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大数据时代政府审计管控模式研究


  闫霄 刘艳萍 姜汝艺
  【摘要】  政府审计的重要目的就是对政府机构的开支、预算起到管控作用,但传统审计模式的诸多弊端使得管控经常失效而导致审计失败的发生。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化审计得到了初步发展,并且以实时化、全覆盖化、标准化和精确化的优势提高了管控水平,取得了很好的管控成果。文章以青岛市审计局为例,阐述其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化审计的工作理念、模式和应用效果,希望能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  大数据;信息化审计;政府审计;管控模式
  【中图分类号】  F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19)11-0072-02
  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挖掘、整合与管理。对大数据的处理和运用能力成为各行业非常重要的竞争力和转型方向,审计行业也不例外。数据分析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大大减少了审计的工作量,同时增强了审计机关的管控能力,提高了审计效率。
  一、文献综述
  信息化审计是将大数据挖掘、云计算等数据处理方法运用于以审计业务需求为核心的审计工作中的一种模式,在信息化审计出现之前,国外已经将电子数据处理(EDP)运用于审计业务工作中。托马斯·波特在1990年就预测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据共享会建立更加全面有效的审计模式。2002年,安·贝里教授对数据库审计展开了研究,将数据与审计工作结合起来。近年来,我国很多学者也对信息化和审计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严晓健(2012)、吴多魏(2013)、周岚(2015)等结合大数据等互联网新技术对内部审计工作新模式进行了研究。刘碧湘(2013)认为,建立公关数据平台和提高数据质量能够推进计算机审计,这促使更多学者对建立审计云平台进行研究,从而将信息化审计从内部扩展到外部。秦荣生(2014)认为,云计算和大数据相辅相成,二者对外部审计具有促进作用。在信息化审计范围拓展的基础上,陈伟(2016)研究了信息化审计技术的方法体系;晏维龙(2016)提出了应对审计失败的一些对策。但是目前的研究普遍比较宽泛,对信息化审计的细节流程研究得较少。基于此,本文以青岛市审计局为例,聚焦于政府审计管控进行研究和案例分析。
  二、运用大数据和云平台进行审计管控的优势
  (一)审计实时化
  传统的政府审计模式是采取风险评估的方法对政府的财政收支与预算展开审计,在评估完成后对风险采取应对措施,审计工作属于一种事后监控行为,对政府机构的管控重心没有提前,并且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审计工作难以有效控制。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入促使数据集成平台——云平台的建立。许多公司开始建立自己的云平台,例如百度云、阿里云等。对于数据量繁杂、巨大的政府机关来说,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审计数据云平台的建立对数据的整合、有效获取和信息化审计有决定性作用。云平台的建立能够将政府机构的财务交易数据整合到同一个平台上,使得审计部门对政府机构的交易数据在一个空间里进行实时监控,将管控重心前移,实现远程网络实时监控。
  (二)审计全覆盖化
  由于审计业务量巨大,传统的审计模式通常采用抽样审计的方式,即根据政府机构的具体情况进行样本设计,选取样本进行审计,评价样本结果,确定抽样风险。而抽样风险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主观性,并且是无法避免的,因此,传统的审计模式不仅需要增加抽样流程,而且流程和风险指数的确定具有主观性和不可避免性,难免会存在审计失败的情况。另外,抽样审计无法充分利用政府机构的数据资源,仅从一部分数据进行审计缺少了整体性和系统性。
  大数据时代,在审计数据云平台建立后,任何财务交易都会在其中留下数据痕迹,而这些痕迹的总和构成了审计所需要的大数据。这些完整的数据整体地刻画了政府机构最真实的财务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够将这些数据去粗取精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利用大数据能够实现审计的全覆盖化,从而有效地实现审计管控。
  (三)审计标准化
  传统的审计模式例如风险导向审计、舞弊导向审计等都是人为形成审计小组,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审计工作,但由于舞弊手段的多样性和信息不对称,使得审计工作的人为因素影响很大,至今没有规范标准的审计模式和流程,这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很高,而目前审计人员的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导致审计失败现象经常发生。
  大数据时代,信息和数据的共享突破了信息不对称的瓶颈,使得舞弊手段在完整的数据面前无所遁形。另外,审计数据云平台的建立给专家、学者提供了互相交流的平台,使他们能够集中各种审计模型,并不断改善和优化,从而可以提炼出一套标准的审计模式,给国家审计机关提供参考。
  (四)审计精确化
  目前政府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时运用较多的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利用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的乘积作为审计模型,计算出剩余风险并将其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内。由于主观性和数据的不完整性,测得的剩余风险容易出现失真的情况。另外,由于审计数据量较大,使得在短时间内核算起来容易出现误差,从而影响判断。
  单一的数据可能会产生误差,但在大数据时代,通过建立数据关联分析,能够将数据间的各种关系清晰地呈现出来。按照标准化模型提供的指标,自动获取政府机构的相关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文本分析等,给审计人员提供完整而精确的决策指导,辅助审计机关对政府机构进行管控。
  三、应用成果及建议
  (一)应用成果
  青岛市审计局近年来不断尝试将大数据技术与政府审计工作相结合,力求实现审计工作的实时化、全覆盖化、标准化和精确化,并取得了顯著效果。青岛市审计局下分21所地方审计机关,包括从属机构共有约4 000名在职人员。早在2009年,青岛市审计局就制定了信息化审计的战略计划,并逐步实施,到目前为止,已经建立20多所信息化服务工作室,应用信息化软硬件建立了网络中心、数据中心和模拟实验基地,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促进了大数据审计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推进。
