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知识、才能通常都是处于离散的、朦胧的状态,需要人们不断地挖掘、探索、发现和开发。而我们人自己本身就是这样,犹如一座矿,需要开挖探索评估这座矿的价值。自我评价的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人的职业选择、事业成功。客观地评价自己,除了自评,更需要外界的反馈! 如何较好地、客观地、正确地评价自己,是认识自我中重要的一环。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评价别人,我们都可以说上那么几句。而关于评价自己,我们便显得有点忸怩。我们没有尺度去评价自己,又担心别人胡乱地评价。所以,一直对自己都不会做一次认真的评价!但深入地评价自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大多数的时候对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是充满期待同时又充满戒心的。所谓忠言逆耳,我们都有着不太爱听有关自己不好的评价,只爱听那些好听的。于是,我们养成那种听不进带刺的话语。如若让一个人自己评价自己,那结果可想而知,很难达到一种客观。心理学中自我评价是一个专业的术语,它是指对个体条件、素质、才能等各个方面情况的一种判断。而获得正确地评价一般有两种途径:直接的自我评价和简接的自我评价。 直接的自我评价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思考,需要不断地认识自己,包括自己的健康状态、心理、情感特点、兴趣、知识水准、专业特长、智商数、情商数、能力指向以及文字与口头的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这是一项需要耐心梳理的工作。虽然我们常说,世界上最了解你自己的,往往还是你自己。但是自己认识自己,不仅需要很长时间摸索,而且主观意识较大,并不一定客观。而间接地从另一种渠道获得,有时候不仅省事而且一针见血。 《荀子》中言"君子善假于物"想要获得一种客观地评价,借助外界更方便。心理学一说人的自我分为主我、客我和镜我,其中主我就是主要的我,而客我是作为客体的我,来被感知被认识被观察。镜我是指在他人眼中的我,也就是他人对我的评价。镜我就像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我们不曾知道的自己。而要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他人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也是有必要的。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唐朝的时候,太宗一次疏于玩耍而忽略朝政,被谏官魏征知道,魏征冒死进谏,分析利弊,评价是过。太宗当时很气,不过很快感觉到他说得有道理,于是让魏征时刻提醒自己。后来魏征死了,太宗伤心地哭了,哀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间接的自我评价就是通过镜我来完成的,通过与他人的行为对照,发现自我认知错误。当局者迷,通过他人的评价和做对比来鉴别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是否合理。 可是,要注意的是别人对我们的眼光,常常也是反应他们内心的心理状态。我们在评价自己的时候,往往会把个人的境遇、发展不自觉地蒙上一层幻想的色彩。另一方面,更多人更多时候对自己产生一种怀疑和"过谦"。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帮助我们确定正确的奋斗方向的前提。我们即使没有太宗皇帝的胸襟,也要突破一定的思维定势,要竟可能地全面些、客观些、灵活地去评价自己,还原一个真实的自我。 原创作品,文/psycofe-子易,转自心灵咖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