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一种人,陷于等待陷阱。 等待一族,老想做大事,不屑做小事。大机会迟迟不来,小机会稍纵即逝,总以为未到老子出山,干脆什么都不做,浑浑噩噩就过,结果大事没得做,小事不屑做,慢慢一事无成。小机会累积才有大机会,放弃小机会,专等大机会,就像《等待戈多》一样,只是一种幻觉,让你陷入无尽无望等待。 等待一族,抱怨目标不明确,抱怨机会没降临,事实上,却相反,目标是在行进中逐渐清晰,机会是在过程中逐渐浮现。人们研究射击训练方法发现,两种射击方法:"准备-开火-瞄准","准备-瞄准-开火",两相比较,通常前者更佳,因为一旦开火,就有第一手数据调整瞄准。很多人陷入思考和计划当中,却从来不开始动手,而是一直停留在一个步骤:准备-瞄准-瞄准……从来不开火。 一个人缺乏能力却努力奋斗,起码还在积累,有惊喜。而等待一族却犹豫不定,左右观望,耗光阴,不作为,天天恍然大悟,一直原地踏步。最可怕的是随着岁月迁移,雄心消磨,斗志瓦解,没得选择,被迫凑合。这么一来,犯了两个错误:一是"流光容易把人抛",整个等待时间,没有任何进步;二是因为被迫选择,所以不太情愿认真对待,敷衍了事,到头来变成敷衍自己。 没人可以天生知道做什么,詹天佑并非天生就是建铁路,孙中山并非天生就是闹革命。所以,先降服躁动的心。从小事做起,先射击,再瞄准,再调整,再射击,而不是浪费光阴纠结。许多人花时间在焦虑、纠结以及和焦虑与纠结作斗争上,以致没有时间做正事,真是一种莫大讽刺。 贰 有一种人,陷于眼高手低。 眼高手低,多是放大自己的欲望,高估自己的能力,讲就天下无敌,做就有心无力。永远处于半桶水状态。许多人毛病在于选择时候犹豫不决,症结在于时刻追求完美主义。如此这般浪费许多时间,不曾意识到时间才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资源。 梁漱溟:"在这个时代的青年,能够把自己安排对的人很少。越聪明的人,越容易有欲望,越不知应在那个地方搁下那个心。心实在应该搁在当下的,可是聪明的人老是搁不在当下,老往远处跑,烦躁而不宁。所以没有志气的固不用说,就是自以为有志气的,往往不是志气而是欲望。" 钱钟书:"很多人认为聪明人才会成功,其实,不是的。很多聪明人做事情不能成功,原因有二:一是不能下笨功夫;二是没有找到价值体系中最重要的事去做,却去做一些不怎么重要的事情。所以内心缺少全力以赴的动力。" "我志气不大,但愿竭毕生精力,做做学问。"年轻时候,钱钟书对夫人杨绛说。作为二十世纪第一流读书种子,他过目不忘,仍然一书读多遍,笔记再三添补,渊博的背后,是无尽的苦心——聪明人下笨功夫。不愿下笨功夫的人,一旦先天优势,在岁月洪流中褪色,后面的一堆人迎头赶上。你的优势荡然无存,陷入更多焦虑与纠结。 可怕的事实:比你聪明的人,比你还勤奋。网上流行说法: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而言,根本轮不上去拼天赋。大神都是默默打坐修炼,渡尽劫波,才成仙的。沃伦·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查理·芒格:"我这辈子遇见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是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 叁 怕什么困难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阎百诗笨,小时读书,背诵多遍才略顺口;身体又弱,母亲禁止读书。他就偷学默诵,坚持十年,突然明朗,重翻旧书,再无一点疑惑,最终成为清代经学大师。完美反击以笨为由或因病废学两大常见借口。 曾国藩笨,常常自称"吾生平短于才"、"称最钝拙",但是他从一个笨小子变为"千古一完人",一生基底,全在八字:咬紧牙关,徐图自强。 郭靖笨,练降龙十八掌,一板一眼,笨拙无比,就连对手亦嘲笑招式简单,但是练到最后,刚猛有力,无坚不摧。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聪明人早早下笨功夫,笨人喜欢寻找所谓的捷径,证明自己"聪明",一生困在笨的漩涡,无法自拔。 在一个创业不如炒房,暴富全靠拆迁的年代,不学习,确实可以成功;很勤奋,可能屡遭挫败。然而,从更长的时间维度上说,深度学习可以增大成功概率;持续勤奋总有如愿以偿之日。 鲁迅:"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人丑就该多读书,纯靠后天来补救;人美更应多读书,不要辜负好皮囊。向上走,发发光。 作者:汉程,古董收藏、教育培训资深从业人士 本文首发于个人微信公众号:原一愿(ID:Yuan-yiyuan) 【本文为作者投稿,已获发布授权,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作者,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