼泪
  D. 《骚》有感怨刺怼 刺:讽刺
  2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贺且死,尝授我平生所著歌诗 北山愚者,年且九十
  B. 显显焉无有忘弃者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C. 某其夕不果以书道不可 其皆出于此乎
  D. 尝授我平生所著歌诗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22. 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牧夜半得到好友沈子明来信,请他为李贺诗集撰写序文,杜牧再三推辞后还是答应了好友的要求。
  B. 杜牧在序言中充分肯定了李贺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对李贺诗歌的风格、情态、色泽、意趣等 方面作了热情的赞扬。
  C. 杜牧充分肯定了李贺诗歌成就后,与《离骚》对比,指出了李贺诗歌的思想内容上的不足,严重脱离现实生活, 脱离诗文的常规畦径。
  D. 杜牧认为,李贺诗歌有欠缺,是由于离世过早,如果假以时日,应当有所进步。
  2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于诗为深妙奇博,且复尽知贺之得失短长。今实叙贺不让,必不能当公意,如何?。
  (2)乃贺所为,得无有是?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经道者
  【答案】20. D 21. C 22. C
  23. (1)您对于诗的研究深刻奇妙广博,并且又完全了解他的长短得失。现在让我为李贺的诗作序而我不辞让,一定不能称您的心意,怎么办?
  (2)只是李贺的诗歌,恐怕有没有这些呢?李贺探寻以往的历史典故,这就是他深深的感慨古今不曾有"经道"之人的原因。
  【解析】
  【20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的含义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熟透课文,积累实词。还要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常用方法。如形释义法,以音猜义法,温故知新法(迁移法),以今推古法,互文见义法,随文断义法,语法分析法,分语境析法,结构观察法等。在初中,学生就学过"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这个句子,其中"刺"就是"指责、批评"的意思,把这个意思放入"《骚》有感怨刺怼"这个句中是讲得通的,因为这句话后面说《离骚》说道君臣治乱,时有激发人心的感慨,可见确是"指责、批评"之意,而不是"讽刺"。
  【21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此题,需要考生具备18个常见虚词的知识系统,还需要具备在具体情况下推断其用法和意义的能力。题目的每一个选项中,一个句子是该文本的,一个是高中课本内的,这样的话降低了该题的难度。A项的"年且九十"出自《愚公移山》,"且"是"将要"的意思,把这个意思,代入第一个句子,句意通顺。B项的"盘盘焉,囷囷焉"出自《阿房宫赋》,用法是形容词的词尾,翻译为"……的样子",代入"显显焉",意思是"清清楚楚的样子"。C项"其皆出于此乎"出自《师说》,"其"为副词,意为"大概",表推测。把该意放入"某其夕不果以书道不可",句意不通,通过对该句所在段落的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可知,这个"其"为代词,翻译为"这个"。D项的"所"后面都带了动词,为所字结构。
  【22题详解】
  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常以选择题和主观题的形式考查,选择题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考生解答此题时,先找准选项对应的区间,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仔细地对比分析。选项C对应文本倒数第二段,原文说"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可见,"严重脱离现实生活,脱离诗文的常规畦径"错。应为虽有不足,却独特超常。
  【23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概括地说就是"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翻译第一个句子,考生做到字字落实,难度非常小,只要抓好"深妙奇博""实叙贺不让""必"这几个关键词即可。翻译第二句,考生要注意几个虚词"乃""得""所以"的意义,和几个实词"前事""经道者"的含义。第二句的翻译,难度较大。
  【点睛】小题2:虚词的用法非常灵活而多变,因此理解起来困难较大。它不仅需要我们朗读并背诵一定的文言文来形成语感,识记其基本用法来形成知识系统,还需要我们具备在具体情况下推断其用法和意义的能力。常见的推断方法有以下几种,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在学习和应试中常用。如"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一句的"因"是什么词,可以结合句子的意思"府吏听说了这个变故,就暂时请假赶了回去",确定"因"是连词"于是,就",表承接关系。上下文推断法,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也是在总体把握文句意义的基础上来确定某个词的用法和意义。