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自信错觉与医生自我同一感的关系


  文/张思佳 "心之春"心理成长小组 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药经济管理学院应用心理系
  [摘要]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看待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局面的原因之一——社会期望值过高。本文利用实验说明了"自信错觉"的存在,并用它来解释了患者对医生寄予了过高的期望,使医者本身也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对于自己能力过高的评估,但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治愈患者的疾病时,可能会引发一些不同程度的医疗纠纷,并导致的医患关系紧张这一过程。
  [关键词]过度自信医患关系紧张自信错觉
  [正文]
  医患关系指的是医方和患方在医疗过程中所形成的人际关系。据中国医师协会2009年对114家医院进行的调查显示,每家医院平均每年发生医疗纠纷22起,发生打砸事件2起,打伤医师2人,同时患者和家属打砸医院、殴打医务人员等恶性事件也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并且,暨南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在接受调查的8000余名医务人员中,有65%曾遭受过不同程度的心理和躯体的伤害。通过以上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医疗卫生保健的要求日益提高。[1]医疗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它的市场需要的份额势必会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当前必须从根本上找出引起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使医患关系重归于良好。
  不难看出,给医患关系带来不良影响的一些原因中,除去不可抗力的医疗原因外,其人为原因中很显而易见的便是社会期望值过高。病人在医院中太需要心理依靠了,而医生的自信、沉着又恰恰能够给病人带来安慰。不可否认的是,病人通常会加深对衣着整齐,特别是身穿干净白大褂的医生会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来治好他们的病的信任。这样的想法很明显缺乏科学的现实性,因为即使是一位学富五车、经验老道的医生,他们有时也一定会遇到让自己感到棘手的疑难杂症或是治疗盲点。可不幸的是,正因为有前面病人的那种盲目地相信,使得有的医生不但享受这种感觉,努力地让自己在病患及其家属面前表现得自信而又全能,久而久之,甚至还会潜移默化地把这种过分信赖作为事实来接受,认为自己确实具有比实际上更高的能力。自信本没有错,可一旦远远超过医生的真实能力,就会成为一件危险的事情。医生为了让自己的声誉更完美,凭借自己未被察觉到得错误的自信接手了自己可能根本没有能力治好的病例,但当现实的困难击碎他们的假想后,其最有可能迎来的就是病患家属的不理解,直至演变成为后来的医患关系紧张,甚至会导致恶性的医疗纠纷。社会期望值过高只是从外部的角度来解释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因此,我们不妨用一个心理学现象从医生内部的角度来阐述这种情况发生的根源,即"自信错觉"。
  为了让自信错觉给我们造成的影响表现得更加直观,我做了一项名为"自信与能力的关系"的实验。实验过程以调查的问卷的形式为主。由于条件的限制,我邀请被试是学校里的老师和班级里的同学,并由他们来填写关于"自信与能力的关系"的问卷,希望以此来类比医院里专业知识掌握牢固、经验丰富的医生和一般病患。实验分为两组——老师组和学生组,除要完成对有明确答案的问题的回答外,同时还被要求描述自己在某一特定情况下对于选择医生的偏好倾向,以及对于自己智商水平的大致评定和对自信错觉的了解程度。
  在实验中,我做了一个特别的设计,即要求被试对自己所填写的内容的准确性进行自我评定,以便于我更好地统计出被试发生高估自己能力水平情况的程度。经过统计表明,在学生组当中,有近77%的被试出现了高估自己的情况。由此可见,自信错觉并不是医生一类人的专利,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会经常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自信错觉地困扰。并且,这项调查也显示,包括老师在内约有62%的被试认为自己的智商要高于平均水平。一般而言,我们都会认为男性对自己的智商更有自信,的确,69%的男性被试认为自己的智商高于平均水平。但出乎意料的是,有56%的女性被试也认为自己的智商高于平均水平。可是,难道这些拥有较强自信的人真得都可以做到优于大多数吗?过低的能力导致过高的自信,能力与自信的发展是一个不平衡的过程。[2]恐怕这个问题最有效的一个解释就是自信错觉在作祟了。
  我将实验的调查问卷设计成了两种,在给老师填写的那一份里,我所选择的题目全部都是来自于本专业的相关书籍。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只是想将同样专业知识雄厚,经验丰富,有较高水平的教师与医者作类比,我还想得到的就是在以教师为代表的这一类专业能力较强的人中出现高估自己水平的程度。对于本专业内相关知识记忆的准确性,被试教师的自信心普遍还是很强的,实验表明,在教师组存在超七成的被试出现了高估自己能力的情况。但更值得我们去注意的一点是教师组的所有被试都肯定了"自信错觉"的存在。在对这一组的研究后,我们不难发现,即使是作为在专业领域内能力高于一般水平的教师或者医生,他们毋庸置疑且无法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有"自信错觉"。
  现在,让我们再重新回到对"医患关系中的自信错觉"的讨论中。通过对上文的总结,我们已无法忽视"自信错觉"这种不同于一般视觉错觉的日常错觉。但是,它的存在无法证实人类大脑的确有关于这些错觉的缺陷,可以说明的一点是,它确实反映了人类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并且这种副作用不会加深却也不可避免。虽然我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医患关系中的自信错觉",但是,我们却可以从医生过度自信而不自知的原因上找到弥补的对策。美国圣路易斯儿童诊所的基廷医生对此有着独到而精辟的见解:"医生应该学着自信,但不要忘了,更重要的事情是要提高自己的医治水平,并在每一个案例中找出自己还不是那么确定的部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在医疗领域中,永远都还有未知的知识需要不断地探索,医生的学习过程是没有止境的。"自信错觉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出现的,在可以看到强有力的证据时,这种错觉就会烟消云散。[3]因此,我们不妨给出这样的建议:首先,医生在将自己自信、沉着的一面展现给病人的同时,肯定对于自信错觉的认识,既要学会去勇于承认自己并不是"医疗百事通",还要学会"再学习"——从每一次的诊治过程中获得可以学习的经验,并且在工作之余多看书充电。这么做可以拓宽和加深医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减少治疗的盲点。其次,在病人自门诊至入院及整个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要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让病人对疾病治疗结果有相对正确的预期,使之对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风险有明确的认识,直至最终起到减少原先本可避免的医疗纠纷,缓解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的效果。
  可如果就医疗过程乃至日常生活而言,"自信错觉"不论是对医生,亦或是一般人,都绝不只是简单地"百害而无一利",我们不能直接地全盘否定它。一般而言,假设人们对某件事比较了解,就很自然地会在这方面表现出格外的自信。同样地,作为人类性格特点之一的自信,我个人的看法是,如果在医生身上得到适度地体现,的确是能给病患及其家属以重返健康的极大的希望,对于接下来病人的配合治疗也会很有帮助。
  医患关系中的自信错觉,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身患疾病的病人在医生身上寄予了无限的寄托,使后者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把这种对能力的过高估计作为事实来接受。当认识到它的存在,并且积极地采取措施来应对它时,我们完全有能力让"自信错觉"的干扰降到最低。
  [参看文献]
  [1]鲁思鹏浅析引起医疗纠纷的原因及对策2006年08月08日
  [2]、[3]ChristopherFChabris,DanielJSimons看不见的大猩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网站目录投稿:香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