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络 编辑制作/荷花小女子 女人的心:人生哲理九十二篇(一) 目录 第一部分 01、白水青菜汤·外遇·女人的心 02、母亲 03、百善孝为先 04、为人子女该看的一篇文章 05、慈爱的母亲 06、有种爱再不会重来 07、这辈子一定要对她好 08、妈妈,我曾经恨过你 09、没有上锁的门 10、便当里的头发 11、第一百个客人 12、明知是背叛还要背叛 13、牛的母爱亲情 14、冷漠父亲教我做硬汉 15、你为父母倒过100杯水吗 16、他们等得起吗 17、做个不完美的父母 18、看不见的爱 19、妈妈不让你上法庭 20、"头朝下"的逃生者 01、白水青菜汤·外遇·女人的心 他进门的时候,客厅里没有她的身影。向厨房走去,她果然在。 饭冒着蒸汽,她的脸有一瞬隐在水汽里。他闻到了饭香。 这是好米才有的香味。 好米只是密闭着的香味,要加适量的水,浸适度的时间,然后用好的电饭煲煮,跳到保温之后,焖合适的时间,香味才会爆发出来,就像一个储满香膏的小瓶子被打破了一样。 她是他遇到的最会煮饭的女人,他这样说过。她回答:"我尊重米。不过,只尊重好的米。" 他洗了手,坐在餐桌边时,两碗饭已经在桌上了。他的这边多一只空碗。她端上来两只青花小碟,一只碟里是十几粒黄泥螺,一粒粒像半透明的岫玉,里面有淡淡的墨色,一只碟里是香菜心,嫩嫩的酱色。 最后,她端来一只小瓦罐。这才是他盼望的重点。马上打开盖子看了一眼,里面有绿有白有红,悦目得很。他就自己从瓦罐里舀了小半碗汤。清清的汤色,不见油花,绿的是青菜,白的是豆腐,还有三五粒红的枸杞,除了这些再也不见其他东西。但是,味道真好。说素净,又很醇厚;说厚,又完全清淡;说淡,又透着清甜,而且完全没有一点儿味精、鸡精的修饰,清水芙蓉般的天然。 就那么一口,整个胃都舒服了,微烫之后,清、香、甘、滑……依次在舌上绽放,麻木了一整天的感官复苏了,青菜残存的筋脉对牙齿一点儿温柔的、让人愉快的抵抗,豆腐的细嫩滑爽对口腔的爱抚,以及汤顺着食道下去,一路潺潺,一直熨帖到胃里的舒坦。 真是好汤。 他一连喝了两碗,然后吃饭,就着黄泥螺和菜心,一个滑,一个脆,都是下饭的榔头。不知不觉,就把一碗饭都吃完了。他也不添,而是又酽酽地喝了一碗汤。然后,把碗放下,对她笑。 他们的家是让人羡慕的白金家庭。白金的意思是,既有钱又白领。 他先是吃皇粮的机关干部,后来不愿意看人脸色,早早下了海。他成了本市的风云人物,他的风度、谈吐,赢得了瞩目和好评。 他结婚十七八年了。妻子是他的大学同学,当年也是学校里的美女,即使现在不化妆也青翠嫩叶一样清新可人。因为有这样的妻子,他对其他女人是不容易惊艳的。 嘟嘟的出现则是一个意外。这是一个比自己小20岁的女孩子,又漂亮,而且出身很好,没有任何为了钱而接近男人的嫌疑。 起初真的没有动心,但是,嘟嘟真是一只水晶花瓶,而且因为对他无望的爱,这只水晶花瓶就站到悬崖边上,随时可能掉下来粉身碎骨。最后,他只好伸手把她接住。 他不大回家吃晚饭了。后来,他连晚上都不回来了。他说,实在太忙,不赶回来了。后来又说,想一个人静静。 她沉默,绵长而细密的沉默,那重量使他感到压迫,但是不敢挂电话。最后,她说:"这样吧,你要回来吃饭,就打电话。" 这是她的性格,不可能主动挑破,发作出来。这些年来,他一直觉得自己选对了人结婚,现在又一次这样觉得。 新鲜的爱情,新鲜的疯狂,新鲜的气氛,几个月的时间过得像飞一样。 问题是出乎意料的小问题——他们还是会肚子饿。 他是半个公众人物,不能带她到外面吃饭,只好叫外卖。 慢慢地,吃饭成了个苦差事,因为难吃。真潦草啊,有的硬邦邦的,有的干巴巴的,有的木渣渣的。他思念一碗香香柔柔有弹性的米饭,更思念一碗热热润润让味觉苏醒的汤。 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对兴致大发下厨房做菜、却让他的胃饱受折磨的嘟嘟讲了妻子的那一罐白水青菜汤。他最后说:"真正会做菜的人,即使最简单的菜也能做得非常好吃。" 她听见门铃响的时候,有一秒钟以为是他回来了。但是,她马上知道不是。 一个年轻女孩出现在面前,这个女孩子说:"叫我嘟嘟吧,我是你丈夫的朋友。" 她立即明白了。她请她进来,就像有礼貌的女人对待丈夫的朋友一样。 嘟嘟说:"谢谢你接待我。其实我今天来,就是想吃你做的饭。"看到她脸上的惊讶,嘟嘟急忙解释:"我总听他夸你最简单的菜都能做得最好吃,真的很好奇。" 她似乎有点儿为难,想了一下说:"那,你就在这里吃一点儿便饭好了。" 她喝了一口汤。 她不假思索地"哇——"了一声,然后,难以置信地看着女主人:"这就是白水青菜汤?" 女主人说:"他这么叫?" "你能告诉我怎么做的吗?"嘟嘟一脸恳切。 女主人停了一下,好像微微地叹了一口气,然后说:"要准备很多东西。要好的排骨、金华火腿、苏北草鸡、太湖活虾、莫干山的笋、蛤蜊、蘑菇,有螃蟹的时候加上一只阳澄湖的螃蟹,一切二。这些东西统统放进瓦罐,用慢火炖三四个钟头,水一次添足,不要放盐,不要放任何调料。好了以后,把那些东西都捞出去,一点儿碎屑都不要留。等到要吃了,再把豆腐和青菜放下去。这些东西顺便能把油吸掉。" 嘟嘟倒吸了一口冷气。这就是所谓的白水青菜汤﹖这个女人的心有多深啊!那个男人说的是什么胡话?他每天享用着这样的东西,却认为是非常容易非常简单就可以做出来的。他真是完全不懂自己的妻子。就在这一瞬间,嘟嘟深深地明白了眼前的这个女人。 "你每天都要弄这样一罐汤吗﹖" "是啊。早上起来就去买菜,然后上午慢慢准备,下午慢慢炖。" "那今天你怎么也准备了呢﹖他不是……" "习惯了,也许他今天回来呢?" 嘟嘟整个人呆在那里,半天才说:"你真了不起!" 女主人愣了一下,然后失神地轻轻地说:"他整天那么辛苦,能让他多喝一口汤,也好啊!" 嘟嘟偏着头,认真地想了想,说:"我不是你。" 她走得就像她来时那样突然,毫无征兆。 又过去了1个月。傍晚,女人照例在厨房里,汤罐在煤气灶上,微微冒着热气。 门铃响。过去开门,却是他。她愣了一下,一句话脱口而出:"怎么,忘了带钥匙﹖" 他回答:"是啊。" 这时,他确定自己可以像以前一样坐到餐桌边等了。 她端着一只大托盘过来了。里面有两碗饭,两碟菜,一只小瓦罐。这是他思念的,忍不住说:"我先喝汤。" 他从瓦罐里把汤舀了小半碗。还是有绿有白有红,还是清清的汤色,不见油花。他急忙喝了一口,就那么一口,他脸色就变了。像被人从温暖的被窝里一下子揪出来,又惊又气,又希望一下子挣醒,发现是梦,好瘫回到温暖的被子里。 "这是什么汤?"他不敢吐出来,挣扎着把嘴里的一口汤咽下去,急急地问。 "白水青菜汤啊。" "怎么这么难喝,以前的汤不是这样的!"他委屈地抗议。 她尝了一口,然后说:"白水青菜,你要它什么味道﹖" 她再连看都没有看他一眼,吃完最后一口,然后正视着他说:"我们家以后可能要雇个钟点工,我找到工作了,到烹饪学校上课。" 他吃了一惊,刚才那口难喝的汤好像又翻腾起来。"这么大的事,也不跟我商量。你现在怎么这样了﹖"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理亏的人是他自己啊! 但是,她没有揪住机会反击,甚至什么也没说。她只是看了他一眼。这一眼,让他真正开始感到自己的愚蠢。那目光很清澈,但又幽深迷离,好像漆黑的夜里,四下无人的废园子中井口蹿出来的白汽,让人感到周身发凉。 02、母亲 因为假期不长,因为路程不短,因为天气不好,等等有太多的理由让我打电话回家告诉母亲我春节不回家。母亲接到电话后,听不出她有任何情绪上的波动,只是淡淡地说:哦,那有时间我去你那住几天吧。 整个春节一直细雨蒙蒙,让人平添几许惆怅。正月初六,老天爷一改往日的缠绵,电闪雷鸣,哗哗啦啦的下起了暴雨,下午4时一阵电话铃声把窝在被子里上网的我惊起,我抓起电话,耳机里传来母亲哆嗦的声音:我已经到了A市,可人太多,买不到火车票,可能要晚些才能到你那里了,不知你们那最晚的班车是几点。我气极,大吼:这么大的雨,谁叫你来的,买不到火车票,你不会坐直达班车吗?母亲说:知道了,知道了,就把电话挂了。 我撑着雨伞站在站台下一个多小时了,记不清有多少趟班车停下又走了,可依然不见母亲的身影。坐直达班车从A市到B市是两个小时,再从B市坐车到我处约四十分钟,母亲应该在晚上七时就会到达,可现在已经是晚上九时了,还没见到母亲,我开始着急,开始埋怨,鼻炎也适时发作,喷嚏连连更让我觉得寒冷和烦燥。一趟班车"嘎"的一声,在溅了我一身脏水后停了下来,终于一个熟悉的身影探出了车门。 我接过母亲沉甸甸的行李,一言不发朝家走去,母亲走在身后唯唯喏喏地说:本来想坐直达的,可后来又买到火车票了,所以就晚到了。其实我心里明白,母亲是嫌直达班车的票价要比火车票贵一倍多。 初八午饭后,母亲说:你帮我把这衣服的边放放吧。我望望母亲身上我淘汰给她的衣服,也真有点象裹棕子,太窄了。我把剪刀、尺子递给母亲说,我下午还上班呢,你自己改吧。晚上刚到家,儿子就报告说母亲把衣车针弄断了。再望望母亲,呵呵,衣服让她改的凹凸不平,针脚歪歪扭扭,衣车针不给她拉断才怪。 在我的印象里,母亲是很能干的,我们兄妹头上带的、身上穿的、脚上套的都是她亲手做的,况且往年我淘汰的衣裤给她后,也是她自己修改,还挺合身,为何这次改不好呢,我心里直纳闷。 晚饭后,我一边帮母亲重新修改衣服,一边与她闲聊。母亲说,自去年始,她的眼睛看东西就很模糊了,如今针线活基本做不好了。我说:那明天我带你去医院看看。母亲说:不用了,在家乡已经看过医生了,说是白内障,不是很严重,能看得见就不必花那个钱,到时严重了再说吧。 我抬头望望母亲,鬓角已有了丝丝缕缕的白发,脑后粗大辩子已换成小麻雀尾,那干练、好强在菊花般的脸衬托下已变成柔和与慈爱,那双我曾羡慕的巧手,已是血管突显。 在我处小住了一段时间的母亲要回老家了,当她跨入班车车门的一刹那,已是孩子他妈的我无法顾及车上车下人们诧异的目光,泪水倾涌而出。自从我独自一人在远离故土的这座小城定居后,与母亲抑或兄妹相聚,成了我最大的企盼。 外婆在母亲5岁多时就已去世,母亲忍受了太多没娘孩子的苦,有了我们兄妹后,把所有的母爱加倍倾注在我们身上。