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研究显示,一个人出身的社会阶层高,就容易对自己过度自信(对自己的评价>自己的实际能力)。而这种过度自信,又会被周围的人(比如面试官、评委)解读为"真有能力带来的自信",于是会更容易得到各种机会,结果是阶层更容易固化,贫民更难向中上层流动。 上层或中产的家庭,往往教育孩子要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贫民家庭则往往教育孩子要谦逊、诚实、时刻记得自己在社会中的等级位置。 长大后,两种教育方式就会带来两种小孩的自信水平不同,一个是过度自信,一个是适度或略欠缺的自信。 而人们都有一种自然倾向,就是认为把"自信程度"误解为"能力证据"——"这人看起来那么自信一定很行吧","这人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估计不太行"。 结果是,在参加面试时,上层或中产家庭出身的大学生实际成绩未必比贫民家庭出身的大学生好,但更有自信的前者却一定比后者更容易被雇用。@游识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