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小金库的防范与治理


  摘 要:"小金库"在各行各业中的表现名目繁多,危害巨大,本文列举了8中常见的"小金库",并根据"小金库"的特点,详细分析了相应的查处方法,为下一步防范和治理"小金库"打好基础和准备工作。
  关键词:小金库;类型;治理
  "小金库"是指依据国办发〔1995〕29号文件所定义的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未列入预算管理,私自存放的各种资金。
  一、"小金库"的现实表现
  "小金库"在各行各业的具体表现真可谓五花八门、无孔不入,其主要表现形式可总结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
  这是很常见的手法,但是这些被隐匿的收入都是外界人不知晓的,从外部查账很难发现,单从会计账面上是看不出来的,这必须靠内部人举报,上级线索去追踪查对,才能一目了然。
  (二)收费单位截留所收费用,私设"小金库"
  这类私设"小金库"的行为,都是单位手中拥有国家或上级赋予的收费权利,将合法的收费非法截留,私设"小金库",用于单位和个人挥霍浪费,已至贪污、挪用等违法行为。
  (三)单位出售国有资产,不在预算内,私设"小金库"
  这类金库常见于行政事业单位,他们占有、使用的不动产,虽然产权明晰,财政部门也有登记,但一旦因某种原因出售时,多数不能纳入预算管理,就会留下空隙,让不法之徒有可乘之机。侵吞出售收入,私设"小金库"。
  (四)利用"改制"之机,转移资金、隐匿资产,形成"小金库"
  这类"小金库"都是趁单位改制的混乱之机,利用手中的权利,隐匿国有资产,转移资金。一般说来,改制时都发生管理体制变化,旧账封存建立新账,在这个会计人员新旧交接环节上,很可能形成财务监督的真空地带,给不法分子造成缝隙可钻。
  (五)假发票进行费用报销,形成"小金库"
  这类"小金库"主要是开具假发货票,真报销费用,然后将报销所得资金转移,形成单位自己的"小金库",为自己谋福利。据某地大检查汇报资料披露,某地连屠宰办都私设小金库,另立账号,巧立名目报销发票,代签代领应退还屠商的款项,然后将款项转移私立"小金库",为单位和个人谋取私利。这类金库很难查找,若不是单位内部分赃不均或者发生矛盾,出现内部人举报,只靠外部检查真是很难检查出来。原因就是所开具的发票均是真的,但所报费用是假的。
  (六)多计提工资费用,转移资金设立"小金库"
  这类"小金库"也是比较常见的,在企事业单位多些;在行政单位由于编制固定,每月工资额变化不大,用临时工也不多,所以发案较少些。企事业单位人员较多,人员变动频繁,月工资额每月都有变化,有缝隙可钻,所以比较容易出现"小金库"。而且,单靠外部查账,难以发现问题。必须有财会部门内部举报,才会有准确线索。
  (七)核销坏账,在欠款单位经营好转时收回没有入账,私设为"小金库"
  这类"小金库"不多,但它是一种典型的类型。而且企业发生的多些,行政事业单位少些;原因是企业应收账款较多,发生坏账的情况多。这类"小金库"有已经核销的坏账,欠款单位经营好转又被收回,才有收回款项被隐匿,转化为"小金库"的可能性。所以,财务检查时必须注意被核销的坏账有无重新收回的可能性。
  (八)罚款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
  这类"小金库"绝大多数存在掌握行政执法权利的机关单位。他们利用手中的行政权利,对违法违规单位或个人罚款,然后将罚款收入不入账,转移款项私设个人"小金库",为集体谋福利,或者个人贪污、挪用,打着为集体谋福利的旗号,进行犯罪活动。
  二、"小金库"的分析查处
  (一)分析判断
  所谓分析判断就是对单位的财务收支和业务活动资料进行认真对比分析,确定"小金库"的存在可能及方向所在。任何单位的经济活动,其相关指标之间都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针对不同的被检查单位,首先要对其经营活动范围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其财务报表中的收入与支出项目的配比关系进行对比,据以确认该单位是否存在私设"小金库"的可能性。然后再根据该单位职能机构设置及其职能职责,进一步确认"小金库"可能设在的机构部门,进而筛选查找的突破口。发现费用支出与经营活动无关,或者所列金额与实际需要有较大差距时,检察人员应该对大额支出票据单证重点抽查,延伸核对。
