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我们只能在岁月里成长成我们最终的模样


  文/余舟
  认识你自己,这句话其实无需托苏格拉底之名来论证其重要性。我无意于活的深刻,也许是专业所向,这个问题的确困扰我良久。
  有时候我们会说一个人"瞧瞧你说的这是人话吗?"或"看看你做的这是人事吗?"来表达自己的痛心疾首。可见我们对人应该做什么,应该说什么有一个不言而喻的理解,这可以说是我们生而为人的共识。但是具体到每一个人的身上,就不能千人一面了,毕竟"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
  先谈构成人的基础,身体。这个似乎可以说的很多,进化论、生物学,遗传学,神经科学等等,每个角度都可以给出自己的解读,要说起来就太多了,长篇大论且按下不表。简单说一下,我们人类的思想诞生在头顶那团软绵绵布满沟沟的团状物之中,构成这个软绵绵团状物的是神经细胞,主要是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神经元和神经元由突触相连,大脑中大概有两千亿个这样的结点。神经元会放电,除此之外,细胞内还有各种化学物质。思想、情绪就靠这些电信号和化学信号在不同神经元间传递实现的。突触具有可塑性,不然学习和记忆就没办法发生了。时间改变的其实不是我们,而是突触的连接。
  现在我们进入了脑科学的世纪,人类脑计划正在全世界展开,越来越多优秀的科学家加入到对意识的研究队伍之中,比如DNA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克里克在解决了这个重大问题之后便把兴趣投入"大脑如何产生思想"这个问题中去了。我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关于意识起源这个问题,总有一天能够解开,也许那一天也是人工智能的新纪元。
  如果不谈神经科学,我们该如何从去理解个体精神世界呢?
  有关自我研究在心理学里一直层出不穷,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弗洛伊德对本我、超我、自我的解读。其实在他之前还有很多哲学家、心理学家提出过自己的看法,比如笛卡尔那句有名的"我思故我在",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我就是我们所思所想。还有美国心理学之父詹姆斯的自我理论。詹姆斯把自我分成两部分:经验的自我和纯粹的自我,前者包括物质的自我、社群的自我、精神的自我。物质自我指我们的身体、财产等资源,比如胖子和瘦子、穷人和富人。社群自我指和我们有关的社会关系,当我们表达"你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时,你的自我概念里已经包含了对方。精神的自我是一种"心理职能或倾向",大概就是你的主观上比如意志力、判断力一类的东西。第二部分,纯粹的自我,这个概念我理解为当下,正在写文章的我,或正在看文章的你,脑海中流动的思想,你想知道你是谁吗,去思考你是怎么思考的吧,你的思想就是你本身!和笛卡尔有些类似。我想他们的观点对认识我们自身仍具有穿透时代的启发意义。
  我们不是经常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没长大的孩子"么,其实内在小孩这个概念来自于精神分析,荣格首次提出。小孩子是什么样子?任性、天真、好奇。而成人呢,第一要务就是,稳重,再稳重。我想大多数人不会认为"这么大了,怎么还像个孩子"是一种赞扬。而其实任性是对安全感和爱的确认,而天真和好奇是人的天性。天性被压抑的感觉其实和饥饿感得不到满足本质上是一样的。我们不要忘掉自己的天性,遗忘或者忽视自己的"内在小孩"就是在虐待自己。"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老子也许早就想到了这一点。
  至于我不是很想再仔细说弗洛伊德,是因为,就我个人浅薄的体验而言,他的说法其实更适合作为一种社会适应不太良好的人的自我分析手段,而健康的大多数人,如果盲目迷信弗氏,最后有可能作茧自缚、庸人自扰。过去发生的事情的确会对现在有影响,尤其是自己的家庭和父母,了解过去的故事的意义应该是为了更加了解自己的感受,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当下所作出的选择,比如食堂打饭的时候你选择了红烧肉还是素豆腐,这一刻才是真实的,能代表你是谁的。毕竟过去的都已经过去了,现在的选择则指向未来你想成为的自己。萨特说:人是自我选择的。选择做一个温暖的人和选择做一个快乐的人是很大不同的。人的自由也源于选择的自由。
  你最舒服的时刻就是自我浮出水面透口气的那会。
  把自己从泥土里拔出来,这句话的前提就是,总要经过一段迷茫甚至压抑的日子。这样的日子里,我们迷失自己,不清楚自己是谁,或者总是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总有一天会明白,我们无法长成任何别人的模样,哪怕这个人在朋友圈晒的幸福让你羡慕不已,但是,羡慕与自杀无异,那终究是他人院子里的花,还是专心护持自己院子里的花草吧!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自我,但是我们只能在岁月里成长成我们最终的模样。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大家带来些许关于如何认识自己的启发。
  转载请联系作者。
  gracemail@126.com
网站目录投稿:南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