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你能识别应聘者的谎言吗


  许多HR在招人才的时候都遇到过简历作假、应聘者撒谎的情况。面试的时候敲满意,觉得候选人好棒棒,跟捡到了宝一样开心,但正式入职后却被浇了一头冷水,发现ta其实很多工作都不懂,还得重新教,心好累。
  那段时间一直在反复找,又反复辞退,费时费力还不讨好。这种情况真的让HR们防不胜防,即使招聘时加倍谨慎,但这种情况依旧阴魂不散。
  一般而言,简历造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情况:
  1、"证件"造假:身份造假、学历造假,去外头买个证,或者网上找图,PS掉别人的名字,专科秒变本科,学渣秒变学霸。
  2、虚构时间:为体现自己在一家公司工作时间比较长,杂糅了多家公司的工作时间于一家,或者延长在该公司的工作时间,避免跳槽频繁的嫌疑;或者是缩短某一项不好的工作的时间。
  3、TITLE造假:比如职位是"人事主管"改为人力资源经理、项目参与者改为项目负责人等等,以此提高自己的能力。
  4、联合造假型:自己没在该公司工作,找关系开具离职证明,妥妥地造出一份"在场证明",增加一段工作经历。
  如果你认为简历造假只会出现在毕业生或者只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身上,那你可就错了。简历造假行为存在于各个行业各个年龄层的求职者当中。
  "简历不造假,如何找下家"—— 这句话实在是太扎心了!
  据调查显示,其中,房地产行业求职诚信度最低,平均每100人中有近67人在求职过程中有造假行为,其次为消费品行业,简历造假比例高达45%。
  所有行业内金融行业造假比例相对较低,这与金融行业从业门槛较高、准入机制较严格有关。
  对所有互联网行业求职者的背调报告数据分析后可见:
  ○在"在职时间"项目上造假率为12%;
  ○在"担任职位"项目上的造假率为13.9%;
  ○在"商业利益冲突"项目上的造假率为12.5%;
  ○且会有相当数量的人员在求职过程中为了体现职业稳定性或因带有其他不良动机,而隐瞒其个人名下的公司信息。
  噢,当然了这是高管才会面临的问题。
  按照互联网行业内造假的求职者所在的职级进行分类和数据分析,机构发现造假概率最高的两个职级:
  ○高管类人员造假比例为39%
  ○工程师类人员造假比例为36%
  主管职级、普通员工、经理级别人员相对造假比例较低,但是最基层人员的造假比例又极高。从职级上来看,存在 "两边大,中间小" 的沙漏型现象。
  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2点:
  1、初级员工在求职履历中造假的行为,很多人因为存在一些投机的心理,并没有建立职场诚信的意识,会为了体现工作上的稳定性,延长实际工作时间;或者把自己内部的职级做一定的夸大,导致简历造假。
  在主管经理级别的层级,这些人员在职场历练得久一些,诚信意识和职场素质感会更强一些。
  2、到了总监等高管人员层级,这一类的人员如果造假,他们的个人收益会更大,拿互联网行业来说,总监级别,VP级别,合伙人级别的候选人造假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
  因为他们拥有更大的投机心理,认为包装好自己的背景,夸大、美化一下,就可以拿到更高的薪水,或者股份和期权,这个诱惑还是蛮大的,当然了通常情况下,因为这样的人都有领袖气质,所以也很难判断出来。
  一、简历逻辑性鉴别
  何谓逻辑性?即整份简历的布局是否条理清晰,前后对接是否存在问题。这往往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很多造假的人不一定能实现完善。
  比如,在填写"实习经历"方面,有的简历上先写到2013年的,下一行写了2015年的,再下一行突然写了2014年的事情,或者说,不写月份,只写到年度,这个需要招聘方去用问话去鉴定,专门针对这些遗漏去问问题,如果是因为特殊原因不写也就算了,但有些"修饰性简历"是为了掩饰在某一家企业项目经验过少,也或者是应聘者是在拼凑简历。
