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吧出征,寸草不生。" 知道这句话的人,除了暴露年龄,也都明白它代表的是一个时代。 那是百度贴吧璀璨一时的一个时代,背靠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凭借着天然的"社区"优势,它一度汇集了10亿的注册账号,几乎比肩总人口数目。活跃用户达3亿,在那几年里,百度贴吧不仅仅代表着潮流,更催生了一道道原生的互联网文化,为早期的文化雏鸟提供了一个安身之所。 只不过,沧海桑田,而今已物是人非。 贴吧最近的一则消息是:据网友在脉脉爆料,百度贴吧事业部总经理胡玥被曝已在近期离职,并放出了胡玥的微信截图。胡玥在朋友圈表示"终于离开,这个曾经嬉笑怒骂,引以为家的地方"。 贴吧的创立据称是以李彦宏的"结合搜索引擎建立一个在线的交流平台,让那些对同一个话题感兴趣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方便地展开交流和互相帮助"基本创意为模板,在俞军、李明远的带领下逐步搭建成框架,用户粘性之高、范围之广、互动之多都不是现今任何一个app能够比肩的,那么,为什么这个曾经傲视一个时代的流量巨头突然就黯淡了呢? 战略上的放弃 去年6月,腾讯科技报道称,"贴吧被百度公司列入"关、停、并、转"产品行列。"尽管百度贴吧在微博和微信同时公开回应表示:报道严重失实,百度公司没有"关、停、并、转"贴吧的任何计划。但我们不难从中看到百度贴吧的尴尬地位,作为曾经一度拆分上市的明星事业部,百度贴吧竟然要面临被砍的境地,在令人唏嘘的同时,我们也不难理解这个现状。 百度公布的月活中,贴吧的月活仍然是保持在亿级别,这是一个超级大的数值,但若是深究下去就能发现其本质存在的问题,相比于其月活过亿的总量,百度贴吧上交的移动端月活数据可真是难看。 易观咨询发布过一个2017年10月移动AppTop1000排行榜,其中百度贴吧以月活跃用户5008.9万人的成绩排在第59位。这也就意味着,在百度贴吧的3亿月活跃用户中,只有16.7%转移到了移动端。 没错,这就是遗传自百度的基因。错失移动互联网几年的红利,缺少最新一层结构的换代升级,百度这点已经被外界诟病已久。但更深层次的含义则是,错失红利期不仅仅意味着其主航道——搜索流量的式微,百度旗下的众多产品也都没有跟随时代潮流,实现应有的升级换代,百度贴吧就是一个明晃晃的嘲讽。 同属BAT的另外两家已经跻身千亿美金市值的巨头已久,但百度从业内数据估测看,目前仍然在700—800亿市值徘徊。将航道押宝AI或许是百度的下一个千亿级市值的突破点,但攘外必先安内,在此之前,开源节流、减少亏损是必须要做的,比如,砍掉现今商业价值极低的贴吧事业群? 被人诟病的商业模式 贴吧现今的商业变现能力有多低? 如果你经历过当年的血友吧、魏则西事件,你就能明白百度贴吧的商业价值之路走的有多坎坷。 但实际上,贴吧的商业化最开始不是如此。 尽管百度贴吧从创建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是其账号体系一直被百度内部认为是其百度账号的重要来源之一,单纯的社交、超高的粘性与活跃度是它最早的代名词,百度贴吧进行商业性的试水不是因为百度内部需要它进行盈利,而是要获得主航道的资源倾斜,它就必须要证明自己的盈利能力。结果是,它没有证明好自己。 尽管前文提到的百度贴吧错失一个移动端的好时代,但是其基本核心用户尚在,若操盘得当,重新跻身feed流巨头也不是难事,但可惜的是,百度贴吧的商业化之路让它的病情雪上加霜。 售卖贴吧和代运营权模式一度是百度贴吧的变现主要模式。即在不同主题的贴吧下交由相关公司进行不同程度的维护管理,并进行自家的广告投放从而达成引流的目的。试想一下,若是在游戏、体育等贴吧内发放一些优惠券、代金券之类的信息,用户自然乐得接受,但若是在医疗主题的群内发布不属实的消息或故作权威的言论,中间缺少企业资质的监管,这必然会造成大的问题。 一组来自摩根大通的分析报告指出,医疗相关广告主在百度2014年的总营收中约占15%-25%。但接涌而至的则是外界对百度"无底线商业化"的控诉,从血友吧到魏则西事件,一步步将百度贴吧的商业化变现之路彻底封死。 至此,百度贴吧的战略地位在百度内部开始发生戏剧性的变化,相比于口碑,企业更看重更是一项应用的吸金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在商业变现能力极其微弱的档口,百度贴吧的境地每况日下。 原生文化的悖离 百度贴吧不是没有尝试过转型。 最新的百度贴吧App中,信息流式内容的呈现、短视频入口的放大、直播功能的引入,都是亮点。但总感觉哪里不对,信息密度、质量,获取信息的便捷性,似乎都存在问题。从本质而言,形式无错,错在贴吧原生文化的悖离。 深究百度贴吧的原生文化,作为最早的一批互联网用户,百度贴吧的用户们都对社区存在一种天然的归属感,不管是当年的"魔兽吧""李毅吧",还是后来的"哈哈吧"等,百度贴吧的用户本质上是用凝聚的力量来展现自己的某种诉求,最终就形成了最初的贴吧文化——贴吧不只是百度的贴吧,更是用户们的贴吧。 正是爱之深,所以才有厌之极。因此在百度强行进行贴吧的售卖和代经营权商业运作时,贴吧的文化便从根本上被破坏,也彻底伤透了那些为贴吧文化献上自己青春的最早一批贴吧用户的心。 贴吧文化本质上是最为早期的用户诉求沉淀,这里代表着用户追求自由、渴望独立发声、影响世界的最初愿景,一旦这种诉求失去它本身的存在意义,那么用户自然没有任何留下去的必要。 因此,与其说是贴吧的商业化失败,倒不如说百度内部没有再出现一个像俞军一样了解贴吧、了解贴吧文化的人。贴吧终究不是产品难懂,而是它所带代表的最初的渴望自由的互联网文化不再被人理解,对纯洁性、号召力和集体凝聚力的过度野心破坏了它最初设想的精神共同体的模样。 但不能否认,贴吧的商业化再怎么失败,它仍具备一定的导流能力。 在微博上,很多明星有影响力的粉丝聚合站来自官方贴吧的注册号。某种意义上说,微博的明星贴吧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贴吧导流。如鹿晗吧_LuhanBar、蔡徐坤贴吧官博、李宇春吧微博。贴吧的现存用户很大一部分都是当年"圣战""爆吧"的老用户,尽管有了新的选择,但他们仍然会不间断的打开贴吧,回味自己当年的疯狂。从这一点来看,贴吧的粘性还在。 之前,"贴吧之父"俞军在微信里说了这么一段话: "你们怀念我,我怀念Google。如果外部压力不够,我回百度也是独木难支。百度的核心问题首先是价值观,然后是激励机制。" 放任积劳成疾,却不能久病成医,或许这才是对百度贴吧的最好注解。 "简单,可依赖。"这是百度曾经的一个slogan,也是我们记忆中百度贴吧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