代入筛选法,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如"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我们知道"何"的主要用法和义项有: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样"等;副词,译为"怎么能""什么""多么"等;通"呵","喝问";复音虚词"奈何""何如""何乃""何其"等。一一代入进行理解和筛选,就不难确定副词"多么"这个义项了。交换理解法,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用法和意义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如判断"与我银,为君致阁职""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这两句,我们知道第二句中的"为"是介词"替""给",代入第一句理解:"给我银子,我为你谋个内阁职务。"句子是通的,所以该处的"为"也作介词"替""给"讲。结构推断法,一是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文言句子讲究整齐、对称,抓住这点,我们可从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推知相同位置的另外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而"是连词表修饰关系的,那么"以"也该和它相同,作连词表修饰关系。二是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作的成份来推断。不同的句子成份就决定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如"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两句,第一句的"其"在句中作主语,因此应该是代词"它(指鹤)";后一句的其不作句子成份,只表反问语气,因此应该是副词。成语联想法,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成语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古诗文,故此,其中许多虚词语的含义与用法和文言文中的完全相同。根据这一特点,利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推断文言虚词的含义,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如"急急乎唯进修是求"一句中"是"的意义和用法,就可根据我们熟悉的成语"惟命是从""唯利是图"来推断,应该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又人"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中的"相",我们可以用成语"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一相同结构的成语来推断,这里"相"是虚指代词"他",有的又称他为特殊作用的副词。
  【译文】太和五年十月中旬,半夜的时候,屋外有大声叫喊着送书信的人,杜牧说:"一定有特别的情况,快拿火来!"等到打开信件,果然装有集贤殿学士沈子明的一封信,上面写道:"我的故友李贺,元和年间,和我友爱甚深,从早到晚在一起生活。李贺将死的时候,曾把生平所写的诗歌交付给我,编为四编,总共二百三十三首。几年来我四处奔波,确实以为已经失去了;今晚酒醒后,不再能够入睡,就阅读整理书箱,忽然找到李贺先前交给我的诗歌。追思往事,凡是与李贺一起交谈一起游玩,某一个地方、某一个景象、某一白天某一夜晚,每一次饮酒每一次吃饭,清清楚楚地没有丝毫的遗忘舍弃,(想起这些)我情不自禁流下了眼泪。李贺又没有妻子儿女兄弟,能够按时供养体恤慰问。曾经在遗恨中追想他的为人,吟诵品味他的诗文!您和我感情深厚,替我给李贺的集子作序,全部说出他的诗的来龙去脉,也许稍稍宽慰我对李贺哀思的情意。"当天晚上我不能用书信表明我不能写序,第二天到沈公处推辞,并说:"世人说李贺的才华远远超出前人。"谦让的过了几天,我竭力推让说:"您对于诗的研究深刻奇妙广博,并且又完全了解他的长短得失。现在让我为李贺的诗作序而我不辞让,一定不能称您的心意,怎么办?"再次推辞,极力表示自己不敢为李贺的诗作序。沈公说:"您像这样坚持,这就是怠慢我。"我因此不敢再推辞,勉强为李贺诗作序,始终感到很惭愧。
  李贺,唐王朝众多子孙中的一个,字长吉。元和年间,韩愈也非常称道他的诗歌。云烟连绵,不足以表现他诗歌的姿态;河水遥远,不足以表现他诗歌的才情;春意盎然,不足以表现他诗歌的温和;秋日爽朗,不足以表现他诗歌的风格;风中的桅杆上阵的战马不足以表现他诗歌的勇气;瓦制的棺木刻有小篆的铜鼎不足以表现他诗歌的古朴;艳花美女不足以表现他诗歌的色彩;荒凉的国家废弃的偏殿,枯木丘坟不足以表现他诗歌怨恨悲凉的情感;巨鲸鳌跃、牛头鬼卒、人身蛇首不足以表现他诗歌的虚无缥缈、荒诞奇异。大概是《离骚》的继承者吧,说理上也许比不上屈原,在言词上或许能超过它。《离骚》对君臣治乱有讽谕作用,有指责怨恨,说到君臣治乱之迹,时时有激发人心的感慨。只是李贺的诗歌,恐怕有没有这些呢?李贺探寻以往的历史典故,这就是他深深的感慨古今不曾有"经道"之人的原因,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补梁庾肩吾宫体谣》。抒发表达的情感不依据于已有的笔墨史实,往往从前事中生发开去,因此也不能深知了。李贺活了二十七年就死了!世人都说:假使李贺不早死,诗歌上稍稍加一点说理,就可以称《离骚》为奴仆了。李贺死后十五年,京兆杜牧为他的诗作序。
网站目录投稿:念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