  青岛市审计局构建了高性能的大数据平台,投资建立审计云计算和调度中心,统一对电子数据进行获取和管理,避免了数据孤岛的产生,并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实现预算的联动审计模式。青岛市审计局还组建了一支大数据审计团队,以研究和分析审计大数据为主要业务,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广泛收集地方公司的外部数据,促进了审计资源的共享,也建立了众多的信息获取渠道,从而为大数据审计奠定了基础。为实现"智慧审计"的目标,青岛市审计局还提出了学新、用新、创新的指导思想,将大数据审计提升到战略层面,不断提升审计工作成效。
  (二)大数据审计的具体实施
  青岛市审计局在2014年提出了建立大数据审计的五年计划,要求审计人员利用金融数据库及时了解政府预算和使用中的资金规模和变动情况,以提出对金融体系的管控、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的有效措施,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以上目标,青岛市审计局秉持"全面分析、系统研究、发现问题、分散核查、精确定位"的工作思想,以大数据为基础对有关机构进行全方位分析。
  确定工作思路后,青岛市审计局开始着手解决数据来源的问题。青岛市审计局构建了信息化数据库,并实时接收各种数据来源,收集数据来源的方法渠道包括从政府部门获取的信息支持、利用法律法规加强数据采集、建立全省政府机构的交流平台获取完整的一手数据等。这些措施的采用不仅能够建立规范化的数据获取机制,并且将审计网络散布于全省,有利于实时管控。
  在获取实时数据后,就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大数据审计团队根据其他现场审计的案例、审计报告等历史数据建立并完善数据审计模型,对于不同的管控体系采用不同的标准化模型进行预处理,筛选出既定指标下的有效数据。
  对于处理后的数据,该审计团队开始对数据进行精确分析,通过反复试错和模拟,建立清晰的数据结构,再通过数据挖掘来获取重要信息。因此,数据分析人员需要同时掌握计算机技术和审计的专业知识,在对数据的挖掘中能够通过业务逻辑分析辨识出有价值的信息,以确保数据的可信度和精确度。
  通过落实和发展大数据审计计划,青岛市审计局采用的审计模式和方法在全省60多个单位的预算审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增强了审计机关的管控能力,审计数据覆盖的范围也随之拓宽。数据分析在审计业务中的应用大大减少了审计的工作量,同时提高了审计效率,形成了完整的审计报告。
  (三)建议
  大数据审计是将计算机信息技术行业和审计行业相结合产生的"互联网+审计"的新模式,要求审计人员不仅具有分析处理大数据的能力,还必须具备审计、会计的专业知识,能够利用大数据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但是由于数据安全问题难以解决、信息化建立成本过高,使得大数据审计难以广泛施行。对此,笔者建议,首先,要建立一套新的大数据审计的思维模式,改变审计人员的传统审计思维方式,以适应宏观环境的改变。其次,必须完善技术研发,建立统一的审计数据云平台,并且对于不同的政府审计部门需要配备不同权限的审计业务系统;不断完善审计制度和标准,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交互培养审计和计算机双能型人才,增加职业培训和绩效考核机制,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推进大数据审计所需的人才培养;同时,为了防止数据的泄露,建议应由国家有关部门来建立审计数据云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将权限下放到政府审计机关,并扩展到会计师事务所等其他审计单位。这样一来既便于对数据的集成管理,也能防止垄断发生。
  四、结语
  大数据的发展给政府审计的管控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审计工作属于事后审查和监督,但在互联网时代,能够通过对大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实现审计的实时化、全覆盖化、标准化和精确化,从而将审计工作的重心前移,提高监管效率和质量。但目前信息化审计仍处于探索阶段,面临着人才稀缺、数据安全、变革阻力等困难。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审计机构的技术研发能力、数据管理能力会逐渐完善,新时代的审计理念也将不断深入人心,政府审计的管控能力一定会有更大的提高。X
  【主要参考文献】
  [ 1 ] 秦荣生.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审计的影响研究[J].审计研究,2014,(06):23-28.
  [ 2 ] 秦荣生.大数据时代的会计、审计发展趋势[J].会计之友,2014,(32):81-84.
  [ 3 ] 刘碧湘.如何利用大数据推进计算机审计[J].科技信息,2013,(21):107.
  [ 4 ] 刘星,牛艳芳,唐志豪.關于推进大数据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审计研究,2016,(05):3-7.
  [ 5 ] 程平,白沂.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大数据审计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6,(05):84-87+3.
  [ 6 ] 陈同哲."互联网+"、大数据驱动下审计信息化创新[J].现代商贸工业,2017,(29):138-140.
  [ 7 ] 王李.大数据关注点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以M银行为例[J].会计之友,2016,(16):110-112.
  [ 8 ] 熊祺.大数据环境下审计方法创新的探索——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审计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23):57-58.
  [ 9 ] 王师情.大数据环境下审计技术方法的创新与挑战——以青岛审计局为案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21):37-38.
  [ 10 ] 闫霄,刘艳萍,姜汝艺.舞弊导向审计相对于风险导向审计的优势——以三峡新材为例[J].当代经济,2018,(01):42-44.
  [ 11 ] 方皓.浅析"大数据"对我国政府审计监督的影响[J].商业会计,2016,(09):61-63.
网站目录投稿:春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