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如何服用阿司匹林 第二章:血脂异常 别急着上药 第三章:这四类药不宜放冰箱保存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它对于老年性血栓有很好的效果。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那么如何正确的服用阿司匹林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解说一下吧! 如何服用阿司匹林 老年人的首要死亡原因为血栓性事件(心肌梗死、脑梗死,甚至肺梗死等),而阿司匹林是防治血栓性疾病的"基石",可以有效降低老年患者血栓性事件发生率,提高其远期生存率。对于已经有血栓性疾病的患者(冠心病、脑梗死、外周动脉疾病等),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该考虑使用阿司匹林。 有研究结果显示,阿司匹林使严重血管事件总体减少1/4。虽然使用抗血小板类药物(如阿司匹林)会增加出血风险,但合理使用阿司匹林获益远远大于风险。 时间:晚上服用 阿司匹林肠溶剂型不在胃内酸性环境溶解,而在肠道碱性环境中才溶解,可降低约60%的胃肠道副作用。肠溶片最好空腹服用,药物可以迅速进入肠道,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胃肠道反应。非肠溶片(如普通阿司匹林或者泡腾片)在胃内即溶解,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只适于急性期首剂服用,或作为解热镇痛药物短期使用。 由于心脑血管事件高发时段为上午6—12点,肠溶阿司匹林服用后需3—4小时才能达到血药高峰,而且18-24点是人体新血小板生成的主要时间段,因此,部分学者提出睡前(基本上已经空腹)服用肠溶阿司匹林最佳。有研究显示,对于轻度高血压患者,睡前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具有轻度降压作用,而上午服用则无此作用。 剂量:小剂量 阿司匹林的服用剂量与其药理作用密切相关。通常,小剂量阿司匹林(75~300毫克/天)具有抗血小板凝聚作用;中等剂量(500-3000毫克/天)具有解热镇痛效应;大剂量(超过4000毫克/天)则具有消炎及抗风湿作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适合使用小剂量,剂量过高副作用增加,过低则不能产生治疗效果。所以推荐长期服用时,剂量为每天75—100毫克。 频率:一天1次 阿司匹林有抑制血液中血小板凝聚的功能。人体内80%以上的血小板功能受到抑制就可发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人体每天有大约1/14~1/10的血小板是新生的(存活期7-10天),每天只需抑制新生成的有功能的血小板,就能维持90%以上的血小板不发挥作用。基于上述原因,阿司匹林只需要一天服用1次就够了。迄今为止,各国"指南"也都推荐一日1次服药。一般人停用阿司匹林48小时后,该保护作用即丧失。 注意:不良反应和阿司匹林抵抗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除了胃出血以外,还有过敏反应(如阿司匹林哮喘)。还有一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对阿司匹林不敏感(即阿司匹林抵抗)。有些患者虽然服用了阿司匹林,但是血黏度还是很高,经过多年研究发现是"阿司匹林抵抗"作祟。 处理阿司匹林抵抗,需要注意患者个体的情况,如年龄、体重指数等。对血小板更新频率快的患者可考虑大剂量给药,给药方式可实行晚上服药,或间断大剂量用药;也可选用血小板ADp受体拮抗剂(如波立维,即氯吡格雷),以减少抵抗现象,并充分发挥抗血小板凝聚效应。 血脂异常 别急着上药 先改生活方式后吃药 当血脂出现异常,首先应尝试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等,如果仍不能使血脂降至理想水平,才需要进行药物治疗。调脂药物治疗开始的时机、异常血脂控制的目标是因人而异的,要根据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检测结果,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有无合并症等情况综合判断。比如血脂检测,在各项血脂化验的结果后面都有一个正常范围参考值,但这个参考值是对于那些没有心脑血管风险、相对健康的人群而定的标准。如果存在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男性大于45岁、女性大于55岁,有吸烟、肥胖、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史,或是已经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那么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要求标准则要降得低一些。也就是说,高血压患者不能简单地看化验单上血脂的正常值来判断自己是否存在血脂异常,应找专业医生咨询,先判断血脂异常的危险程度,再以此确定服药时机。 此外,有些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尚可,但亲属有血脂异常,就担心自己也会得病,也开始服用调脂药以提前"预防"。这种做法大可不必,如果血脂正常,甚至轻度异常,只要还没达到服药标准,还是应首选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加强锻炼的方法进行预防。 用药要看自身情况 调脂药的应用非常讲究,强调个体化,盲目服药非但治不了病,往往还会产生严重后果。按照病因,血脂异常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由遗传或后天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因素引起。后者则由某种明确原因引起,如高血压、糖尿病、酗酒、口服避孕药等。 对继发性血脂异常,若不治疗原发病,一味吃调脂药,显然"不治标更不治本",还很可能因此延误原发病的治疗,加重病情。 即使是原发性血脂异常,其类型和治疗用药也很多,如何选择和搭配用药非常讲究,若自行盲目用药同样危害大。临床上,血脂异常大致可分为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为主要表现的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高的混合型、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4种。目前常用调脂药有他汀类、贝特类、树脂类和烟酸类。这几类药物的治疗原理各不相同,只有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才能合理应用,乱用药很可能因药物本身的副作用给身体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而且,对于临床上多见的混合型血脂异常,常需多药联合使用,而药和药之间的搭配更是大有讲究,否则很可能因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损害健康。所以,血脂异常者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合理规范用药,不可自行用药。 这四类药不宜放冰箱保存 药怕高温,很多人都知道,但你知不知道有些药其实也怕冷。记住,以下几类药别往冰箱放哦! 片剂和胶囊 瓶装片剂开启后,不要将内附的干燥剂随意丢弃,应将干燥剂置于原包装瓶内,糖衣片尤应如此。如果是散装药片或胶囊,用避光药瓶盛放,如棕色玻璃或塑料瓶,最好内放干燥剂,并放在室内避光处。但不能放在冰箱的冷藏室里,因为药片与胶囊容易受潮而失效。 液体制剂 一般指止咳糖浆、抗过敏糖浆、解热镇痛溶液或感冒糖浆,这些糖浆制剂开瓶后不需要放在冰箱内,只要在室温下保存即可。因为大部分液体制剂在过低的温度下,可能会降低药物的溶解度,糖浆中糖分也容易析出结晶,导致药物浓度与原先标注的不符。 乳膏剂 外用的乳膏保存在温度过低的环境下可引起基质分层,影响乳膏的均匀性与药效。因此,乳膏不宜放冰箱里,在室温中存放即可。 散剂 散剂药品大多由防潮蜡纸经机器分包密封。由于散剂中很多改善口味的添加剂都可促使变质反应,因而散剂开封后最多只能存放3~5天。遇到潮湿的天气,还必须注意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