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湖南西部某县长期以来面临着师资短缺的困局,教育人事部门一到开学就"头疼"。除了教师招聘、编制管理、师资分配等因素,教师的非正常流失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流走的教师或另谋高就,或投身官场,或抽调借调,骨干教师的流失客观上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对教育持续发展极为不利。(9月6日中国教育报) 教师流失事出有因。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城乡教育差距较大是现实,富裕起来的农民纷纷把孩子送到城里条件较好的学校上学,乡村学校生源流失严重,城市学校生源猛涨。于是,乡村教育不受重视,教师纷纷找门路、想办法往城市学校流动,有的甚至不要编制,自愿到城市民办学校任教。再有,一些政府领导和教育管理者推行名校工程,以抓重点学校教育、提高本地教育知名度为由,为重点学校招生、招师开绿灯,增强了城市学校教师岗位的吸引力。 城区学校生源好、中青年骨干教师多,升学率就越高,政府教育投入就越大,学校发展步伐就越快,而乡村学校就苦了,"尖子生"跑了,骨干教师走了,升学率低了,教育投入就越小,办学条件就越差,学校压力就越大,城乡教育不公平就更明显,教师出走的意愿就更剧烈,教师流动陷入恶性循环。 缓解教师无序流动要谱好两部曲。一是政府要构建城乡教育共同发展的"公平曲"。政府部门和教育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育投入,尤其是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其办学条件,优化教师工作和生活环境,提高乡村教师福利待遇,创新教师编制管理,给农村学校以政策倾斜。同时,取消名校工程,关闭名校招生、招师的绿灯,实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教师轮岗交流等制度,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二是教师要谱写敬业奉献的"育才曲"。以前,乡村学校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设施设备不足。如今,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努力下,不少乡镇学校尤其是村级小学进行了整合重建,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好转,乡村教师待遇逐年提高。学校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增强他们吃苦耐劳和敬业奉献精神,让他们勇于、自愿到条件艰苦的学校工作。 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任重而道远。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长远意识,共同携手,多管齐下。为有效根治教师无序流动现象,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推动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