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这本书的观后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本08年诺贝尔经济学得主的书,给我带来的震撼和新视野,实在难以形容。准确地说,这篇文章谈不上是篇书评,因为后面我会说到和这本书其实关系并不大的问题。 克鲁格曼在这本书里批判了美国两种经济学思潮(或者在他眼里,这压根算不上什么经济学),一为供给学派,二为战略贸易论。供给学派诸人中有一个家伙对于中国人而言,可能名气很响,那就是蒙代尔。另外一个拉弗曲线也很有名。克鲁格曼的笔调是很诙谐的,但嘲弄的语气背后,是相当严谨的论证。 至于战略贸易论,我一下子就想起了那本所谓名著:《货币战争》。针对战略贸易论的把国家比作一个企业的论调,克鲁格曼说: 我们能把美国比作一家公司吗?哪家公司是将90%的产出卖给本公司工人与股东的? 我在微博上也看到有人把国家比作公司的论调。这种论调,不仅从经济学角度而言非常荒谬,从决策角度看,也不值一哂。公司在决定一个战略走向,任命一个中层干部,或者在什么地方新开一个店,是靠民主决策的么?公司最主要的目标是效率,国家最主要的目标是公平。这两者有时候甚至有些冲突,把国家比作公司,实在太不着调。 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震撼是关于美国的权力分配。世人都知道美国搞三权分立,互相制衡,美国总统除非是战时,他的作用并非天大了去(有趣的是,美国最有名的三个总统都打过仗,华盛顿、林肯和罗斯福。不过,这不是充要条件)。很多时候,美国总统其实就一摆设,他不是国王。 但美国的确有国王,那就是美联储主席。这个家伙的决策是不受限的,不需要什么国会反复讨论,也不需要什么人跑出来投票。这个家伙是总统任命的,但不向总统负责(也就是不听总统招呼),而且任期可以超长,比如说格林斯潘就连续做了五届美联储主席。要说美国那些年老人政治,真没说错。民生这么重大的问题,说到底,也就捏在这个老头手里。 这么一个经济VIP,如果他晚上脑子进水,说明儿调整利率5个点,调也就调了,以美国经济在今天全球经济中的份量,就他那一晚上脑子进水,不晓得多少人家哭多少人家笑——这里有个逻辑问题,那就是错误决策可以执行,但决策者要背负执行的后果,比如,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骂名。 说到底,美国其实是专家治国,而不是政治家治国,奥巴马就一台上演演戏的,与其说是总统,不如说是美国形象代言人兼公共事务发言人。类似的角色还有联邦大法官,总统任命,但不向总统负责。人向谁负责?专业以及专业信仰。在这个前提下,一个法律一个经济,可以说是和平社会最重要的两面,人是独裁制(或者精英独裁),不是民主制的。 —— 书以外的话题 —— 现在大学新传学院里的学生,就业想做记者的比例极低。我在我班上做一个不记名调研,30多个学生,坚定将来要做记者编辑的,不过4人。考虑到他们还是二年级学生,这个比例,我觉得未来还会下降。 今天有一定名气的记者,很多都是,咳,其实是跑社会新闻的。这个口子的待遇低人辛苦而且麻烦多,我门清。这种现实,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今天新传学生不愿意从事本专业的原因之一吧。作为一个多年混江湖的我,我的确不太鼓励学生未来从事社会新闻这个行当。这方面我相当得杨朱(你也可以说我犬儒),但我始终认为,有些人有些事,你景仰不妨,自己未必要去做。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最大的人生。 我始终鼓励学生未来去跑财经口的新闻——如果ta还想从事新闻业的话。这里面还有诸如政经产经之类的细分。这个倒无所谓,关键是,新闻其实不是一个独立的专业,你得外加一个东西才能体现"新闻学"的效果。这个东西,我以为最好的,就是经济学(或者金融学)。 2010年有39家公司赴美IPO,我记得还有一个数据是2010年中国有65家IPO。这个数字很惊人,但我却认为,这只是开始。在大的政治生态没有改变的前提下,中国公司和全球经济的相连,速度会越来越快(这里也有一条创新扩散曲线)。我本科读的是经济学,不过年代久远,一来知识陈旧,二来也忘得差不多了,我自己都想再去读个FMBA充充电,惜乎太贵鸟。 投融资这个行当,也几乎就是金融的代名词,它的内在是有些不堪的。有很多投融资的故事说出来简直就是丑闻。但这个行当真得很有趣,也很有故事可讲。说实话,很多公司之所以成功,就是拜投融资所赐。世人都看到FB啦twitter啦如何如何牛,如果当年没那点投资撑着,牛个头。我这么说一句不算夸张:神马新经济的成功,其实是相当古典的投融资的成功。 报道钱的故事,是很值得一做的,而且相对风险较小(不是说没有风险,不过有些风险是记者自己搞出来的,比如前一阵子某件涉及到一个上市公司后来记者被网上通缉的事)。更重要的是,你采访接触的都是大佬,这点采访经历,10年后你想自己干个什么事儿,是极其有用的——要知道,科学技术不是第一生产力,人脉才是。 学点经济学金融学吧,所有新传学院的学生。新闻报道得个A那是浮云,财报分析得个A才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