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加警察的招聘,5个人里录取了4个,我是唯一被拒绝的;后来参加肯德基服务员的面试,24个人面试,录了23个人,我又是唯一被拒绝的;我向哈佛大学递交过10次入学申请,每次都毫无例外地被拒绝。 一般人遭受这样的拒绝,恐怕已经对生活充满绝望了,但马云相信,只要坚持自己的观点,总会有改变的一天。正是因为这种坚持到底的精神,让马云说出的话,更有分量,更容易让人信服。 这节课和你分享,马云凭借对一件事的执着和自信,成功获得孙正义融资的真实故事。 2003年2月,马云和孙正义就进军C2C市场达成共识,马云知道,第四次融资的事,已经是板上钉钉了,孙正义非投不可。但投资金额及控股问题,还需要详细洽谈。 2003年7月,孙正义打来越洋电话,正式提出二次投资的想法,并与马云约定,几天后在日本东京会面。 在东京见面后,马云和孙正义进行了初步沟通,阿里巴巴CFO蔡崇信与孙正义及其手下,开始了正式的谈判。 谈判过程很激烈,也很艰苦,焦点问题有两个: 1)孙正义在注入资金之后,是否能控股; 2)阿里巴巴员工团队能否持股。 前一个问题比较好解决,因为注入多少资金,换取多少股权,这个比例是可以灵活调节的。但对于员工持股这件事,孙正义很难理解。因为在日本,很少有员工可以持有公司股份,而马云则坚持要通过股份,来激励整个团队。 尽管蔡崇信谈判经验非常丰富,也曾和孙正义有过一次正面谈判,但这次双方因为员工持股问题,谈判了很久、一直僵持不下,场面一度非常紧张。 据蔡崇信回忆说,当时孙正义的脸色非常难看,而马云脸上,还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一直晃着脑袋,不知道在想什么。 不过这样干耗着也不是办法,需要想办法缓和下场面。 于是,马云站起来去了洗手间,几秒钟后,孙正义也跟着去了洗手间,没想到两人从洗手间出来时,都露着笑容,告诉大家,谈判有结果了。 原来,在洗手间时,马云沉默了一会儿,对孙正义说: 我觉得这次投资,8200万美元是个合适的数字,你觉得怎么样? 孙正义也沉默了一会,很快便同意说: 好,那就这么定下来。 后来有人采访孙正义,问他为什么之前争执不下的问题,在洗手间短短几分钟,就答应了。 孙正义说: 马云对着镜子自言自语时,展现出的自信和坚定,打动了我,这样一个自信、坚定的人,做出的决定又能错到哪儿去?而且8200万确实是个合适的数字。 相应的,孙正义也在员工持股上做出了让步,双方达成了一致。 2004年2月,软银和其他投资机构一起,向阿里巴巴注入8200万美元资金,而软银一家,就投入了6000万美元。 就这样,阿里巴巴的第四次融资,在马云的一再坚持下,取得了成功。阿里巴巴旗下C2C公司淘宝,得到了充足的运营资金,也为自己的员工,争取到了持股的权利。 以上,就是马云凭借对一件事的执着和自信,成功获得孙正义融资的真实故事。我们至少可以获得一点启发: 失败并不可怕,被拒绝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中途放弃、没有勇气坚持,结果倒在了距离说服别人只差一步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