记得在上世纪70年代,在那同样贫穷的乡村同龄伙伴中,我们兄妹是最先穿上毛衣的,那是母亲把她心爱的嫁妆——毛衣袖子拆了,在煤油灯下为我织成一件漂亮暖和的毛衣,弟弟出生后,把毛衣全拆了,为弟弟织了毛衣毛裤。在我启蒙上学后,我也不象别的小伙伴一样,把书挟在腋窝下上学,而是把书装进绣花书包里。那是母亲利用工余把一条不能再穿的旧裤子的裤腿改装成书包,再在上面绣上五角星、向日葵等,就成了一个美观实用的书包。特别是我们兄妹脚上大方舒适的布鞋,不知引来多少大人小孩的注目。而所有这些,不知花费了母亲多少心血,包含了母亲多少慈爱。 母亲虽然识字不多,却非常看重知识,她常常对我们说:世上只有学问"晚上不怕贼来偷,白天不怕人来借"。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南下打工潮的诱惑下,我曾荒废学业,外出打工,是母亲的諪諪教诲又让我拾起书本。 母亲虽是农村妇女,却从不包办子女的行为,特别是在我们兄妹的婚姻上。我和丈夫结婚前,母亲不知要与我结婚的人是高还是矮、是胖还是瘦,当我打电话告诉母亲我要结婚了,母亲只是轻轻地嘱咐:"婚姻不是儿戏,一定要慎重,只要你自己觉得幸福,我们没意见。"在农村生活的弟弟也是自由恋爱结婚。 我们长大了,母亲却衰老了。素有做粗活比得上一个男人的母亲在前些年的一次伐竹中不小心闪了腰,一躺就是十多天,以及腰部现今每逢刮风下雨就酸痛;患了眼疾也是捂着掖着,每次报给为生计忙碌的子女们却均是一封封平安家书。 母亲养育了我们的身躯,也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我们谨记母亲"什么事都要一分为二来看"的观点,遇事不钻牛角尖,以平和的心态迎接人生的风风雨雨. 03、百善孝为先 善待每一个长辈:父亲、母亲、公公、婆婆、岳父、岳母!朋友,人世间最难报的就是父母恩,愿我们都: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顺父母 媳妇说:"煮淡一点你就嫌没有味道,现在煮咸一点你却说咽不下,你究竟怎么样?" 母亲一见儿子回来,二话不说便把饭菜往咀里送。她怒瞪他一眼。他试了一口,马上吐出,儿子说:"我不是说过了吗,妈有病不能吃太咸!" "那好!妈是你的,以后由你来煮!"媳妇怒气冲冲地回房。 儿子无奈地轻叹一声,然后对母亲说:"妈,别吃了,我去煮个面给你。" "仔,你是不是有话想跟妈说,是就说好了,别憋在心里!" "妈,公司下个月升我职,我会很忙,至于老婆,她说很想出来工作,所以……" 母亲马上意识到儿子的意思:"仔,不要送妈去老人院。"声音似乎在哀求。 儿子沉默片刻,他是在寻找更好的理由。 "妈,其实老人院并没有甚么不好,你知道老婆一但工作,一定没有时间好好服侍你。老人院有吃有住有人服侍看顾,不是比在家里好得多吗?" "可是,阿财叔他……" 洗了澡,草草吃了一碗方便面,儿子便到书房去。他茫然地伫立于窗前,有些犹豫不决。母亲轻便守寡,含辛茹苦将他抚养成人,供他出国读书。但她从不用年轻时的牺牲当作要挟他孝顺的筹码,反而是妻子以婚姻要挟他!真的要让母亲住老人院吗?他问自己,他有些不忍。 "可以陪你下半世的人是你老婆,难道是你妈吗?"阿财叔的儿子总是这样提醒他。 "你妈都这么老了,好命的话可以活多几年,为何不趁这几年好好孝顺她呢?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啊!"亲戚总是这样劝他。 儿子不敢再想下去,深怕自己真的会改变初衷。傍晚,太阳收敛起灼热的金光,躲在山后憩息。一间建在郊外山岗的一座贵族老人院。是的,钱用得越多,儿子才心安理得。当儿子领着母亲步入大厅时,崭新的电视机,42吋荧幕正播放着一部喜剧,但观众一点笑声也没有。几个衣着一样,发型一样的老妪歪歪斜斜地坐在发沙上,神情呆滞而落寞。有个老人在自言自语,有个正缓缓弯下腰,想去捡起掉在地上的一块饼干。儿子知道母亲喜欢光亮,所以为她选了一间阳光充足的房间。从窗口望出去,树荫下,一片芳草如茵。几名护士推着坐在轮椅的老者在夕阳下散步,四周悄然寂静得令人心酸。纵有夕阳无限好,毕竟已到了黄昏,他心中低低叹息。 "妈,我……我要走了!"母亲只能点头。 他走时,母亲频频挥手,她张着没有牙的嘴,苍白干燥的咀唇在嗫嚅着,一副欲语还休的样子。儿子这才注意到母亲银灰色的头发,深陷的眼窝以及打着细褶的皱脸。 母亲,真的令他霍然记起一则儿时旧事。那年他才6岁,母亲有事回乡,不便携他同行,于是把他寄住在阿财叔家几天。母亲临走时,他惊恐地抱着母亲的腿不肯放,伤心大声号哭道:"妈妈不要丢下我!妈妈不要走!"最后母亲没有丢下他。 他连忙离开房间,顺手把门关上,不敢回头,深恐那记忆像鬼魅似地追缠而来。 他回到家,妻子与岳母正疯狂的把母亲房里的一切扔个不亦乐乎。身高3呎的奖杯——那是他小学作文比赛"我的母亲"第1名的胜利品!华英字典——那是母亲整个月省吃省用所买给他的第1份生日礼物!还有母亲临睡前要擦的风湿油,没有他为她擦,带去老人院又有甚么意义呢? "够了,别再扔了!"儿子怒吼道。 "这么多垃圾,不把它扔掉,怎么放得下我的东西。"岳母没好气地说。 "就是嘛!你赶快把你妈那张烂床给抬出去,我明天要为我妈添张新的!" 一堆童年的照片展现在儿子眼前,那是母亲带他到动物园和游乐园拍的照片。 "它们是我妈的财产,一样也不能丢!" "你这算甚态度?对我妈这么大声,我要你向我妈道歉!" "我娶妳就要爱妳的母亲,为甚么妳嫁给我就不能爱我的母亲?" 雨后的黑夜分外冷寂,街道萧瑟,行人车辆格外稀少。一辆宝马在路上飞驰,频频闯红灯,陷黄格,呼一声又飞驰而过。那辆轿车一路奔往山岗上的那间老人院,停车直 奔上楼,推开母亲卧房的门。他幽灵似地站着,母亲正抚摸着风湿痛的双腿低泣。 她见到儿子手中正拿着那瓶风湿油,显然感到安慰的说:"妈忘了带,幸好你拿来!"他走到母亲身边,跪了下来。 "很晚了,妈自己擦可以了,你明天还要上班,回去吧!" 他嗫嚅片刻,终于忍不住啜泣道:"妈,对不起,请原谅我!我们回家去吧!" 随着自己愈长大,看着父母亲脸庞从年轻变憔悴,头发从乌丝变白发,动作从迅捷变缓慢,多心疼!父母亲总是将最好、最宝贵的留给我们,像蜡烛不停的燃烧自己,照亮孩子!而我呢?有没有腾出一个空间给我的父母,或者只是在当我需要停泊岸时,才会想起他们..其实父母亲要的真的不多,只是一句随意的问候"爸、妈,你们今天好吗?"随意买的宵夜,煮一顿再普通不过的晚餐,睡前帮他们盖盖被子,天冷帮他们添衣服、戴手套...都能让他们高兴温馨很久。有时,我常在想:我希望我的子女以后如何对我。那现在,我有没有如此对待我的父母?我相信,人是环环相扣的;现在,你如何对待你的父母;以后,你的子女就如何待你。朋友,人世间最难报的就是父母恩,愿我们都能: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顺父母! 共勉之 这个故事只是想告诫人们一些事情,并没有针对女士,去说。 04、为人子女该看的一篇文章 在某老人安养院墙上发现的一篇文章 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拧鼻涕。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是多么的令我怀念不已。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让我再想一想…… 极可能最后连要说什么,我也一并忘记。 孩子!你忘记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娃娃歌吗?是否还记得每天总要我绞尽脑汁,去回答不知道你从哪里冒出来的吗?所以,当我重复又重复说着老掉牙的故事,哼着我孩提时代的儿歌时,体谅我。让我继续沉醉在这些回忆中吧!切望你,也能陪着我闲话家常吧!孩子,现在我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带。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的抖,不要催促我,要对我多一点耐心和温柔,只要有你在一起,就会有很多的温暖涌上心头。 孩子!如今,我的脚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 所以,请你紧紧的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的。就像当年一样,我带着你一步一步地走。若为人子女也不懂得如何体谅他们,那他们便只能于痛苦中渡过余生,黑暗中逝去…… 爱情可以重新再找寻,但父母一生却只得一个,珍惜、珍重! 05、慈爱的母亲 因为假期不长,因为路程不短,因为天气不好,等等有太多的理由让我打电话回家告诉母亲我春节不回家。母亲接到电话后,听不出她有任何情绪上的波动,只是淡淡地说:哦,那有时间我去你那住几天吧。 整个春节一直细雨蒙蒙,让人平添几许惆怅。正月初六,老天爷一改往日的缠绵,电闪雷鸣,哗哗啦啦的下起了暴雨,下午4时一阵电话铃声把窝在被子里上网的我惊起,我抓起电话,耳机里传来母亲哆嗦的声音:我已经到了A市,可人太多,买不到火车票,可能要晚些才能到你那里了,不知你们那最晚的班车是几点。我气极,大吼:这么大的雨,谁叫你来的,买不到火车票,你不会坐直达班车吗?母亲说:知道了,知道了,就把电话挂了。 我撑着雨伞站在站台下一个多小时了,记不清有多少趟班车停下又走了,可依然不见母亲的身影。坐直达班车从A市到B市是两个小时,再从B市坐车到我处约四十分钟,母亲应该在晚上七时就会到达,可现在已经是晚上九时了,还没见到母亲,我开始着急,开始埋怨,鼻炎也适时发作,喷嚏连连更让我觉得寒冷和烦燥。一趟班车"嘎"的一声,在溅了我一身脏水后停了下来,终于一个熟悉的身影探出了车门。 我接过母亲沉甸甸的行李,一言不发朝家走去,母亲走在身后唯唯喏喏地说:本来想坐直达的,可后来又买到火车票了,所以就晚到了。其实我心里明白,母亲是嫌直达班车的票价要比火车票贵一倍多。 初八午饭后,母亲说:你帮我把这衣服的边放放吧。