  其次,HR还可以关注一下内容表达的逻辑性。这是从字里行间体现出来的。同样一件事情,表达是不是逻辑清楚,能够让人一眼就看出做了什么,做到怎样的程度。
  比如有求职者在最近的工作经历中显示到至今还在职的状态,但其最快到岗时间却表示"随时到岗",存在一定"矛盾"的现象,这个逻辑问题可以说是非常明显了。
  二、灵活使用不同方法判断是否造假
  刚才说到简历逻辑性,那么简历逻辑性的过程、时间、经历就需要通过行为面试法(BEI)去判断真假。
  BEI是什么?就是大家熟悉的经典STAR面试法则:
  情形—目标—行动—结果(Situation—Task—Action—Result)
  ●情境(S): 描述员工经历过的典型的工作情境或任务;
  ●目标(T):描述在那种情境下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行动(A):描述他/她为实现目标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结果(R):描述采用的行为所取得的整体结果是什么(积极的、消极的、有成效的、没收益的等)。
  详细解释一下,行为面试法需要咱们HR做到提前准备问题,关于被招聘岗位的胜任力,要向同一职位所有候选人提同样的问题并记录下来,采用相同的评估标准以准确判断其具备的胜任力程度。
  充分了解候选人在以往工作中那些与所要求的素质有直接、必然联系的具体事件、业绩与行为,一般建议从好的事件开始询问,让应聘者先非常简单地描叙关键事件的概要。
  HR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引导应聘者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来报告,在应聘者详细讲完一个工作故事之前,不要让其转到别的事件上。一旦发现应聘者的报告中有跳跃,就提出问题请其提供详细的资料。让应聘者讲叙过去发生的事件,而非假定的事情或抽象的思想观点。
  如果应聘者讲的是抽象的观点,必须马上打断!立即让其举例予以说明。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HR要探求细节、刨根问底,使用非常简单的问话引导应聘者讲出事件的细节,而且要让应聘者讲过去而非现在的看法或行为。
  举个例子,追问应聘者行为背后的思想。如:"您是如何作出那个决定的?"或"您当时是怎么想的?""当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你怎么处理的?""你在这个事情处理过程中请到什么样的作用"。
  还有!注意词汇,比如在叙述中提及"我们",立马打断,一定要问清楚"我们"是指谁?你和谁?这些都是很好的防止应聘者编造谎言的手段。
  行为面试法有时候可能会采用剥洋葱式提问(漏斗式提问法),同时也要掌握5W1H原则。
  ●Why:为什么—原因或情形
  ●When&Where:何时何地
  ●Who:谁—你的角色和其他涉及人
  ●What:什么—任务/目标、采用的行为、结果
  ●How:如何—感觉想法动机
  不是说你用了这样的方法,就一定会判断出应聘者是否"欺骗"。要学会判断,例如:不完整的叙述,含糊的叙述,应聘者侃侃而谈,却没有具体说明的实际行为会使用经常、有时、常常等词语,包含太多应聘者个人的信念、判断或观点以及理论性或不切实际的叙述,也有关于将来的设想,或打算但未办到的事情而不是直接描述过去发生事情的"5W1H",使用一些应该、我会、我想、愿意、将、可能等词语表达。
  这当然只是其中的一种面试的手法,在使用行为面试BEI之前,咱们完全可以先套点东西出来,比如下面说的这个。
  眼下受招聘主考官推崇的压力性面试。压力面试是指在面试过程中,招聘人员提出一些具有困难性、挑战性、非常规性问题或设计类似的场景,通过追问甚至质问的方式,有意制造出紧张而有压力的气氛,观察应聘者的反应与回答,借此来探测应聘者深层次的素质与个性,当然还有看应聘者有木有说假话!!!
