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稚丹+冯露 在近年扩招的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就业难"变得更加突出。帮助高校毕业生正确了解与认识就业形势,指导其找到合理的职业定位,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科学的择业观,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环节。 人物:张青,23岁,某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应届毕业生。 案例背景 张青对职业定位十分迷茫,她只想进入重庆主城区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或成为公务员,因为这样的工作体面,受人尊敬,工作稳定,待遇也好。但她参加考试屡屡受挫,已经寻找不到就业的目标和意义。通过亲戚的介绍张青来到江北区人力资源市场咨询工作事宜。 案例回放 江北区的星级职业指导师热情地接待了她,并详细询问了她的学习经历、工作经历、遇到的问题和对未来工作的想法与要求。指导老师对她进行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职业指导。 第一步,确定职业方向,从能入手的基层干起。张青在区职业指导师的建议下参与了"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社会保障工作",到区观音桥街道建西社区从事服务社区社会保障工作。服务期间,每月领取了职工最低工作标准的基本生活补助,迈出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第二步:摆正职业心态,从正确评估自己做起。高校毕业生服务期间,指导师鼓励张青不能因为薪资较低而气馁,在从事社会工作时,要对业务逐渐熟悉、多多锻炼文字写作,并耐心教导她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的技巧,使她在与群众、同事、领导交流时游刃有余,各项工作完成出色。渐渐地,张青爱上了服务群众的基层公务员这一行业,从最初的只是因为稳定而选择,到了解与实践后变为了心中热爱的职业。 第三步:制定职业规划,为未来发展助力。高校毕业生服务期满的张青并没有就此止步,通过考取江北区的公益性岗位成为了江北区的一名社会工作者,完成了职业规划的第一次飞跃。在江北区职业指导师的循循善诱下,张青就业也不再执念于主城区的区域限制,最终考取了重庆市郊县某机关的公务员,完成了先就业再择业的再一次提升。 现在的张青每天都沉浸在忙碌的工作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中。她总是说:从基层做起,不怕辛苦,任何的工作都不难,关键在于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并一步步努力发展。 案例诊断 本案例中凸现出高校毕业生初就业的通病:缺乏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她选择的是事业单位、国企、公务员等外表光鲜,听说工作稳定、待遇高、受人尊敬的职业,但她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基层公务员的辛苦,且主城区造成的地域局限也缩小了就业选择面。同时,她忽略了个人性格、兴趣、专业、长处对于职业选择的重要性,造成了最初择业的盲目。 江北区职业指导师引导其改变就业观念,脚踏实地从基层干起,在工作中学习政策,熟悉业务,了解并认识到基层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知识要求、技能要求、经验要求、性格要求、工作环境、工作角色等。在实践中,她了解到自己擅长什么,合理选择了目标职业后努力进步,发挥自己的长处,助力了事业的成长,实现了个人价值。 案例指导 此次职业指导主要在职业定位、职业规划以及职业实践上对张青进行了指导。 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固化且与现实差距大,职业定位十分模糊,常常因学科专业、地域地区、单位性质受到局限,多数高校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针对这些问题一是指导高校毕业生找准自身定位,确定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二是指导高校毕业生了解职业和岗位要求,该项了解既可咨询业内专家,参照业内成功人士的经验,还可积极实施就业见习、大学生带薪实习、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公益性岗位等多种就业援助和帮扶政策。通过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让高校毕业生在实践中选择适合自己并能扬长避短的职业。 在此案例中,职业指导师们既让张青了解到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又根据张青自身长处、兴趣和岗位实际情况,指导她适时调整了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并将此规划变得具有可操作性,在指导与实践中让张青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