我望望母亲身上我淘汰给她的衣服,也真有点象裹棕子,太窄了。我把剪刀、尺子递给母亲说,我下午还上班呢,你自己改吧。晚上刚到家,儿子就报告说母亲把衣车针弄断了。再望望母亲,呵呵,衣服让她改的凹凸不平,针脚歪歪扭扭,衣车针不给她拉断才怪。 在我的印象里,母亲是很能干的,我们兄妹头上带的、身上穿的、脚上套的都是她亲手做的,况且往年我淘汰的衣裤给她后,也是她自己修改,还挺合身,为何这次改不好呢,我心里直纳闷。 晚饭后,我一边帮母亲重新修改衣服,一边与她闲聊。母亲说,自去年始,她的眼睛看东西就很模糊了,如今针线活基本做不好了。我说:那明天我带你去医院看看。母亲说:不用了,在家乡已经看过医生了,说是白内障,不是很严重,能看得见就不必花那个钱,到时严重了再说吧。 我抬头望望母亲,鬓角已有了丝丝缕缕的白发,脑后粗大辩子已换成小麻雀尾,那干练、好强在菊花般的脸衬托下已变成柔和与慈爱,那双我曾羡慕的巧手,已是血管突显。 在我处小住了一段时间的母亲要回老家了,当她跨入班车车门的一刹那,已是孩子他妈的我无法顾及车上车下人们诧异的目光,泪水倾涌而出。自从我独自一人在远离故土的这座小城定居后,与母亲抑或兄妹相聚,成了我最大的企盼。 外婆在母亲5岁多时就已去世,母亲忍受了太多没娘孩子的苦,有了我们兄妹后,把所有的母爱加倍倾注在我们身上。记得在上世纪70年代,在那同样贫穷的乡村同龄伙伴中,我们兄妹是最先穿上毛衣的,那是母亲把她心爱的嫁妆——毛衣袖子拆了,在煤油灯下为我织成一件漂亮暖和的毛衣,弟弟出生后,把毛衣全拆了,为弟弟织了毛衣毛裤。在我启蒙上学后,我也不象别的小伙伴一样,把书挟在腋窝下上学,而是把书装进绣花书包里。那是母亲利用工余把一条不能再穿的旧裤子的裤腿改装成书包,再在上面绣上五角星、向日葵等,就成了一个美观实用的书包。特别是我们兄妹脚上大方舒适的布鞋,不知引来多少大人小孩的注目。而所有这些,不知花费了母亲多少心血,包含了母亲多少慈爱。 母亲虽然识字不多,却非常看重知识,她常常对我们说:世上只有学问"晚上不怕贼来偷,白天不怕人来借"。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南下打工潮的诱惑下,我曾荒废学业,外出打工,是母亲的教诲又让我拾起书本。 母亲虽是农村妇女,却从不包办子女的行为,特别是在我们兄妹的婚姻上。我和丈夫结婚前,母亲不知要与我结婚的人是高还是矮、是胖还是瘦,当我打电话告诉母亲我要结婚了,母亲只是轻轻地嘱咐:"婚姻不是儿戏,一定要慎重,只要你自己觉得幸福,我们没意见。"在农村生活的弟弟也是自由恋爱结婚。 我们长大了,母亲却衰老了。素有做粗活比得上一个男人的母亲在前些年的一次伐竹中不小心闪了腰,一躺就是十多天,以及腰部现今每逢刮风下雨就酸痛;患了眼疾也是捂着掖着,每次报给为生计忙碌的子女们却均是一封封平安家书。 母亲养育了我们的身躯,也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我们谨记母亲"什么事都要一分为二来看"的观点,遇事不钻牛角尖,以平和的心态迎接人生的风风雨雨。 06、有种爱再不会重来 我的家在河北农村,我的父辈都出生在解放前,所受的艰辛,我们这一代是无法理解感受的。我的出生给家庭带来了欢乐,因为是男孩。那是1973年中秋。那时父亲在北京工作,母亲和三个姐姐在老家,因为家中没有男劳力,地里的活全在母亲的肩上,何况还有比较厉害的爷爷。记忆中父亲在过节的时候背着面和大米从离家15里地的火车站走回来,还有糖。母亲辛苦的忙做,没有闲时,就是三伏天的中午,吃过饭,急忙去地里砍草,因为家中有一头牛,回到家时,衣服脱下来一拧,水哗哗的。 不知道那时的收做农活母亲是怎么完成的。 我一天天长大,村里的人都说我懂事,因为我知道母亲的辛苦。我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课间休息,大家在校门前玩(农村的学校没有院墙的〕,我突然看到母亲背着比她大出几倍的高粱结回家,但是她的腿一瘸一拐,衣服上有好多的叶子,头发有一绺散在额头,我呆呆的看着,泪水在眼眶中,死死的咬者嘴唇。那一刻我没有哭,那一刻我记忆犹新。 自此我每天放学都背起和我一样高的筐,去割草,去掰树叶。我做了一个小扁担,去离家2里远的井里挑水,回家后肩膀红肿的难以忍受,大姐哭了,说我不好。姐姐们都很心疼我,晚上睡觉的时候我不敢脱衣服,那一天我长大了。因为当时的环境不好,收成自然也不好,父亲每次带回的米面,只有掺着吃,母亲每次都把她的那一份,省给我吃,只有过节才一家人都吃白面,更不用说炒菜了。记得有一年的夏天,母亲和二姐很晚了都没有回家,我们在煤油灯下,等着。第二天,天很黑,雨下的大的吓人,母亲和二姐还没有回来。我和姐姐开始着急,大姐出去打听去了,我和三姐在大门口等,远远的望着那泥泞的路,期盼着母亲和姐姐的出现……朦朦的雨中,我看到了母亲在拉着一辆车,大姐在后面使劲的推,车用塑料布盖着,母亲和大姐浑身都湿透了。一家人急乱的把二姐抬回屋里,这才知道二姐去掰树叶,从树上摔下来,摔断了腿,母亲拉着姐姐去了医院。晚上睡觉时,我看到母亲在偷偷的哭,整理着钱,有一角的,壹圆的。我没有敢出声,那一夜外面很闷热,没有一丝的风。 生活是快乐的,母亲也随着我们的长大也快乐着。 有一天,我感到肚子疼,母亲急忙带我去乡里的医院检查,第二天,借了一辆自行车,说带我去市里。从医院出来,母亲告诉我,没事,吃点药就好。已经是中午了,不懂事的我看到有卖包子的,非要吃,母亲买了几个给我吃,我香香的吃着,母亲没有吃,只是在看着我,我拿着一个包子给母亲吃,她只是咬了一小口,说,不饿。我没有再吃,说饱了。至今,每次吃包子,我都会想起这件事,每一次我都慢慢的品尝,因为里面有那伟大的母爱。那一年我上小学4年级。 那年的秋天,我离开了生我养我的故乡,离开了我那慈爱的母亲,来北京上学。那天走的很早,母亲一直没有说话,到了车站,要上车时,我再也忍不住,哇哇的哭了,扑进了母亲的怀里,母亲说,好好学习,不要想她。车已经开了,我回头看见母亲还在愣愣的站在那里,看着我,就那么一直看着,车渐渐远去,。后来姐姐说,母亲一直站在那,好久没有走。 在京的学习还比较顺利,但父亲说我瘦了,因为每一天我都吃不了很多东西。我每一周都要写信给母亲,什么都说。这时我感觉到,什么是思念,这时我种下了一棵思念的树,而且在不停得长,每一天我都用心血去浇灌,用爱去培养。终于到了假期,父亲没有时间送我回家,我坚持自己回去,那时京九铁路没有,只能到石家庄去换车,我说完全可以,让父亲放心。那天我吃了很多的东西,父亲也很高兴。 终于到家了。终于见到母亲了。 到家的时候天已经很黑,母亲和两个姐姐没有吃饭,一直在等我和姐姐,我刚进门,母亲就急急的出来了,紧紧的抱着我,那天,我看到母亲哭了。我给母亲和姐姐们讲着北京的繁华,母亲就那么一直看着我,直到我睡觉。第二天,母亲还在埋怨父亲应该送我回来。我看到母亲很精神的出来进去的忙。幸福的时光总是很快,马上就要开学了,父亲说,他要出国一段时间,要母亲和我们一起走,姐姐们都说,她们大了,可以自己照顾,一致同意母亲和我们走,就这样母亲一直陪我读完了初中。那一段时间是我最高兴的,是我生命中的,最光辉的。我是最幸福的。随后的生活也好起来了。 初三毕业了,母亲却要回家,她放心不下姐姐,放心不下那个家。我也决定回家念高中,因为我知道母亲离不开我。学校离家很远,有五六拾里地,每月回家一次。每次到了月底,母亲总是找理由到村头去接我,做很多好吃的给我。母亲说我长大了,她第一次说,她很高兴。随后的几年,姐姐们相继出嫁,我要到天津上大学了,父亲要求母亲来北京,母亲说她离不开这个家,姐姐也想把母亲接过去,但母亲坚持不去。就这样,母亲开始了独自在家的生活,为了锻炼身体,母亲坚持留了一亩地,因为她知道,我爱吃她做得饭。天津离家不是很远,我一直还是每月回家一次。每次回家,母亲还是在村头等我,无论刮风还是下雨。 快要毕业那年,有一个机会,去澳大利亚工作学习,母亲说,慈母多败儿,同意我去。签证快要下来了,母亲和父亲,在为我收拾东西,这是我看到父亲和母亲都默默无语,这时我才发现,我的父亲母亲都已经不再年轻。第二天,我说,我不去了。其实这正是他们,想听到的。父亲开心的笑了,母亲说去做饭。那一天,我在心底种下的那棵树,又在疯长。我可以感觉到,这棵树,很高很大,已经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毕业后,我回到了老家,我要补偿什么。工作一年后,在母亲的坚持下,我来到了北京。后来有了工作,后来有了妻子。母亲却一直不肯过来,因为没有大的房子,怕拖累我。 直到儿子快要降临,我买了一套房子。为了孙子,母亲终于决定来北京。儿子出生了,母亲天天高兴的看孙子,每一天总是高兴的。我又开始享受生活。儿子比较调皮,长牙时总是要咬母亲的手和脸,但母亲只是说不疼,没事。我和妻子开始带母亲出去玩,但是,她总是说,北京什么都那么贵,总是不愿意。 在我的儿子一岁那年,母亲总是背疼,我们带母亲去了医院,医生说是,肺癌,晚期。 这时,我感到我种的那棵树,在抖,脑中一片空白,我心底的那棵树,在经历着暴风雨,摇晃着,牵动着我的心,撕裂般的疼。姐姐借口来看儿子,母亲说,一辈子没有进过医院,没有事情的。医生给母亲做了脑部肿瘤的切除手术,一家人在手术室门口,等了一上午。我感到这是我的心,已经被切走了一部份。随后的日子,天总是灰沉的。为了隐瞒。只好把药瓶子上的标签接走,告诉母亲,为了省钱,那是简装药。直到今天,我总是感觉,母亲其实是知道什么的,只是大家没有捅破这一层纸。没有人时,母亲对我说,她很知足了,如果真的有那一天,她要回老家。 风越来越大,仿佛要要连根拔起我那心底的树,肆虐的抽打着这棵摇摆的树,树上已经果实累累,我无助的,守着它,树的根基已经裂开,那是我的心,在被撕裂。我已经没有了泪水,眼睛干干的疼。风越来越大,树,快要倒了…… 母亲又要回老家了,临出家门时,目光呆呆的看着她心疼的孙子,她心爱的家。 那一天是正月,十六。晚上9点,我们回到了老家,把母亲抬到了床上,母亲的眼睛就那么看着我,看着姐姐,看着这熟悉的家,目光,是那么的慈祥,那么的满足。 