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嘉祐七年(1074年)十二月的一天,五十三岁的宋仁宗赵祯在天章阁召集朝中重要大臣。 请大家欣赏皇家宝藏十三种。有天然形成文字"赵二十一帝"的瑞石,重二十多斤的金山,紫色斑纹的龙蛋,白色的凤凰蛋等等稀世珍宝。 仁宗的飞白书天下一流,当场写下一幅幅字赏赐给众位大臣。 又在群玉殿宴请众人,宣布大家放开量喝,今日不醉不归。 他特别把宰相韩琦叫到榻前,亲手倒了一大杯鹿胎酒递给他。 韩琦激动地热泪盈眶,一饮而尽。 仁宗吩咐太监用金盘子装着香药,分别给大臣们一人一份。 这一天的聚会,成为躬逢其会的人永远的记忆。 第二年的三月,宋仁宗去世。韩琦哀伤地写下:"因惊前会之非常,似与群臣而叙别。" 01:
韩琦的殊荣和他功绩是分不开的。 他于天圣五年(1027年)弱冠之年即以第二名的成绩中进士,入仕途。 地方历练数年,进中央担任谏官。 这个平日沉默寡言,庄重沉稳的人,写起批评时政的文章,却刀刀见血,毫不留情。 宝元年间,天灾连发,流民遍地,朝廷却拿不出好的应对办法。 内阁成员王随、陈尧佐、韩亿、石中立等,只知应付,束手无策。 韩琦直接向他们开炮:咱们大宋建国八十多年了,这些庸庸碌碌的宰相们在做什么呢?怎么能任由他们把朝政败坏? 洋洋洒洒一通文章,四位宰相同一天撤职,轰动全国。 这叫做"片纸落去四宰执",韩谏官的大名不胫而走。 这次大旱灾,四川受灾最为严重。 朝廷任命韩琦为救灾使者,总指挥灾区的抚恤振灾工作。 这一年韩琦才三十出头,别人就称呼他为"韩公"。 进入灾区,立即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 撤职查办几百名不称职的官员,打开"常平仓",给饥民分粮,命令各地办起"稠粥"供应百姓。 终于渡过危机,百姓免于饿死,据《宋史》上说,让一百九十多万的饥民活了下来。 这个功德真是无限大。 四川百姓感激地说:"朝廷这使者,是我们的再生父母。" 传统儒家教育出来的正直士大夫,像韩琦、范仲淹他们都有为天下人谋福址的高尚情操。 "韩公"在各地任地方官十几年,都是敢担当,不计个人得失。 有人劝他说:"您是在为国为民做事,万一有个不对,不但自身不保,只怕危及家族哟!" 韩琦说:"这是什么话!我只有全身心地为国家出力,至于成败是老天爷的事,怎么能为了自己的小利益就裹足不前呢!"后人把他和范仲淹并称"韩范",风骨相同故也。 02:
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政权,其实一直是独立的势力。 到李元昊称帝攻击大宋,宋廷派夏竦为主帅,韩琦、范仲淹为副帅,到西北与西夏军交战。 范仲淹建议以长久战、积极防守扼止西夏扩张。夏、韩两人决定积极进攻,消灭来犯之敌。 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年)二月,西夏军以诈败诱引宋军进入伏击圈。 二月十四号,宋大将任福大军到达好水川,人困马乏,驻扎休整。 前军到羊牧隆城东五里处,发现道傍十余只银泥盒子。 将士们惊疑不定,任福命令打开看看。 盒子一打开,飞出百来只带着响哨的鸽子,在宋军头顶盘旋,哨声远远传开。——这就是西夏军发起进攻的信号! 埋伏在四处的西夏骑兵迅速合击,来不及列阵的宋军仓猝应战,大败。 任福等高级将领全部阵亡,宋军基本全军覆没! 这一战史称"好水川之战",以宋军的完败结束。 虽然战前韩琦再三命令任福要步步为营,不要贪功轻进,否则有功也斩首。——战后在任福身上找到的信证明了这点。 但夏竦、韩琦的贸然决战,用人不当应是总体败战的原因。 西夏军师张元得意洋洋写诗笑话他们:"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 夏竦撤职,韩琦等都受到大处分。 老韩痛定思痛,认可范仲淹的战略,两人同心协力。 宋军修筑据点,断绝西夏的贸易,提拔了许多有本事的中下级军官如狄青、种世衡,数年征战,终于达成宋夏和谈,西北地区安定下来。 据说,军中唱到: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吓破胆。这个不可太当真。西北征战,应是韩公心中永远的痛。 03:
宋仁宗原先有三个皇子,可都夭折了。 随着仁宗年纪增大,诺大一个帝国,这继承人问题越发成为头等大事。 人都是爱自己的孩子,仁宗再接再厉却生不出儿子。 韩琦一直追问:"陛下,您是不是在宗室的孩子中找个继承人?"仁宗说,再等等,后宫有人就要临盆。生下来又是个女儿! 仁宗也恼火,反问道:"你说立谁好?"韩琦急忙说:"要有个继承人,但立谁这不是我这臣子说的。" 仁宗是个好心人,很能理解别人,于是同意立宗室中赵宗实为太子,改名赵曙。 仁宗去世,越曙继位,是为英宗。 原先英宗搬进搬出大内有几次,住上一段,仁宗后宫又有人怀孕,出来;没戏,又进去。 搞得精神分裂,继位那天当场在大殿上疯了,又哭又笑,大臣内监全傻眼。 韩琦挺身而出,抱住英宗送到内殿。 对大家说:"今天的事,谁说出去谁准备全家人去死!"稳住局势,英宗养病恢复过来。 皇帝太后之间矛盾重,又是韩琦等人苦口婆心居中调解,才平息下来。 但英宗的心病治不了,四年后又重病一场,看来不行了。 又是韩琦到跟前提议:"陛下您久病不愈,人心惶惶。 还是早点立下太子好啊!"英宗在病榻上点头,于是马上确定英宗的长子赵顼为太子。 英宗去逝,太子继位,是为宋神宗。 这其间还是个故事,完全看出韩琦定海神针似的沉稳。 英宗看上去已断气了,大臣们派人去接太子。就在太子在路上时,英宗的手指动了几下。 大家吓呆了,怎么办?去拦住太子?还是让太子前来? 韩琦当场宣布:"如果皇帝醒过来,就是太上皇。"真太了不起了,英宗还是去世,神宗继位。 韩琦连定继承人的操劳,对稳定大宋的江山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一个家天下的王朝来说,皇位找到合理合适的继承人,这个操作过程,是说人之难言之事,解难解之题。 韩琦做到安全过渡,智慧能力非同凡响。 04:
宋神宗后来任命大宋朝的大牛人王安石为宰相,开始"熙宁改革",这是影响宋朝甚至影响中国历史的大事。 王安石的改革是利国还是害国,到现在还争议不休。 王安石年轻就无比的牛气,很多大臣非常看好他。 韩琦在扬州任市长,小王还是个小公务员,有名的邋遢王。 每天看书到天亮,脸也不洗就去签到。 韩琦以为扬州夜夜笙歌影响了小王,就劝他说:"你年轻,又有才华。可不要玩物丧志啊!"小王不高兴,一言不发地走了。 后来他对别人说:"韩公不理解我哟!"我是那种沉迷声色的人吗? 韩琦比较反对王安石的新政,曾对别人说:"王安石当个翰林学士绰绰有余,如果当上宰相这天下就多事了。" 对这个改革家还是有一定的提防。反过来王安石对韩琦很佩服,等到他在宰相位置上日理万机,更理解韩琦的高才。 虽然两人政见不同。 依旧无比感慨地说:"韩公的心胸宽广,眼光高眼。其他大人们都不如他啊。" 韩琦知人识人就这么了不起。苏轼才气天下第一,名满天下。 年轻时几个皇帝都喜欢他的文章诗词,是超级"苏粉"。 英宗、神宗都想早早起把苏学士提拔上来。韩琦反对太早重用苏轼,他的意见是:像苏轼这样的大才,要在基层锻炼久一点,多在几个地方官的职位上了解民情政风,最后才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这才叫培养爱惜有才华的人。 熙宁六年(1073),韩琦回到家乡相州为主官,算是富贵还乡。 两年后逝世于此,传说当夜有颗大星星跌落衙门近处,马房里的马匹一片嘶叫。 朝野痛失良臣,神宗亲笔为他的墓碑写字:两朝顾命定策元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