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盆景人突破规矩另成方圆顾宪旦老


  文 / 陈舰
  艺术大家之所以被众人所膜拜,除了他们登峰造极的技艺,更在于他们高于众人的艺术思想,感悟大家的艺术理念,可以让我们在艺术摸索的道路上豁然开朗,取得之前无法企及的眼界。
  顾宪旦老师,是小、微型山水盆景大家,他的作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布局柔和绵贯,空间多样灵活,其间又有传神的人和物穿插,构成了动静相间、虚实相宜的艺术境界。而更重要的,是顾宪旦老师在数十年的微型山水创作中大胆创新,突破了传统山水盆景的空间布局,另成一派。
  山水盆景,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绘对象,集中反映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传统思想。小、微型山水,更是取山水之精华,再次浓缩,突出局部特色,小中窥大,虽不如大型山水作品气势宏大、视野广阔,反映的是千里江山的雄壮,但是却从细腻的局部描写中反映山石流水的每一寸构造,每一分变化,同时,通过配件的合理搭配,在山水中营造出一个个故事。而这一点,恰恰是大型山水盆景所欠缺的。
  顾宪旦老师小、微型山水盆景作品
  任何艺术门类的进步首先就要有辛勤专研的毅力。顾宪旦老师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接触小、微型山水盆景,并喜欢上这门艺术。那一年,一名年轻人凭借着对艺术的痴迷,在自家的天井中开始了初步的摸索。他多看多想,在仔细揣摩他人优秀小、微型山水盆景的基础上多加实践,一件件作品从有到精,从精到优,一步一个脚印的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跋涉。那时,受经济条件限制,无法买太多的配件,他就利用从事机械类工作的有利条件,自己使用石膏制作配件,房屋人物,家禽走兽,一样样开始创作。
  顾宪旦老师作品局部细节
  当年的这位年轻人就是顾宪旦老师,回忆当年的情景,顾老师说,搞艺术创作一定要有悟性,不怕失败,反复实践,才能成功。但是,走出自身封闭的圈子,吸取大家的艺术养分是非常重要的。顾老师回忆到,从事小、微型山水创作4、5年后,自己的微型山水作品和配件雕刻技艺小有成就了,自信满满的他就带着作品拜访山水盆景名家,这些前辈老师看过之后就指出了不足,比如说房屋雕刻太硬,线条不够柔和,没有年代感等,让自己有醍醐灌顶之悟。特别是1992年,顾老师加入了上海市盆景协会,有机会看到更多大师的作品,这些石材选择丰富、制作技艺精巧的大师作品让他眼界大开,自己的技艺也在这个时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今天我们看顾宪旦老师的作品,是移步换景,步步是景,宛如一幅走动的绘画。只见山峦叠嶂之中,群峰互相掩映,前后交错,前有遮挡,后有玄机,把自己的视角提高之后,立即就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在走动的过程中,对山完整的了解,这是一幅山水盆景作品最高的艺术境界。同时,局部描写又细腻传神,那些山脚蜿蜒曲折,近深得当,将自然鬼斧神工的打造完全展现在方寸的微型盆景之中。
  《春江渔歌》
  《荷塘消夏》
  《秋染悬空寺》
  《雪溪赏梅》
  顾宪旦老师春、夏、秋、冬四季主题作品
  看完作品,顾宪旦老师又阐述了一个更深刻的理念,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一定的规则,这是许许多多前辈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总结出的一套美学规律,我们遵循这些规律就能在艺术上快速得到提高。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完全迷信前人的规律,又会被束缚住手脚,无法取得自身境界上的突破。艺术,需要在规则中发展,又需要在突破艺术中升华。
  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山水盆景主峰不能居中心线,这是山水盆景制作必须坚持的技法,是传统画面构成上的美学标准。而顾宪旦老师在艺术实践中发现有时根据作品的意境也可以居中心线,并通过配件的摆放等方式能很好的弥补空间布局和视觉美学上的不平衡,形成全新的欣赏效果。于是,顾老师提出了"突破规矩,另成方圆"的艺术理念。
  《采药》、《古寨春色》多次在各大评审中荣获金奖殊荣,该作品就是通过配件的摆放等方式能很好的弥补空间布局和视觉美学上的不平衡
  微型山水盆景艺术千年来的发展让它形成了一定的制作章法,初学者学习盆景艺术一定要严格遵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临好米字帖,才能有泼墨写意的功底。但是,当艺术家具有了很深的造诣后,是否要拘泥于这些框架呢?顾老师认为答案是否定的。艺术创造要的灵魂是艺术家的想象,不能完全有套路的束缚,特别是现在山水盆景石材选择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每种石材,每块石头的特点都不同,不能因循守旧,而要因石制宜,突出个性。在满足美学标准的前提下,大胆突破传统技法,利用新的材料和布局方式,构成新颖的空间结构。
  我们在规矩中生活,也要从规矩中突破,有些时候如果墨守成规,我们的艺术就有可能停滞不前。守章法,是我们完成艺术积累的前提,破章法,是艺术勃发的必然。继承发扬、开拓创新,是艺术创作的原则,是众多艺术大家不断提升艺术境界的必有精神。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顾宪旦老师的微型山水盆景作品和他独特艺术思想,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网站目录投稿:秋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