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日午饭间,我们一家三口正吃饭,儿子突然停住夹菜的筷子,说,能不能问你们一个问题? 那有什么不可以,问吧!我回答的很干脆。 儿子的眼里闪着狡黠,似笑非笑地说,你们上学的时候考多少分? 老公刚吐出,我上学那会几个字,就被儿子制止了。 他说,你们不用回答,我都知道了。 这句话,差点把我的眼镜惊掉在地,忙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你又不认识我们的老朋友,又没有时光穿梭机,这事只有我们自己心里最清楚! 儿子哈哈笑着说,我们的老师以前做过试验,让孩子们回家问父母这个问题,答案很一致,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突然脸红,这就是我们的家长。 我们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影响着孩子。 很多家长很"严明",孩子说谎轻则被凶,重则一顿胖揍,可是家长的说谎谁来遏制? 我清楚记得初二那年地理课上的情景,地理老师是个女老师,很幽默。她经常惹得我们哄堂大笑,但依旧有些人,上课忙于其他事情,并不听课。一次讲完课,地理老师背着手在教室里来回踱步,而后语重心长的说,你们这些孩子,今天不好好学习,将来你们的儿子或者女儿问你说,爸爸妈妈,当年你们怎么没考好时,你们怎么回答? 当时,教室里一片哄笑声。那时的我们,尚小,什么未来,什么孩子,仿佛是很远的事情。不过倏忽间,时光就过去了二十年,今天的我们人到中年,已经为人父母。 这个难以作答的问题,真的被当年的地理老师预料到了,可是今天的我们中的很多人,变"聪明"了,当然,所有人都"聪明"才会出现如此荒唐的答案。 02:
在网上报了心理学习课,我听到了一个真实的案例。 一个叫芳芳的女子,哈佛毕业,企业高管,找了个医学博士的老公。在周围的人眼里,她就是幸福的标本,是那个神奇的别人家的孩子。 可是她,并不快乐,然后她还把这种不快乐作用到了女儿的身上。久而久之,她和女儿的关系紧张起来。 有一天,她对女儿说,妈妈要出差几天,你在家要乖乖的哦! 她以为女儿会难过,可是女儿雀跃着说,太好了,妈妈你在那里多待几天吧! 女儿要看电影,她同意了,女儿开心的大叫。 可是接下来,她又说了一句话,我陪你去。 女儿立马停下欢呼雀跃说,那我不去了。 芳芳好苦恼,她不知道自己和女儿之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于是求助心理医生。 几次接触之后,心理医生对芳芳的情绪进行了梳理,她很感激。可是,那天方方离开的时候说,谢谢您帮了我这么多,以后不能见到您了。 心理医生问她为什么,她说,我挪用公司很多钱,被举报了。 心理医生没有放弃芳芳,对她的问题继续追踪才发现,她挪用的那些钱,竟然不是自我所用,不是给了老公,而是全部给了妈妈。 追根溯源,才发现芳芳从小到大,一直都在讨好妈妈。 芳芳有个妹妹,从小妈妈就认为她没有妹妹好,没有妹妹懂事,对妹妹也不吝夸奖。 这有失偏颇的爱,让芳芳很不舒服,为了证明自己的好,她刻苦学习,成绩一路领先。 小时候,芳芳用好成绩讨好妈妈,而后用好工作好老公,再后来是用钱,直到走进生活的深渊。 芳芳的结局,很悲哀,但这结局不能不说源于妈妈,源于妈妈的偏爱。 03:
伊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现在科技如此发现,就算你只有一部智能手机,都能进行学习。可是偏偏许多人,却把这责任压到孩子的身上。 把自己的未来压在孩子身上,负重不说,安全系数也不高,可还是有很多人在这样做。 昨日,小城里有个13岁的姑娘丢了,起因是没考好,被妈妈责备。 帖子在网上被疯狂转发,有网友心疼的评论说,如今的孩子也不容易,家长要的只是高分,只是辉煌未来,没有人在意他们快不快乐。 只有孩子丢了的时候,妈妈才会觉得孩子在就是幸福;只有孩子病了的时候,才感觉健康快乐就是幸福;只有孩子长大了,才惊觉曾经缺失的陪伴。 带着孩子去儿童乐园,一个爸爸带着孩子匆忙而来,一进门就对孩子说,玩去吧!自己则默默掏出手机酣战。 孩子搭了积木,高声吆喝,爸爸快看。爸爸头都没抬,说,真棒。 在爸爸的心中,他在陪孩子,而不是陪手机。 莫名有些心疼那个孩子。漠视久了,孩子就学会了包裹自己,交流就会变成难题,而家长却不自知,也许还会怪罪孩子。 04:
周冲在《父母皆祸害》中说,研究心理学的人呢,都会知道,任何一种心理疾病,追根溯源,都是童年时的创伤。 童年时缺爱,被伤害,受虐,没有安全感,缺乏尊严......长大以后,就会变成自闭,抑郁、自杀、暴力倾向、焦虑症等。 我们必须承认,有的父母很自私,他们的爱很多时候无意识的带着毒,而这毒会接着传递下去。 能打破这个局面的,只有我们自己。 当然这需要强大的反省能力,需要一件件去认识自己的纰漏和漏洞,然后像个孩子样的去改正。你要带着一丝敬畏,蹲下身来,和孩子一起,重回童年,重新成长。 让我们慢慢来,为一个美好的自己,一个美好的孩子,一个幸福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