一声霹雳,我培养30年的,那棵树,倒了,消失了,我心中的世界,一片阴暗,我被掏空了一切,我的身,我的心,冷的发抖,我赖以生存的树啊,带走了30年的,甚至一辈子的果实,就那么,没有了。我痛啊,我没有什么言语,只是那么抱着母亲,那么抱着…… 随后的几天,我明白了什么是空白,什么是悲伤…… 我开始全新的热爱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喜悦,痛苦。 因为世间,有一种爱,是再也不会重来! 庆幸的是我已经有过了。 07、这辈子一定要对她好 我的家在一个偏僻的山村,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我有一个小我三岁的弟弟。有一次我为了买女孩子们都有的花手绢,偷偷拿了父亲抽屉里5毛钱。父亲当天就发现钱少了,就让我们跪在墙边,拿着一根竹竿,让我们承认到底是谁偷的。我被当时的情景吓傻了,低着头不敢说话。父亲见我们都不承认,说那两个一起挨打。说完就扬起手里的竹竿,忽然弟弟抓住父亲的手大声说,爸,是我偷的,不是姐干的,你打我吧!父亲手里的竹竿无情地落在弟弟的背上、肩上,父亲气得喘不过气来,打完了坐在炕上骂道:"你现在就知道偷家里的,将来长大了还了得?我打死你这个不争气的。" 当天晚上,我和母亲搂着满身是伤痕的弟弟,弟弟一滴眼泪都没掉。半夜里,我突然号啕大哭,弟弟用小手捂住我的嘴说,姐,你别哭,反正我也挨完打了。 我一直在恨自己当时没有勇气承认,事过多年,弟弟为了我挡竹竿的样子我仍然记忆犹新。那一年,弟弟8岁,我11岁。 弟弟中学毕业那年,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同时我也接到了省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那天晚上,父亲蹲在院子里一袋一袋地抽着旱烟,嘴里还叨咕着,俩娃都这么争气,真争气。母亲偷偷地抹着眼泪说争气有啥用啊,拿啥供啊?弟弟走到父亲面前说,爸,我不想念了,反正也念够了。父亲一巴掌打在弟弟的脸上,说,你咋就这么没出息?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你们姐俩供出来。说完转身出去挨家借钱。我抚摸着弟弟红肿的脸说,你得念下去,男娃不念书就一辈子走不出这穷山沟了。弟弟看着我,点点头。当时我已经决定放弃上学的机会了。 没想到第二天天还没亮,弟弟就偷偷带着几件破衣服和几个干巴馒头走了,在我枕边留下一个纸条:姐,你别愁了,考上大学不容易,我出去打工供你。弟。 我握着那张字条,趴在炕上,失声痛哭。那一年,弟弟17岁,我20岁。 我用父亲满村子借的钱和弟弟在工地里搬水泥挣的钱终于读到了大三。一天我正在寝室里看书,同学跑进来喊我,梅子,有个老乡在找你。怎么会有老乡找我呢?我走出去,远远地看见弟弟,穿着满身是水泥和沙子的工作服等我。我说,你咋和我同学说你是我老乡啊? 他笑着说,你看我穿的这样,说是你弟,你同学还不笑话你? 我鼻子一酸,眼泪就落了下来。我给弟弟拍打身上的尘土,哽咽着说你本来就是我弟,这辈子不管穿成啥样,我都不怕别人笑话。 他从兜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用手绢包着的蝴蝶发夹,在我头上比量着,说我看城里的姑娘都戴这个,就给你也买一个。我再也没有忍住,在大街上就抱着弟弟哭起来。那一年,弟弟20岁,我23岁。 我第一次领男朋友回家,看到家里掉了多少年的玻璃安上了,屋子里也收拾得一尘不染。男朋友走了以后我向母亲撒娇,我说妈,咋把家收拾得这么干净啊?母亲老了,笑起来脸上像一朵菊花,说这是你弟提早回来收拾的,你看他手上的口子没?是安玻璃时划的。 我进弟弟的小屋里,看到弟弟日渐消瘦的脸,心里很难过。他还是笑着说,你第一次带朋友回家,还是城里的大学生,不能让人家笑话咱家。 我给他的伤口上药,问他,疼不? 他说,不疼。我在工地上,石头把脚砸得肿得穿不了鞋,还干活儿呢……说到一半就把嘴闭上不说了。 我把脸转过去,哭了出来。那一年,弟弟23岁,我26岁。 我结婚以后,住在城里,几次和丈夫要把父母接来一起住,他们都不肯,说离开那村子就不知道干啥了。弟弟也不同意,说姐,你就全心照顾姐夫的爸妈吧,咱爸妈有我呢。 丈夫升上厂里的厂长,我和他商量把弟弟调上来管理修理部,没想到弟弟不肯,执意做了一个修理工。 一次弟弟登梯子修理电线,让电击了住进医院。我和丈夫去看他。我抚着他打着石膏的腿埋怨他,早让你当干部你不干,现在,摔成这样,要是不当工人能让你去干那活儿吗? 他一脸严肃地说,你咋不为我姐夫着想着想呢?他刚上来,我又没文化,直接就当官,给他造成啥影响啊? 丈夫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也哭着说,弟啊,你没文化都是姐给你耽误了。他拉过我的手说,都过去了,还提它干啥? 那一年,弟弟26岁,我29岁。 弟弟30岁那年,才和一个本分的农村姑娘结了婚。在婚礼上,主持人问他,你最敬爱的人是谁,他想都没想就回答,我姐。 弟弟讲起了一个我都记不得的故事:我刚上小学的时候,学校在邻村,每天我和我姐都得走上一个小时才到家。有一天,我的手套丢了一只,我姐就把她的给我一只,她自己就戴一只手套走了那么远的路。回家以后,我姐的那只手冻得都拿不起筷子了。从那时候,我就发誓我这辈子一定要对我姐好。 台下一片掌声,宾客们都把目光转向我。 我说,我这一辈子最感谢的人是我弟。在我最应该高兴的时刻,我却止不住泪流满面。 08、妈妈,我曾经恨过你 我和妈妈是相克的,我一直这么认为。因为我们太像了。我遗传了妈妈的几乎所有,她的长相,她丰富的情感,她的敏感,她年轻时的浪漫,以及,她的好胜、死要面子,面对一切带按钮的东西时的无所适从,她的没有方向感和害怕过马路。 我上小学前曾经是孩子王,手下有二三十号孩子,我野性,霸气,极有号召力。每天,我领着学校家属区的一群小孩子上山下河爬树捉鱼,我安排着他们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我六岁时,竟然说服了比我大三四岁的一批孩子在我的带领下夜晚去爬一家军工企业几十米高的贮油罐。我们沿着窄窄镂空的小铁梯往上爬,我们横七竖八躺在弧形的油罐顶,望着月亮。我记得一个大孩子说了句让我费解的话:"面对天空,我们是多么渺小啊。"回来的路上,我对这次杰作无比得意。进了家门,等待我的是妈妈的皮带。她让我脱了裤子趴在床上,我还能记得皮带抽在肉上的质感和声音,我哭得死去活来。长大后妈妈跟我说,那次打完我,她一个人不停地哭,她不知道该拿调皮的我怎么办。因为担心下一次我又有什么杰作,我六岁时就被妈妈送进了校园,告别了人生最快乐的六年。这次的皮带非常有效,我突然变了个人,我成了个乖顺的孩子,服从、听话。 我开始努力学习,一次一次地考第一,做妈妈眼中听话的孩子,让她满意。我初中时有一段时间厌倦语文,我讨厌阅读理解,我总答不对题目,我讨厌三段式的议论文,因为我总是没有观点。那次全年级作文比赛,我竟然连入赛的资格都没有。那个下午,夕阳透过小窗照在我吃了一半的饭碗上,妈妈不许我吃饭,她坐在床上骂我,声泪俱下。做语文老师的她不能接受这样的结局。她摔筷子,打在碗上,几粒米跟着一跳一跳,让我心惊胆颤。"从今天开始,"妈妈总结发言,"你必须每天写一篇日记给我看,我就不相信你的作文上不去!"当天晚上,我开始写我人生的第一篇日记《台灯》——"我念书的时候,你的眼睛就亮了,开心地看着我;我不看书不努力的时候,你就那样忧郁地黑在那里。"从此我坚持写日记,一直到现在,已经有几十大本,虽然再也不用妈妈审查。 我十七岁以前的人生都是由妈妈安排的。她在家中说一不二,她决定一切,安排一切。服从者就是我和老实的爸爸。桀骜不驯的哥哥经常在妈妈的控制之外,妈妈用了很长的时间才接受了这个现实。 每天早上,妈妈总是起得最早。她外出走一圈,亲自感受一下当天的温度,回来后为我们准备好当天穿的衣服。初中时,我拒绝在冬天穿棉裤,因为这让我完全没有了线条。那个早上,妈妈大喊大叫地和我吵架,她以她的感受来揣度别人,她认为今天已经冷到要穿棉裤的程度。那场争吵非常恐怖,整个楼道都可以听得到当老师的妈妈高八度的声音,虽然我决定要反抗到底,但毕竟功力不够,事件最终以我穿着臃肿的棉裤去上课收场。 除了决定实体,妈妈还要安排我的精神世界。她为我仔细筛选着杂志报刊,每年都会订很多。尽管工资不高,她还是为我大量购买书籍。 妈妈结婚晚,生我时已经三十一岁了。我最叛逆的青春期刚好和妈妈的更年期撞在一起,那时我很不听话,经常反抗妈妈的安排,我们冲突不断。妈妈大喊大叫,我叫得比她更凶。于是妈妈就流泪,搬爸爸来训我。但爸爸经常对妈妈的无理取闹表示沉默。最后妈妈总是从柜中拿出一只绿色的包袱皮,边哭边絮絮地收拾着东西,威胁说这个家有她没我,有我没她,她要回河南娘家去。可这个包袱皮总是包了拆拆了包,总也收拾不完。我和妈妈的冲突总是如此剧烈,我非常痛苦,我经常站在五楼的阳台设想着跳下去之后的种种景象,我想像着妈妈将围着我僵硬的身体泪流满面,设想中她的心碎让我得到了内心的满足。于是每次和妈妈争吵失败后我都会进行这样的想像,我已经跳过无数次楼,每次跳下去后妈妈的反应都是不一样的,她一次比一次痛苦。 我1989年报考了复旦大学,这也是妈妈决定的。因为那些日子她总听学校一个上海老师说复旦是多么一流,而她的女儿一定要上一流的大学。虽然我的分数完全够了,但没想到因为当年那特殊的事件,复旦在我们那个省突然一个也不招生,而我也没有机会第二次填报志愿,就这么稀里糊涂被打发到第二志愿,一所不出名的外语学院。中学六年,我的成绩如此之好,每个人都会认为我非北大复旦不去,包括妈妈也这么有信心。但命运就是这样残酷地打击了妈妈。我复旦梦的破灭被妈妈念唠了无数年,甚至到我工作这么多年后的今天她还念念不忘,我才明白了这件事情对妈妈摧毁的程度。 据说妈妈中学时的成绩相当好,她梦想上的大学就是我后来念书的学校。没想到因为我那年轻时据说生活花哨的姥爷在国民党军队里当过几年的军医,这个历史污点让成绩完全够了的妈妈因"出身不好"而白白断送了上大学的机会。