  在面试过程中,主考官可能会提出一些看似与工作无关的问题,实际上是别有用心。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经验丰富的面试官会特别留心观察,以了解应聘者的话说真假,如目光游移不定,则被认为是紧张、不自信、不诚实的表现;坐姿往后靠,是放松自我的表现;往前倾,是注意、感兴趣、谦虚的表现。也有不停摸鼻子,那是在考虑甚至是说谎。膝盖往门口方向偏,那是想逃开。双手抱胸,那是感觉不安全有压迫感。
  资深的面试官不会假强势,生搬硬造,无中生有。设计的压力多半是将来的工作可能要面对的。销售、客户服务、公关、外贸等岗位需要经常处理紧急事件或面对业务压力的一些问题最具判断性与实操性。
  三、从法律风险上进行后期防冶
  HR在应聘者应聘时,首先要求应聘者自己提供简历,最好还可以在简历下写上承诺简历一切属实。同时另外在现场填写一份"应聘申请表"。
  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便于对求职者提供的简历信息进行核查,另一方面是为考验求职者的心理。
  当然,调查社保信息或者是简单背调都可以成为手段之一。
  那么,一旦在用工过程中发现了有造假的问题,咱们完全可以获取证据,然后把当初他写的简历与应聘登记表拿出来,与他进行"谈人生谈理想谈工作谈思想",必须要谈到他怀疑人生,怀疑职业生涯地写辞职报告。
  四、面试识谎五招
  1、刨根问底,寻找真相
  如果应聘者的回答比较模糊不够具体,就要像剥羊葱一样,层层追问,穷追猛打,问清各种细节,直至问到真相大白或对方答不出来为止。
  如果应聘者对整个过程和大部分的细节都一清二楚,这件事情他亲身经历的可能性比较大;但同时,如果他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对答如流,他可能是在撒谎,因为人对过了一段时间的事情多少有些遗忘。
  追问按照"STAR"原则,先问情景(Situation):"以前是在什么情况下做这件事的?"然后问目标(Target):"能不能告诉我你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接下来问行动(Action):"你为了做这件事情采取了哪些行动?"最后问结果(Result)。
  ——当应聘者说"我们、每个人、大家"而不怎么提及自己时,他是在模糊自己的角色,这时可以这么问:您说的我们/大家,您在其中是什么角色?你参与了哪些工作?
  ——当应聘者较多地使用"也许、似乎、大致、大概、一般来说、基本上"等不确定词时,如:我超时工作的情况大概中等,面试官可以这么问:您说的是一般/大致/大概,具体到什么程度?你每天超时多少?每周有多少天会超时工作?
  2、骨里挑刺,打出原形
  当应聘者陈述他的观点时,想办法找茬、挑刺,抓住应聘者回答中的不全面的地方,或是有漏洞的地方问下去:
  ——如果应聘者说自己的缺点是没有工作经验时,可以这样说:对应届毕业生来说,没有工作经验是正常的,这不算缺点,请告诉我们你其他方面的不足。
  ——如果应聘者说自己的缺点是过于追求完美的时候,可以这样问:那你现在能非常肯定地告诉我们,在你的简历里没有一个错别字,没有一个用错的标点符号,或者没有一个语法错误吗?
  3、当面质疑,拆穿谎言
  有时候,应聘者不断地反复讲述某一内容,或者说的某些话并不符合常理,这些地方往往是一个疑点,这时面试官可以直接提出质疑,以压力提问的方式来试探对方的反应,观察他的表情和肢体动作的细微变化,如果应聘者说的真的是假的,通过一两次这样的提问后,一般都会如实交待。
  一般可以这么说:
  ——我觉得你在说谎。
  ——我认为你说的是假的。
  ——我不相信你说的。
  ——你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4、反复确认,验明正身
  为了保证应聘者回答的真实性,应设计多个指向同一个问题点的问题,把各种问题打乱分散在面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来提问,并对这些回答进行比对和验证,可以使面试官更好地把握应聘者叙述的真实性。
  比如,在刚开始面试时,可以问应聘者"你为什么要来应聘我们公司"这样的问题。之后,会提问其他方面的内容,从而使应聘者放松警惕。在几个问题之后,可以继续问:"你为什么离开你上一家单位?"
  之后继续把话题引入到其他方面,如应聘者的优势和不足及工作经历,之后再问:"你对未来怎样的规划?"
