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位于国内东南位置,处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既然江西在长江南边,为什么还称为"西"呢?据说江西的名称是唐玄宗起的,因江南西道而得名,江西省内最大的河名为赣江,所以简称为"赣"。历史上江西是十分重要的位置,因为交通便利,和浙江、福建、广东、湖南、湖北相邻,而且还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下面就为大家简单讲讲江西省名称为何会有个"西"字,一起来看看吧。 有人对江西省的"江西"二字不太理解,认为江西省明明位于长江以南地区,应该称为江南省,为何却称为"江西"? 长江在江西省境内(与湖北、安徽以长江为界)的走势基本都是东、西走向。但长江在快要进入安徽省的时候,开始向东北方向流去,安徽省内的长江段呈西南——东北流向。 问题就出在这里。安徽省境内的长江,可以粗略地把两岸分为东岸和西岸。东岸,就是咱们常说的江东。在古代,古人把东称为"左",西称为"右"。长江东岸,也就是江东地区,称为江左。三国两晋的史书中经常提到"江左"。同理,长江西岸的"江西地区",称为江右。 你会说:不对,江西省明明在长江南岸,不在长江西岸。但是在古代,尤其是六朝以前,那时的人们所说的江西,不是指现在的江西省,而是今安徽省境内长江西岸的庐江郡(安徽省安庆市、六安市一带)、九江郡(安徽省淮南市、滁州市、合肥市一带)。 比如《三国志》记载了这么一件事。东汉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与孙权大战于濡须口,曹操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则致书曹操曰: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认为长江沿岸州郡经常被吴兵侵袭,下令沿岸居民内迁。没想到庐江郡、九江郡、蕲春郡、广陵郡等沿江百姓受到惊吓,拖家带口十余万,渡过长江,进入江东。《三国志-吴主传》说:"江西遂虚"。这里的"江西",显然不是指现在的江西省,主要是指现在安徽省的长江西岸地区。 在晋朝,包括东晋,"江西"也是特指现在安徽省的长江西岸地区。有一条非常具体指向的史料,《晋书-郗鉴传》记载,晋明帝刚继位时,大臣王敦坐镇荆州,威胁朝廷。明帝就封安西将军郗鉴,都督扬州江西诸军事,坐镇合肥,王敦非常害怕。这说明至少在东晋,以合肥为地理中心的安徽省长江西岸地区,被称为"江西",与"江东"对应。《晋书-地理志》明确记载,"江西"就是指庐江郡、九江郡,和现在的江西省没有关系。 那么,今江西省被称为"江西",是什么时候的事?与唐太宗李世民有关。 唐朝初年,太宗李世民将天下分为十道,其中包括江南道。江南道的面积非常大,包括江苏省、安徽省长江以南地区、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重庆东部等地。 在古代交通落后的条件下,江南道实在太大了,管理不便。唐玄宗开皇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在天下十道的基础上,变成十五道。江南道拆分为三个道: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道。江南西道的得名,是因为这片区域位于原江南道的西部(不包括黔中道)。江南西道的管辖范围,包括现在的江西省,湖南省东部、皖南。江南西道和秦汉三国两晋时的"江西"地区,在地名上没有前后继承的关系。 秦汉三国两晋时称的"江西",也就是现在的安徽省长江西岸地区,进入唐朝后,一般称为"淮南"。而由于江南西道的出现,"江西"一词的指向,就慢慢缩小至现在的江西省、湖南省,尤其是以江西省为主。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唐朝设江南西道观察使,简称江西。同时,在今湖南省设湖南观察使。这时的"江西",在地理概念上,和现在的江西省已差不多重合了,除了洪州(南昌)。唐德宗初年的公元788年,洪州(南昌)才划入江西观察使辖区。从此,中晚唐的江西,基本上指的就是今江西省了。 经宋、元、明、清至今,江西的含义固定下来。明末清初,有些文人写文章时刻意泥古,依然把安徽省长江西岸地区称为"江西",很容易与江西省混淆,遭到了大儒顾炎武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