有时,历史会惊人地相似。妈妈太好强、太要面子,我想过很多次,是不是因为这个事情对她的打击,造成了妈妈日后的性格:暴躁易怒,紧张焦虑,没有安全感,对未来和对周围的人没有信心,我不知道答案。 妈妈的人生就是这样了,她于是把我设想成另一个她,精心地打磨我,设计我,把她没有实现的理想安在我身上,我是她全部的事业。她对我的要求是上完大学继续读书一直读到博士。但她没想到我从大二就开始谈恋爱。仿佛是为了反抗她多年的安排,我在大学时有意过着她无法控制的生活,任性而自由。在妈妈的要求下,我考过研究生,但成绩差了一点点,从此结束了妈妈心中的博士梦。 我毕业后想离妈妈越远越好,到一个她终于控制不了我的地方。我一口气跑到了海南,后来又跑到了深圳。离妈妈远了,需要自己过日子的时候才发现从不让我做家务的妈妈多么温暖地呵护了我的人生,同时也让我除了读书以外什么也不会,不会做家务,不会和人相处。面对社会,我手足无措,像个弱智。 离妈妈远了,我们没有机会激烈地冲突了,我开始想到妈妈种种的好,我每周给妈妈打电话,长长地聊天。妈妈苍老了,她没有了以前的强势,面对经常不能发到位的退休工资,她总感到面对社会的无助。她总胡思乱想自己老年的生活,是到哥哥那里住还是到我这住,她反复同爸爸讨论这个问题,直到爸爸受不了。 去年过年我把爸爸妈妈接到深圳来住。我和妈妈一起坐电梯下楼,电梯里只有我们两个人。我几乎比妈妈高出一个头,我突然看到妈妈头顶几乎掉光的头发,她满脸的皱纹,她混浊的眼神。她很无助,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她的手脚都不知道往哪里放,她很不自然。她像个孩子似的,我说什么她都点头附和我,她笑时甚至有些讨好我。我用陌生的眼光看着这个胖胖的老太太很久,我想放声大哭:就是眼前这个老太太决定了我曾经的人生,那时她无所不在,她控制着我,那样强大,不可战胜。而现在她老了,面对一个她越来越不懂的社会,她变得像个小孩子,希望得到我的呵护。过马路时她像只刚出生的小鸟惊惊地缩着脖子,紧张地左看右看,身体僵硬,她总希望我拉着她的手。 妈妈老了,真的老了,随着岁月一同带去的,除了她的年龄,还有她当年的力量和强大。现在,她只是个需要我哄需要我照顾的老太太,一个会把一句话说上无数遍的总希望得到别人注意的老太太。 我想搂着妈妈大哭一场,告诉她:原谅我,妈妈,那些年,我曾经恨过你。可现在,我只想照顾你,温柔地陪着你,我希望你在我这里舒服安全踏实,我希望你终于不再担心什么,终于停止了焦虑。 09、没有上锁的门 乡下小村庄的偏僻小屋里住着一对母女,母亲深怕遭窃总是一到晚上便在门把上连锁三道锁;女儿则厌恶了像风景画般枯燥而一成不变的乡村生活,她向往都市,想去看看自己透过收音机所想象的那个华丽世界。 某天清晨,女儿为了追求那虚幻的梦离开了母亲身边。她趁母亲睡觉时偷偷离家出走了。"妈,妳就当作没我这个女儿吧。"可惜这世界不如她想象的美丽动人,她在不知不觉中,走向堕落之途,深陷无法自拔的泥淖中,这时她才领悟到自己的过错。经过十年后,已经长大成人的女儿拖着受伤的心与狼狈的身躯,回到了故乡。她回到家时已是深夜,微弱的灯光透过门缝渗透出来。她轻轻敲了敲门,却突然有种不祥的预感。女儿扭开门把时吓了一跳。"好奇怪,母亲之前从来不曾忘记把门锁上的。"母亲瘦弱的身躯蜷曲在冰冷的地板,以令人心疼的模样睡着了。"妈……妈……"听到女儿的哭泣声,母亲睁开了眼睛,一语不发地搂住女儿疲惫的肩膀。在母亲怀里哭了很久之后,女儿突然好奇问道:"妈,今天妳怎么没有锁门,有人闯进来怎么办?" 母亲回答说:"不只是今天而已,我怕你晚上突然回来进不了家门,所以十年来门从没锁过。" 母亲十年如一日,等待着女儿回来,女儿房间里的摆设一如当年。这天晚上,母女回复到十年前的样子,紧紧锁上房门睡着了。 家人的爱是希望的摇篮,感谢家的温暖给予不断成长的动力。 10、便当里的头发 便当里的头发在那个贫困的年代里,很多同学往往连带个象样的便当到学校上课的能力都没有,我邻座的同学就是如此。他的饭菜永远是黑黑的豆豉,我的便当却经常装着火腿和荷包蛋,两者有着天壤之别。而且这个同学,每次都会先从便当里捡出头发之后,再若无其事地吃他的便当。这个令人浑身不舒服的发现一直持续着。"可见他妈妈有多邋遢,竟然每天饭里都有头发。"同学们私底下议论著。为了顾及同学自尊,又不能表现出来,总觉得好肮脏,因此对这同学的印象,也开始大打折扣。有一天学校放学之后,那同学叫住了我:"如果没什么事就去我家玩吧。"虽然心中不太愿意,不过自从同班以来,他第一次开口邀请我到家里玩,所以我不好意思拒绝他。随朋友来到了位于汉城最陡峭地形的某个贫民村。"妈,我带朋友来了。"听到同学兴奋的声音之后,房门打开了。他年迈的母亲出现在门口。"我儿子的朋友来啦,让我看看。"但是走出房门的同学母亲,只是用手摸着房门外的梁柱。原来她是双眼失明的盲人。我感觉到一阵鼻酸,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同学的便当菜虽然每天如常都是豆豉,却是眼睛看不到的母亲,小心翼翼帮他装的便当,那不只是一顿午餐,更是母亲满满的爱心,甚至连掺杂在里面的头发,也一样是母亲的爱。 11、第一百个客人 中午尖峰时间过去了,原本拥挤的小吃店,客人都已散去,老板正要喘口气翻阅报纸的时候,有人走了进来。那是一位老奶奶和一个小男孩。 "牛肉汤饭一碗要多少钱呢?" 奶奶坐下来拿出钱袋数了数钱,叫了一碗汤饭,热气腾腾的汤饭。奶奶将碗推向孙子面前,小男孩吞了吞口水望着奶奶说:"奶奶,您真的吃过中饭了吗?" "当然了。"奶奶含着一块萝卜泡菜慢慢咀嚼。一晃眼功夫,小男孩就把一碗饭吃个精光。老板看到这幅景象,走到两个人面前说:"老太太,恭喜您,您是我们今天的第一百个客人,所以免费。" 之后过了一个多月的某一天,小男孩蹲在小吃店对面像在数着什么东西,使得无意间望向窗外的老板吓了一大跳。原来小男孩每看到一个客人走进店里,就把小石子放进他画的圈圈里,但是中餐时间都快过去了,小石子却连五十个都不到。心急如焚的老板打电话给所有的老顾客:"很忙吗?没什么事,我要你来吃碗汤饭,今天我请客。" 像这样打电话给很多人之后,客人开始一个接一个到来。"八十一,八十二,八十三……"小男孩数得越来越快了。终于当第九十九个小石子被放进圈圈,小男孩匆忙拉着奶奶的手进了小吃店。"奶奶,这一次换我请客了。"小男孩有些得意地说。真正成为第一百个客人的奶奶,让孙子招待了一碗热腾腾的牛肉汤饭。而小男孩就像之前奶奶一样,含了块萝卜泡菜在口中咀嚼着。"也送一碗给那男孩吧。"老板娘不忍心地说。"那小男孩现在正在学习不吃东西也会饱的道理哩!"老板回答。呼噜……吃得津津有味的奶奶问小孙子:"要不要留一些给你?" 没想到小孩却拍拍他的小肚子,对奶奶说:"不用了,我很饱,奶奶您看……。" 一念善心助长一棵幼苗,棵棵幼苗可以成林,人人有爱、社会有情! 12、明知是背叛还要背叛 有一个男孩给他自己取了个名字叫宏程,意思是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个有出息的人…… 2006年8月,他高考落榜了,他到了昆明的一所补习学校,在那里,他背负着所有关心他的人的希望,为了能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而努力。他没有什么万贯家财,幸好他的姐姐和他的妹妹对他都很好,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最大幸福!在这所高考补习校园里,他雄心勃勃,应该是他实现理想的天堂吧。 可现实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他遇到了一个女孩,当他第一次看见她的时候,便产生了浓浓的爱意,终于那一天,宏程对那个女孩表白了"我爱你"……他和她恋爱了 ,此时的宏程几乎忘了所有的事,直到有一天,他发现那个女孩……于是陆决定和她分手,虽然这是他最爱的女孩,宏程还是和她分了手。 因为宏程所面对的情况太复杂了,他唯一的选择也和她分手,也许这辈子陆再也找不到这样让他心爱的女孩就这么离开了他,他不知道放弃最爱的女孩是痛苦还是快乐,此时的他心中充满了矛盾。 一些日子过去了,宏程过得并不快乐,那种对她的思念让他发了疯,每天他不知要想她多少遍,有时想得心痛的哭了,可他能够做些什么呢?面对各种不同的压力,他没有爱的权力,还记得曾经和她恋爱的时候都是偷偷的,陆不敢让人知道他在恋爱…… 因为所有关心他的人都不允许他在这个时候恋爱,陆的这一切并没有得到任何人的许可,但宏程还是背叛了他们去爱那个女孩…… 在和他亲人的电话里,他嘴里说没有恋爱,可他的身边却跟着一个女孩,他明明知道这一切不能去做,可他还是做了,他知道他背叛了父母,背叛了他的兄弟姐妹,甚至朋友……背叛了所有关心他的人,他的心好痛,但他又无法放弃那个他最心爱的女孩。也许,宏程真的不是什么好东西!他没有"心"!他为了"爱",竟然背叛那么多关心他的人!真的不是什么东西!!! 如果深深爱上一个人没有错,那么背叛关心他的人算不算错?!宏程,背叛他的亲人去爱他最心爱的女孩,他的灵魂得不到安息,他不知道该把良心放在何处;离开心爱的女孩,那种刻骨铭心、撕心裂肺的痛几乎要将他摧毁,他真的快疯了…… 爱情,特别是自己最心爱的人,在这进退两难之际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爱,足以成就一个人,但同样可以将一个人彻底摧毁!亲爱的读者,如果你是宏程,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13、牛的母爱亲情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三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部依赖这三斤珍贵的水。 人缺水不行,牲畜一样,渴啊!