  (二)询问调查
  询问调查是指在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向相关经济活动当事人或者特定事项知情人问询,调查取证、分析判断,收集蛛丝马迹对检查"小金库"至关重要。检察人员应当在此基础上,注重外围突破。要在掌握一定蛛丝马迹的情况下,找有关人员进行谈话询问,再将询问资料与单位经济合同、收款收费收据、账面记录等资料核对,以核实单位"小金库"的问题。
  (三)顺藤摸瓜的银行账户检查
  所谓顺藤摸瓜就是指沿着该单位财务部门经常办理业务的银行,查找该单位另外开立的其他银行账户或者该单位人员个人开立的大额活期存款账户。从检查实践看,"小金库"一般都是涉及的人员范围小,但资金数额却较大,因此资金都要通过内部掌握的银行账户存储,而且为了便于随时支取,绝大多数是大额的活期存款。那么,以个人名义存储的大额活期账户,又长期存在,十分可疑。因此,检查时,应特别注意与被审计单位经常往来的账户,并与被检查单位提供的银行开户情况自查表与该单位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如果发现有该单位银行账户自查表以外的账户,或者通过银行查的该单位职工长期存在的大额活期存款账户,均为"小金库"的可疑存款账户。运用这种方法,"小金库"大检查过程中曾查出某县的一户县级财政预算单位,从预算账户内转移资金到另一个"小金库"账户的问题。
  (四)库存现金盘点
  库存现金盘点就是对财务、业务部门的保管现金现场突击盘点,将实际库存现金与账面数核对查证。这是检查"小金库"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方法。检察人员在事先不通知被检查单位有关人员的情况下,对财务、业务等部门现金出纳人员保管的现金、存折、有价证券等实施突击盘点,然后再与调整的账目核对,如果账实不符或者有较大的盘亏、盘盈,均有满足单位私设"小金库"的条件。因为现金出纳人员不可能用自己的现金为单位垫支大额支出,而单位现金出纳人员保险柜内大数额存折、存单,尽管是个人户头,一般都是"小金库"。
  (五)票据审核
  票据审核就是从被检查单位的票据领购、使用、缴销、结存的登记记录为线索,通过计算机排序、计算或人工摸排审核,寻找差异,发现转移资金的证据。特别对于有收费经济活动的行政事业单位,通过收费票据审核是发现"小金库"的一种有效方法。通常的做法是:先扎死一定时间内收费单位领用的"收费专用票据"数量,然后对已使用的票据进行统计,并与会计账面收入数据核对,发现票据金额大于入账的收入金额,该单位就极有可能存在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的问题。
  (六)信息共享
  信息共享是指财政、审计、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监管部门密切配合,将自己所发现的非自己管辖机关、单位的问题,互相通报情况,信息共享,扩大发现面。为了彻底根治私设"小金库"的问题,国家必须整合各个监管部门的资源,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借助审计、正常的财务检查、专门整治"小金库"运动之机,把发现的所有线索,互相通报信息,借助外部信息,就近突破,这也是检查"小金库"的有效方法。
  有效而精准的查处"小金库",是清理整顿和治理"小金库"的前提,采用适用的"小金库"查处方法,准确的找到隐匿于各行各业中的"小金库",为下一步综合治理、从源头上铲除"小金库"提供了条件。
  参考文献:
  [1]赖静.探究改善灾后重建的资金管理措施[J].现代商业.2014(09).
  [2]温锦丽.关于完善钦州市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管理机制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4(32).
  [3]刘映芝.新时期民政资金管理和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3(18).
网站目录投稿:如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