  在多次反复提问的过程中,应聘者如果真的有所隐瞒的话,往往由于言多必失,总会出现一些漏洞。如果应聘者对同一问题的回答前后不一致,或者相互之间出现矛盾,说明应聘者在说谎。
  五、肢体语言露马脚
  1、面部
  面部处于人体首位,也是最暴露的部分,是人体传递情感信息的最重要的部分,是表达情感和态度的首要信息源。
  脸部皮肤发红,脸色苍白惨淡通常是说谎的反应。如果谎言被识破,说谎者更加紧张,有时会导致脸部充血,使脸部皮肤变红。
  识别谎言的一个关键线索就是假笑。说谎人的微笑很少表现真实的情感,更多的是为了掩饰内心的感情世界。假笑并伴随着较高的说话音调是揭穿谎言的最有力的证据。
  2、眼睛
  一般来说,人们在注意力集中思考时很少眨眼。这是因为从大脑提取信息的过程需要受到视觉的影响。当一个人眨眼过多时,他的思维没有活动。
  相反,当他的眨眼开始放慢时,说明他正进入思考状态。面试官可以通过面试者的眨眼动作判断面试者是否在进行思考。
  人们在思考问题时,目光会向左右两边移动。目光向左移动的人可能是在使用右半脑处理信息。大约70%的人目光总是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就是说,一个人惯于左移还是右移目光可能不会总是变来变去的。因为人们一般在思考问题时才移动目光。
  所以,如果面试官问一个不用思考的问题时,面试者也移动目光,那十有八九说明他不想轻易地说出这一信息,或者说他想撒谎;如果面试官问一个需要进行思考的问题时,面试者却没有移动目光,那么说明他并没有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而可能事先就已经准备好答案,知道面试官会问什么问题。
  眼睛也是泄露人内心秘密的元凶。人们交谈时,保持目光接触,敢于正视,表明彼此都不回避问题;企图逃避对方正视的目光是害怕隐藏于内心深处的秘密被人看出。说谎时,面试者常用揉眼睛的动作来掩饰。
  3、手势与姿势
  在面试的过程中,如果面试官发现面试者的手势比较多,但随着谈话的深入面试者手部的动作减少了,那么面试者可能就已经在说谎了,因为当面试者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讲话的内容上,身体动作变得不再是自发而出而是刻意做出的时候,这些身体动作就会明显减少。
  当人们说谎后担心谎言被拆穿,都会表现得很紧张、焦躁不安,就会将手背到身后掩饰心神不定的心理状态,或者互相紧握着,或者是握住另一只手的腕部以上的部位,握的部位不同,心情紧张的程度也不同。一般来说,握的部位越接近另一只手臂的肘部,他的紧张程度也就越高。当然在面试中有很多面试者由于过于紧张,即使诚实地进行交流也会出现双手紧握的情况。
  双臂交叉的姿势表示一种防卫的、拒绝的、抗议的意义,显示出矛盾、多种情况交互影响或紧张等心理因素的存在。当面试者说谎时或害怕自己的谎言被拆穿时,对面是管总有一种防卫的心理,他不愿别人去接近或获得任何信息。在不便用语言表达时,他便采用某种姿势以示拒绝、抗议。
  4、触摸
  面试官可以通过面试者进行触摸的行为发现面试者撒谎的迹象。
  1) 触摸嘴
  当人们在说谎的时候或者说别人坏话的时候,往往习惯用手捂住嘴巴。用手捂住嘴巴的动作有两种方式,一是用指尖轻触一下嘴唇,一是将手握成拳头状,将嘴遮住。
  无论那种动作,都是为了掩盖自己说谎的真正企图,阻止嘴的活动给人以过分明显的表示,防止对方察觉出来。在说谎时,内心深处会有一种愧疚和害怕的心理,从而感到不安和不自在,这是人在说谎时的生理反应。为了克服自己的不自在心理,就用手捂住了嘴巴,掩饰自己,使自己镇静下来。因而,用手捂嘴原因有两个,一是控制自己,使自己镇静;一是掩饰自己,不让别人知道自己在撒谎。
  2)触摸脖子
  脖子也是人体传达信息的重要器官。用手摸脖子,或用手去扯衣领的行为也是说谎的表现。说谎时,大脑的消极思维会引起脸部和脖子的肌肉组织发痒,需要用手去搔痒。直接的方式便是用手去触摸。但是,当意识到对方已察觉出自己在说谎时,往往会很紧张,引起颈部出汗,拉一下衣领,使颈部周围的空气可以流通,这样消除发痒的感觉。
  5、象征性动作
  象征性动作时非语言交流的独特方式,尽管它们通常处于个人意识的支配下,但有时也可能会超出个人的意志而不自觉流露出来。当一个象征动作与说话语义完全相反时,就表示面试者的非语言行为出卖了他的谎言。
  例如,轻微的点头(表示肯定)可能就表明"否定"的言语是谎言;或者当面试者说自己很感兴趣,但却收回张开放在桌上的双手,交叉抱在胸前,并把前倾的身子往回缩(表示拒绝和不感兴趣)可能表明面试者刚才说的自己很感兴趣的话就是谎言。
网站目录投稿:白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