终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惟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终于,运水的军车来了。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紧急刹车戛然而止。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象这头牛这般倔强。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到出半盆水——正好3斤左右,放在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 二十世纪末的一个晚上,当我从电视里看到这让人揪心的一幕时,我想起了幼时家里的贫穷困窘,想起了我那至今在乡下劳作的苦难的母亲,我和电视机前的许多观众一样,流下了滚滚热泪。 14、冷漠父亲教我做硬汉 父亲是个硬汉,他15岁时爷爷就去世了,剩下他和奶奶孤儿寡母。虽然他顶了爷爷的职去厂里当了工人,但家里家外大事小情都落在他单薄的肩上。他变得沉默寡言,一张脸总是冷冰冰的,但他很能干,从最基层的车间做起,一步步往上升当了厂长,后来又调到经贸局当了副局长。他给人的印象总是很冷峻,几乎不近人情。 我不知道他在官场、在单位对人如何,但他对我,冷得就像我不是他的亲生儿子,尤其是他当了厂长后,架子端得可大了,好像我也是他的下属。他从小缺少父爱,那是因为爷爷死了,可是他还活得好好的,却没让我感受到父爱的温暖。 上初中那年,我和同学攀比,想买一块手表,让母亲跟他要钱,他却一言不发。我非常生气。那些天我总转商场,发现一款最便宜的手表,只要35元钱。我想,不要他的钱,我照样可以买到。周末,我就去工厂墙外的垃圾堆捡废铁。放学路上,我总是低头用脚踢来踢去,哪怕从土里踢出一个铁螺丝,或者一块破塑料布,也要拾起来,攒多了就去收购站卖。一块两块、几角几分地攒,足有一个学期,才攒足了一块表钱。 戴上了新表,我故意炫耀,示威似地把袖子撸得老高,母亲惊讶地问:"你哪来的表?"我没回答,却偷看父亲的表情,我早就想好了,如果他敢审问我,怀疑我的钱来路不明的话,我就马上像火山爆发一样,倾诉我的辛苦,指责他没有给我父爱。但是他只是看了一眼我的手腕,就没再吭声,我顿时就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 难道当了官的人都这种德行?我可是他唯一的孩子。好多同学的父母不当官,还溺爱他们呢,我怎么了?不爱我也得关心我吧,他就不怕把我逼成小偷? 但这事和后来发生的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使我更领略了他的冷漠。 高考前一年的冬天,我在自己的屋里彻夜苦读,炉火生得很旺,结果,有天夜里我煤气中毒了。当我醒来时,已是第二天清晨,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母亲吓坏了,见我醒来,哭着说,夜里如果不是父亲,我肯定就完了。父亲有失眠的毛病,他辗转反侧睡不着,总觉得我的屋子里动静异常,就让母亲去看,发现我在床上蜷曲着,嘴里发出近乎窒息的憋闷的呼吸,才知道我中了煤气。我后怕地抬头看父亲,发现他在病房门口背对着我,看不到他的表情如何。听说我醒了,他让母亲照顾好我,就去上班了。 我心里的感激瞬间转化成怨恨。哼,还不如让我死了呢,哪有这样冷血的父亲? 第二年,我考上了大学。别的同学都是被父母送去省城的,而我,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学生,却是孤零零一个人坐上火车。望着站台上那些双送别的眼睛,我的眼睛湿了,因为自己的孤单。从那时起,我就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找一份好工作,再不要回那个没有亲情的家,即使放假,也不要回去。整个大学,我都在勤工俭学,尝尽了人间酸苦,因为父亲每次给我带的钱,只够交学费和维持简单的生活费用,即使买课外书的钱都要靠我自己去挣。 第一个暑假,我真的没回家。十几天后,父亲来省城开会,顺便到学校看我,然后我们出去吃饭,要了两个菜,他还要了一瓶白酒。我问:"你喝酒了?"他一愣,说:"哦,有几年了。"然后我们一个闷头吃菜,一个闷头喝酒。最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他居然吃完就拍屁股走人了,那顿饭由我来付账。 毕业了,同学们都在找门路分配,像我上的这种普通高校,学生哪来的回哪去,我只能回到那个小县城。但大家都说,我没问题的,父亲是局长,肯定会给我找个好单位。我也是这么想的,我不想去企业,只想进机关坐办公室。 我想,即使我不跟他说,这样的大事,他也会主动给张罗吧?可是,最后的结果,他根本就没过问,我被劳动局分进了半死不活的物资公司,还不到一年,下岗的命运就降临到我头上来了。 我对父亲的怨恨更加深了一层,我觉得他肯定有心理疾病,因为自己从小就受苦,从小就失去了父爱,所以也想让我尝尝那种滋味吧?肯定是的。好在我从小就没依赖过他,这种时候,更不能去求他,我不能让他看我的笑话。 不久,我租了一间临街的门面卖电器,一年后挣了些钱,又重新租了更大的门面,扩大到卖摩托车,生意虽然辛苦,但越做越好。这期间,我只记得他来过两次,每次都像领导视察一般背着手转了几圈就走了。他没夸我,只是说了一句:"这不比在机关当个小干部整天喝茶水强吗?"这是我有生以来,唯一听到的他肯定我的话,我心里竟一热,这大概就是那种叫做父爱的感觉吧?可是,这么多年了,我的这种感觉真是太少了。 我的生意越做越大,还雇了好几个雇工,俨然成了一个小老板。可是我知道好景不会太长的,城里类似的店铺如雨后春笋,竞争很厉害。不久,销售出现了滑坡的迹象。就在这时候,父亲来了,他不是来帮我,是来给我添乱的。他当厂长时,和一个老工人有点交情,现在,他退休了,父亲念旧情,想让他在我这混口饭吃。父亲冷着脸说:"你张伯人很实在,你必须给我这个面子。"求人还这种态度?我本想拒绝,但马上心里萌生了一丝快感,他是在求我呀! 张伯的确不错,能吃苦,关键是他有经济头脑,在厂里搞了几十年的供销,有做生意的经验,管理上也很有一套。我让他跑生产厂家,负责进货,逐渐,我的供货渠道越来越畅通,经营范围也进一步扩大,销售额又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 在张伯的提议下,我还投资80万元在新开发的商业区买了一栋商业楼。张伯说,在我们这个小城,做生意的将近一半利润都付了租金,像我这样的大众生意,必须靠做大做强才能增强市场竞争力,有了自己的房产,可以减少租金成本,让利给顾客,提升竞争力。再说,房产将来还能升值,本身就是一种投资。但是我当时没那么多钱,张伯建议,号召那些雇工投资入股,共同抵御风险,而且他第一个就拿出了10万元。张伯成了我的诸葛亮,使我的事业如日中天。 春天,张伯要和老伴去北京定居,给儿子看孙子。我真有些依依不舍,当我提到要把他的股金和分红一起算清时,张伯笑了:"那10万元的股金,是你父亲的,至于分红,我就更不能要了。"我很惊讶,以为自己听错了,听了他的叙述,才如梦初醒。原来,是父亲以张伯的名义给了我钱,那些经营管理上的建议,竟然也是父亲通过张伯传授给我的。 张伯说:"我除了能吃苦,脑子里哪有那么多点子?你父亲才有真本事,当了那么多年厂长,肚子里有货呀。但他不让我告诉你,怕影响你的自立。嗯,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你和你父亲一样有魄力,都是硬汉。" 一席话惊醒梦中人,原来,父亲一直在关注着我!从张伯嘴里,我还知道了一个秘密,父亲是从我中煤气那天开始喝酒的。那天,他和张伯一帮人喝酒,父亲当众哭了:"我差点没有儿子了呀。"张伯说,那种撕心裂肺的哭声至今还在他耳边回响。 我对父亲几十年的怨恨顷刻化为灰烬。我买了好酒去看父亲,他还没下班,我央求母亲,"软硬兼施"逼她解开了多年来的道道疑团。母亲说,父亲不给我买表,是不想让我从小养成虚荣、攀比的毛病,但一次意外中,他发现我在捡废品,就认定我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而且能为此吃苦的执著性格。甚至,连暑假去省城看我,也是别有答案。母亲说:"他哪里是去开会,他看了你的信,听说你在暑假打工,他想你,又不放心你,才谎称开会去看你的。"桩桩件件,父亲那些不近人情的举动,却都包含着无尽的父爱。 母亲说,父亲从小遭丧父之痛,饱尝人生的艰辛,但也体会到了一个男人必须承担责任、自强不息的甜头,他决定对我狠一点,特别是当了厂长后,他最担心的,是我会因此产生优越感和养尊处优的公子哥习性,更是狠下心来冷漠对我。但是,正是他的冷漠,成就了我今天独立自强的性格,虽屡屡遭受挫折,却从没被挫折摧垮。 原来,父爱一直与我如影随形。父亲是把我当成了一棵树,栽到了人生四季里,栽到了风霜雨雪里,而没有把我娇惯成一株娇嫩的盆花,养在温室。 终于把父亲等回了家,但他依然是一脸冷漠,而我,第一次感觉到了这冷漠的亲切。给父亲倒上一杯酒,所有的感慨也都在这酒中了。父亲久久凝视着我,忽然伸手拔去了我头上早生的一根白发,他只说了一句话:"这些年,你也不容易啊。" 我忍不住哽咽着喊了声:"爸……"泪水瞬间溢出了双眼。 15、你为父母倒过100杯水吗 这个世界有些东西往往在你不经意间蕴含着深奥的人生哲理,哪怕是极简单的一件事,就算你平时并不刻意留意它,但当有人通过一种极自然的方式跟你说起时,你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那种震憾力是无法预知的。 那天,一个朋友突然问我:"你为你的父母倒过100杯水吗?"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措手不及的问题。老实说,在我的人生当中,自己有记忆为父母倒过水的印象并不多,甚至一次也没有过,更不用说100杯了。