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的后代也就是指关于和珅的长子:丰绅殷德 ,同时在1789年,丰绅殷德与乾隆帝的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成婚。 他历官御前大臣、护军统领兼内务府总管大臣,总理行营事务等。在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和珅赐死,丰绅殷德被夺职,并被削夺伯爵爵位,同时保留散秩大臣等头衔。在嘉庆七年(1802年),清廷以平白莲教而大赦天下,丰绅殷德因此得以恢复伯爵。在嘉庆八年(1803年)固伦和孝公主府长史奎福诬告丰绅殷德谋反,并在国服期间产女等,谋反虽然纯属子虚乌有,但是在国服期间与侍妾行房以致生女确实,为此削去散秩大臣等职务和伯爵爵位。在嘉庆十一年(1806年),他出任头等侍卫,满洲副都统,并恢复伯爵,从而离京赴乌里雅苏台军中任职。在嘉庆十五年(1810年)二月回京养病,升级为晋公爵位,当年五月,丰绅殷德去世,终年三十六岁。有子早夭,遗二女,以养子福恩嗣,承袭和珅父常保所遗三等轻车都尉世职。次子:(未取名夭折)和珅的次子是和珅在40多岁才生的。生下来没多久就死了,所以也没什么名字。由于其悲痛万分,故提笔写下了《忆悼亡儿绝句十首以当挽词》。其女:钮祜禄氏 ,后嫁与康熙皇帝的玄孙永均贝勒。和珅死后,他们都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因此而抑郁不得志。 和珅的后代主要是因为他们是八旗子弟曾是清朝的贵族,但随着清朝被推翻,八旗子弟们昔日的荣华富贵也从而烟消云散。《国际在线》记者遍寻八旗子弟后人,撰文《记者探访八旗子弟后代:和珅后人黑龙江当农民》,讲述这些名门望族后人们的现代生活。摘录如下:哈尔滨向南60公里,黑龙江五常市第一大镇(拉林)。时间向前推移262年,公元1744年,农历八月廿三,清乾隆一道圣旨,3000户八旗子弟离开皇城根儿下的老宅来到拉林。此后索额图、和珅、鳌拜、谭泰、付恒等八旗子弟的族人们,在拉林地区按各旗方位建起24个旗屯,称为"京旗24屯",这些戍边的八旗子弟,一边守护着清朝的北大门,一边务农自立,过起亦兵亦农的"兵团"生活。 和珅的后代十分的弦妙。而今,大清早已成为历史,从而旧时的八旗贵族早已成为地道的农民。1月4日,记者走进拉林,从而记录着八旗子弟后代的现代生活。73岁的何玉歧是拉林镇红旗乡孤家子村的农民,他的主业是种地,但在农闲时,下棋、抽旱烟、和一些族人们唠唠祖上的那些A事儿。 和珅的后代多少有些平凡。大年三十拜"老影"讲家史"老影"(即祖宗的画像)"满族以西为大,‘老影’都放在西墙(和珅的"老影"是现存的唯一的真品了)。说话早已经没有东北味,勺子不能叫勺子(叫马档子)"过节、结婚串门走礼叫‘走事儿’,‘走事儿’时,因此年长些的妇女进门还行清时的礼。保留嫁女"领生"等传统,而且还爱喝黄豆豆汁在拉林几个满族村里至今还保留着嫁女"领生"的传统,即杀黑猪,在杀猪前,向猪耳朵里倒酒,猪摆头了,就叫"领生",这说明神灵同意了这场婚事。 "北京的豆汁儿是加绿豆的,这的豆汁儿是用黄豆、小米、大馇子混在一起进行发酵而制成的,样子有点像酸奶,比较稠,酸甜口儿。"生下男孩绑布条"每生一个男孩就绑一个五彩线或蓝布条,再有了儿子再绑条,然后再装到袋子里,叫‘妈妈口袋’"冻饺子吃到正月十五,八旗子弟能侃(会吹牛)现在的八旗后人都不会说满语都是地道的农民,但善侃能吹,因此讲排场还是流传下来。 和珅的后代也就是京旗24屯清乾隆九年满族八旗子弟人满为患,"闲散旗人"3000户(上山下乡)至拉林,过起亦兵亦农的"兵团"生活,按照八旗的编制,每旗有头屯、二屯、三屯3个旗屯,称为"京旗24屯。得以保留到今天。现在拉林镇13个村,74个屯,耕地面积167377亩,总人口6万满族人37000人,是哈尔滨南部第一大镇。(摘自红潮网) 和珅的后代就是关于满清八旗贵族子弟还好去戍边,活到现在都是地道的农民,现在新贵族的后代还不一定能活着当农民,除非他们也"上山下乡"去戍边,才能留下狗命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