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专家称,高温环境下,幼儿更容易中暑。这是因为,小宝宝们的的体温调节中枢还没有发育成熟,对周围环境气温变化适应性差,而且汗腺不发达、数量少,体内水分贮存也有限。那么,婴幼儿中暑怎样及时诊断与治疗? 小儿中暑应如何处理? 凡有接触高温环境或有在烈日下暴晒病史的小儿,突起体温升高、大汗、失水伴烦躁、嗜睡、肌肉抽动或意识丧失者,均应考虑中暑。 体温过高是中暑的主要特征之一,体温越高,持续时间越久,预后越坏,因此应立即采取强有力的降温措施。首先立即使患儿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或有空调的房间内,将其平卧后,头部、颈部、腋下和腹股沟处放置冰袋,用凉水或35%酒精液浸湿毛巾全身擦浴。 在做物理降温时,皮肤因受冷的剌激,可引起血管收缩和肌肉震颤,影响散热并使机体产热增加,因此多同时配合药物降温。氯丙嗪可扩张周围血管、减少肌肉震颤,并可达到降温的目的,一般每次每公斤体重0.5-1.0毫克,加入适量0.9%生理盐水中在1-2小时内静脉滴完,但对面色苍白、肢端湿冷、血压已明显下降者不宜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中暑高热昏迷患儿有迅速退热作用,减少中暑合并症的发生。迅速补液也十分重要,中暑较轻,神智清醒的患儿可立即饮用含盐冷开水或汽水饮料。中暑重者者则应静脉输注盐水以迅速恢复正常血容量,保证心脑所需的血流灌注。 另外,在无风天气,因通风不良,可限制机体对流散热功能,暑热时由于体内蓄积的热量散发困难,极易出现危险的高热。患儿通常表现为少汗、皮肤灼热、发红、头痛、眩晕和疲乏感,体温可急剧上升至摄氏40度、呼吸脉搏加快,但血压一般不受影响。体温达41度是个危险指标,常出现昏迷或抽搐,如这种超高热持续数小时,存活者可能遗留永久性脑损害;体温高达42度时,常可导致死亡,死亡原因多因继发的中枢性循环功能衰竭,表现为四肢冰冷、脉搏微弱和血压下降等。此时需立即进行抢救,可将患儿裹上湿床单或湿衣服,或浸泡于河水、湖水或澡盆中,每10分钟测体温一次,以避免造成体温下降过快。同时给予补液、药物降温、止惊、升血压等对症处理,如有中枢性呼吸衰竭、呼吸节律改变,口唇和面色明显发青,经输氧治疗无效时,应及时气管插管,上呼吸机供氧。 祖国医学认为中暑的主要病理机制为暑邪内袭、耗气伤阴,对中暑除传统的刮痧疗法外,还可用针刺法。 以上几种类型的中暑看起来很可怕,但只要了解有关预防知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在炎热的夏季,首先要尽量减少孩子在烈日下或通风不好的地方游玩;不要穿戴厚而透气性能差的衣服;出汗多时应经常口服略有咸味的盐水,并利用通风设备使皮肤保持凉爽。对酷暑下参加农业劳动的中小学生,要合理安排其劳动时间,延长午睡,劳动时要戴草帽;注意饮食营养,及时供应凉盐开水或绿豆汤,发现孩子有中暑先兆时,应使其迅速离开现场。体质虚弱、瘦小,正患感冒、腹泻、呕吐等病症的孩子,对中暑的易感性增加,更应加以保护。 对小儿中暑应注意预防,尽量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直射。在炎热季节要做好室内通风。对体弱儿尤其要注意预防中暑。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有关于儿童外出该注意什么的资讯,可以登录本站,更多详情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