而这又是我平时根本不屑的问题。 大概与我有同样感觉的人不在少数,他们一样也并不在意自己平时为父母做了多少贡献,或者大多数的父母也并不在乎自己的子女给予了自己多少,双方都在这种不经意间淡化了互相的沟通,甚至造成的所谓的代沟。 当然,为人父母,或者他们真的并不要求自己的子女为自己贡献什么,哪怕是简单的一杯水,因为在他们看来,一生中,为了子女的长大成人,自己付出的已经无法计算,还在乎这一杯水吗?作为子女的,也并不是没有能力去为父母倒一杯水。但是,事情往往就是这么奇怪,在人们认为极简单的一个动作,要他真正去完成,却是如此的艰难,何况是重复100次,甚至更多。 记得有一首歌叫做《常回家看看》,从旋律来看,我并不觉得特别优美,但是却在早几年一直占据了歌坛流行榜,并且传唱大江南北、街头巷尾。究其原因,我认为只要是这首歌简朴的歌词打动了人们的心。歌中唱道:"找点时间,带上笑容,带上孩子,常回家看看。妈妈准备了一桌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菜。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跟爸爸谈谈-----常回家看看------哪怕跟妈妈洗洗筷子涮涮碗,哪怕跟爸爸揉揉背脊捶捶肩,老人不图儿女为家有多大贡献,一辈子就奔个团团圆圆----"其实,这首歌也并不是什么伟大的经典佳作,当中所表达的主题只是凡人所经常历经的过程。然而,就是这种看似平常的话语最能打动人,它不是用华丽的言语堆砌起来的表象,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 从歌中,我们也不禁感叹,父辈们的胸怀是多么的宽广,即使是捱了一辈子的苦,在他们的眼中,那根本不是什么,重要的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儿女事业有成。 写到这里,我真的是有点愧疚了,平时自己并不真正注意过父母的需求,有时父母希望我为他做点什么,我甚至会大发脾气,责怪他们太多事。比如,农村老家的人来了,大都会先找到我父母家,说明有事要求帮忙,叫我父母出面为他们向我说情,而要求说情的无非是一些打架斗殴、交通事故的事情。原先我的父母见是老家的人来了,自然是热情接待,好吃好住,并对我进行一番贫下中农再教育,动之以情,让我时刻不忘本,在这种情况下,开始时我也竭力为他们奔忙,偶尔也会侥幸办成一两件。正因为这样,事情就一发不可收拾,在老家,我的名声一传十,十传百,一下子我在他们的心目中就成了英雄,没有什么办不了的事情,大事小事,他们都喜欢出来找我。也难怪,既然来了,有吃有住,事又得办成,何乐而不为?只是苦了我,请吃请住,赔了钱不足算,还要为能否把事情办成烦恼,一个月下来,刚领的一点工资,也所剩无几,连养家糊口都成问题。渐渐地,我的态度也开始有了变化,不再那么热情为乡亲们办事了,连父母亲说情也无济于事,甚至有时候还会恶狠狠地责难几句他们。每当这时,父母亲也不敢多言,只是面露委屈之色。或者有时会自言自语道:"农村人不容易,如果有条件,能帮一下他们也未尝不可。"但是,怎么帮呢?我能帮得了那么多吗?况且,有些人你看了就觉得反感,他们以为你有了一份工作,就可什么事都能办成,有的甚至认为你为他办事是理所当然,即使你为他办了99件好事,有一件办砸了,他就会都处唱你,说你没本心,怎么样怎么样,这种人你能容忍他吗? 16、他们等得起吗 我们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父母为把我们养大成人供我们上学深造等等,含辛茹苦,呕心沥血,舍不的吃 舍不的穿。千方百计地保证我们的用度和开支。年幼的我们曾多少次在心底暗暗发誓:等我们长大,等我们学有所成,一定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一定要好好报答他们。 斗转星移,当年的苦孩子已然大学毕业步入工作岗位了,他要结婚要买房要买车要买电器他也有了自己的小孩子要给孩子攒学费……生活陷入新一轮循环中。而且好像自己已经努力了,可是还是同人家有不小的距离。 在这样那样的忙碌中他忽视了在老家或退休住在城市另一个角落的双亲,他没主义到他们的白发皱纹,没主义到他们日益弯下的身躯,没主义到他们还有什么要求和想法。也许他还在西那个:等我在有些钱,有些闲钱,就请他们上大饭店吃一顿,让他们出去旅游,给他们买个大电视…… 在你去攒这些闲钱的过程中,忽然有一天,你发现这些闲钱再也用不出去了,你的方面以及不需要了。他们或者已不能再去吃海鲜,也许已不能再去旅游,也许已不能再坐起来看电视……也许他们已走了,永远离你而去。 有一种痛,永远无法弥补;有一种伤口,永远无法愈合。 其实,也许为人父母者根本没期望从儿女合理收获多少回报,他们只是凭本分,良心为我们做了一切,只是希望子女有出息,活的比自己强而已 。 。 但为人子女者,如何去获得良心上的安宁呢?也许我们终生偶无法赚取让父母快意恩仇的金钱,但着不是回报父母唯一的方式。也许我们可以常回家看看;也许我们可以量力而行,花少许的钱让父母做一次短途旅行;也许…… 钱没有挣够的时候,但人的声明却有尽头。有些事情,请不要再给自己寻找等候的答案。 17、做个不完美的父母 完全的爱对孩子是牢笼;完美的父母让孩子丧失了独立;孩子有选择的权利,哪怕选择不幸。这里是一些心理学专家的最新教育箴言。 "做父母"这门"职业"注定要以失败告终 ★凡进步都会有副作用。二战以来,西方社会的进步就是群体生存的优先权让位于个人冒险。家庭内部———无论是夫妻之间还是两辈人之间———的互动关系被彻底重组了。而个人的冒险和充分发展的副作用就是焦虑。 ★过去,养育孩子完全是听其自然,"粗放经营";如今,人们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习做父母,而且总是惴惴不安于自己做得还不够好。过去是孩子害怕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值;如今颠倒过来了,父母惟恐达不到孩子的要求。 ★在现代社会,每个家庭都只生活在自己的封闭空间,几乎没有互助。如果父母亲中的一个患重病或死亡,孩子的世界就崩溃了。 ★在现代家庭里,学问比任何时代都高,可教育比任何时代都差,因为书籍的作用远远补偿不了言传身教不足。 ★过去,所有年轻姑娘做了母亲都会带孩子,那是从小耳濡目染得来的。祖母都是一流的"临床医生",会诊断腹泻、脱水……而今天,母亲们只能带着孩子去看大夫,或者去翻书。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技术化、职业化了。做父母成了一门职业。 ★孩子越是成为稀有财产,父母就是害怕有闪失。然而十全十美的人是没有的,所以没有一个孩子能达到父母期望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做父母"这门"职业"是注定要以失败告终的。 科技知识使孩子与父母平起平坐,甚至高于父母 ★过去,女人们习惯说:我要为丈夫生一个孩子,他会高兴的;而现在她们说,我愿给孩子一个父亲———孩子取代父亲,成了家庭的中心。 ★在母亲妊娠的晚期,超声波检查甚至能测出胎儿的行为趋向。未来的父母们于是开始规划:"他会是个球星","她会是个舞蹈家"……科学技术参与了神话的制造。在早期的人类社会,个人的发展全是由部族规定的;而今天,一个孩子可能是1000种不同的未来。过去,孩子为家庭的规划服务;现在是家庭为孩子的前程服务。 ★父亲的权威在丧失,这是一个现实。当科技水平比较低下,社会的运转还是靠男人的肌肉提供能量时,作为力量象征的男人便由此获得权威。父亲是家庭的支柱,他的妻子处于从属地位。然而两代人以后,肌肉的力量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除了在橄榄球和拳击赛场上,科技知识成为新的力量象征。在这个人造的生态环境里,女人的能力丝毫不逊于男人。于是,父亲的权威自上个世纪70年代被女权主义者打垮,但母亲也未能在家庭中分享或取代父亲的地位。 ★科技知识使孩子与父母平起平坐,甚至高于父母。父母能够传给孩子的东西越来越少。过去是父亲培养儿子,传授一种职业技能;母亲培养女儿,教给她如何养育孩子。今天,所有这些知识都没有用了,孩子反过来变成了教师。 ★过去,人们很清楚地知道一代一代传承的是什么:一个姓氏、一份财产、一块土地、一门职业、一种宗教、一类文化……家庭说:你将信什么什么教,你将在什么什么年纪婚嫁,你将有孩子……今天,我们向下一代传递的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东西。最重要的传承———快乐、焦虑、冷漠———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很多东西都会传递给下一代,只是不以我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 ★面对走上吸毒和暴力邪路的孩子,被失败击倒的父母们诚惶诚恐地检讨自己:我充分理解了孩子的痛苦吗?我做得是否还不够好?我做错了什么?其实正相反,这些父母恰恰是过于温和、过于全心全意了。他们当中不乏医生、律师这类职业生涯上的成功者。但在孩子面前,他们没有权威,而且是心甘情愿地放弃权威。 孩子不需要完美的父母 ★放松点,做父母的!别忘了一个有完美父母的孩子该有多累:这等于是强迫孩子快乐,逼着他幸福———因为这是父母的既定目标!"你知道,你当然有自己的选择权,甚至选择不幸。"一位富有幽默感的母亲常对孩子这样说。 ★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心理医生在各种心理咨询和女性杂志上成了教育明星,一种说法占了上风:没有天生的坏孩子,只有没得到充分爱的孩子。人们开始提倡对话、倾听……这一代人的错误在于拒绝冲突。难道他们相信孩子能在没有冲突的环境中成长?对他们不能说不?须知不受禁令约束的欲望是一种暴力,而受到控制的冲突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孩子正处于争取独立性的年纪,父母用爱包围了孩子,就如同把孩子关进了爱的牢笼。所以孩子若想冲破牢笼,他们第一个要激烈反抗的就是父母。常听到父母这样说起孩子:"在外面是天使,在家里是魔王。"在外面是天使,是因为他们惧怕外面的世界在家里;是魔王,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说一不二。 ★通过对许多恐怖分子的性格所做的调查发现,他们绝大部分都受过很好的教育,都非常爱他们的父母。他们的家庭环境太好了。父母出于善良的愿望,包办一切,替他们解决所有问题,排除所有困难。这使得孩子无法发现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后果,不知道自己能经受什么样的考验,不知道自己的价值。男孩们于是到毒品、恐怖中去尝试危险;女孩则可能去尝试性的游戏。 ★一些父母掩藏自己的伤痛,舍不得让孩子承受丝毫痛苦。他们不明白,对孩子承认自己的不完美———软弱、怯懦和挫折,对孩子是有益的。孩子需要是完整的父母,而不是完美无缺的父母。与有缺点的父母相处,孩子才能成长。 18、看不见的爱 夏季的一个傍晚,天色很好。我出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妇女。那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 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我便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那瓶子,因为我还没有见过打弹弓这么差的孩子。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那孩子便把石子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从那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 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是他还在不停地打。 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 "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 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 他母亲对我笑了一笑。"谢谢,不用!"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我怔住了。 半晌,我喃喃地说:"噢……对不起!但为什么?" "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 "呃……"我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中呢?" "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我沉默了。 过了很久,那男孩的频率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了。 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打一弹,再转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 他只知道大致方向啊! 夜风轻轻袭来,蛐蛐在草丛中轻唱起来,天幕上已有了疏朗的星星。那由皮条发出的"噼啪"声和石子崩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对于那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并没有什么区别。 又过了很久,夜色笼罩下来,我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轮廓了。 "看来今天他打不中了。"我想。犹豫了一下,对他们说声"再见",便转身向回走去。 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 19、妈妈不让你上法庭 女人与丈夫共苦多年,一朝变富,丈夫却不想与她同甘了。他提出离婚,并执意要儿子的监护权。 为了夺回儿子的监护权,女人决定打官司。她抛出自己的底线:只要儿子判给自己,其他什么都可以不要。 开庭那天,男方说女人身体差,不宜带小孩,并拿出她以前的住院病历当物证。女人出示前几天由某大医院开具的体检结果,驳倒了男方。他又说女人欠巨额外债,没有经济能力抚养儿子。女人马上出示男方恶意转移财产、转嫁债务于自己的商务调查函,又一次越过了他的陷阱。 激烈的唇枪舌战、拉锯式的辩论,女人一直占上风。男方见势不妙,使出杀手锏:女人经常打骂孩子,对儿子造成巨大伤害。儿子不愿和她生活,只想跟我在一起。 审判长传他们的独生子到庭作证,法警走向证人室,准备请那小孩出庭时,女人的脸由红变白,又由白变紫,忽然,她"霍"地站起来,大声宣布:"审判长、审判员,我———撤诉!" 女人掩面大哭,跑出了法庭。 事后,有朋友问女人:"你真的虐待儿子吗?"女人无力地摇摇头:"我爱我的孩子,怎么可能虐待他?" 朋友惊诧了:"那你为什么要放弃?" 女人说:"我孩子胆小,一旦出庭作证,必然心灵受伤。我怎么忍心……"她以泪代语。所有的说词,在女人那母性的哭泣中都显得那么苍白,那么虚伪。 20、"头朝下"的逃生者 这是今年冬天发生在我们小县城的一件真实的故事。 一天早晨,城西老街一幢居民楼起了火。这房子建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砖木结构,木楼梯、木门窗、木地板,一烧就着。顷刻间三家连四户,整幢楼都葬身火海。 居民们纷纷往外逃命,才逃出一半人时,木质楼梯就"轰"地一声被烧塌了。楼上还有九个居民没来得及逃出来。下楼的通道没有了,在烈火和浓烟的淫威下,这些人只有跑向这幢楼的最顶层四楼。这也是目前惟一没被大火烧着的地方。 九个人挤在四楼的护栏边向下呼救。消防队赶来了。但让消防队员束手无策的是,这片老住宅区巷子太窄小,消防车和云梯车都开不进来。灭火工作一时受阻。 眼看大火一点一点地向四楼蔓延,消防队长当机立断:先救出被困的居民!没有云梯车,他只有命令消防队员带着绳子攀壁上楼,打算让他们用绳子将被困的人一个一个地吊下来。 两个消防队员遵命向楼上攀爬,但才爬到二楼,他俩藉以攀抓的木椽烧断了,两个人双双掉了下来。没有了木椽,就没有了附着点,徒手是很难爬上去的。而就在这时,底层用以支撑整幢楼的粗木柱被烧得"咯吱咯吱"响,只要木柱一断,整幢楼就有倾塌的危险。 什么样的救援都来不及了,现在被困的人,惟一能做的,就是自己救自己了。 没有时间去准备,消防队长只有随手抓过逃出来的一个居民披在身上的旧毛毯,摊开,让手下几个人拉着,然后大声地冲楼上喊:"跳!一个一个地往下跳,往毛毯上跳!背部着地!"为了安全起见,他亲自示范,做着类似于背跃式跳高的动作。只有背部着地,才是最安全的,而且毛毯太旧,背部着地受力面大些,毛毯才不容易被撞破。 站在四楼护栏最前面的,是一个穿着大衣的妇女。无论队长怎么喊叫,她就是不敢跳,一直犹豫着。她不跳,就挡住了后面的人没法跳,而每耽搁一秒,危险就增大一分,楼下的人急得直跺脚,只得冲楼上喊:"你不敢跳就先让别人跳,看看别人是怎么跳的。" 那妇女让开了。一个男人来到了护栏边,在众人的鼓励下,他跳了下来,动作没有队长示范的那么规范,但总算是屁股着地,落在毛毯上,毫发无伤。队长再次示范,提醒大家跳的方式。接着,第二个人跳下来了,动作规范了许多,安全!第三个,第四个……第八个,都跳下来了,动作一个比一个到位,都是背部着地,落在毛毯上,什么事也没有。 楼上只剩下一个人了,就是那个穿大衣的女人,可她仍在犹豫。楼下的人快急疯了,拼命地催促她。终于,她下定了决心,跨过护栏,弯下腰来,头朝下,摆了个跳水运动员跳水的姿势。 队长吓了一跳,这样跳下来还有命在?他吼了起来:"背朝下!"但那女人毫不理会,头朝下,笔直地坠了下来。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只见她像一发炮弹笔直地撞向毯子,由于受力面太小的缘故,毯子不堪撞击,"嗤"地一声破了,她的头穿过毯子,撞到了地面上。 "怎么这么笨啊?前面有那么多人跳了,你学也应该学会了嘛!"队长慌忙奔了过去,他看到,那女人头上鲜血淋漓,已是气息奄奄。女人的脸上却露出了苍白的一点笑意,她抚了抚自己的肚子,有气无力地说:"我只有这样跳,才不会……伤到我的……孩子。" 队长这才看到,这女人,是个孕妇。 女人断断续续地说:"如果我不行了,让医生取出我肚子里的……孩子,已经……九个月了……我没……伤着他,能活……"所有的人顿时肃然动容,人们这才明白,这女人为什么犹豫,为什么选择这么笨的跳下方式。她犹豫,是因为,她不知道怎样跳,才不会伤到孩子。选择头朝下的方式跳下来,对她来说,最危险,而对她肚子里的孩子来说,最安全! 把最危险的留给自己,把最安全的交给孩子,这就是天底下的母亲时刻在做或者准备做的选择。 美景美图 精品美文 音乐空间 职场技巧 音画图文 感悟哲理 星座运清 生活百科 史海钩沉 健康常识 书画古玩 网页特效 电脑技巧 在线书架 精美相册 您已阅览 分 秒感谢光临 天空之城-水晶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