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如果玫瑰是爱刺是应该


  在我们眼里,"爱"和"应该"是一对孪生子。我们爱TA,所以TA应该按照我们爱TA 的方式生存,否则,我们就会觉得失望挫败等负性情绪出来,伤害自己, 伤害他人。
  在一段关系里,女孩子常常说的一句话是,"他爱我,他应该知道我......" 大家把这归结为男女因性别结构不同所造成的沟通障碍。但仔细想想,这些障碍并非仅仅出现在两性之间的沟通中,在其他人的沟通中也一样存在。
  在我们眼里,"爱"和"应该"是一对孪生子。我们爱这个人,所以这个人应该按照我们爱TA 的方式生存,否则,我们就会觉得失望、挫败,愤怒,会有很多的负性情绪出来,然后伤害自己,也会不自觉地伤害对方。付出爱的人觉得委屈,被爱的人觉得被束缚,觉得莫名其妙。这就是很多人际关系矛盾的源头。
  在传统的爱里,我们的潜意识会把"爱"理解为"占有",认为只要我们真心为这个人好,那这个人就应该如我爱TA一样"爱"自己。我们用爱自己的方式爱TA,并且期望对方是感恩的,至少是接受的,我们自己称之为"为对方着想"。
  2011年的暑假,妹妹过来跟我一同住,相处的那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常常会对她发脾气,有时候吃饭,等她,给她打电话一直无人接听,我自己在这边气得跳脚。自己觉得很奇怪,因为,很久以来都没有体验这种难以自控的生气了。近十年来,很少发脾气,什么都觉得还好,能过就行,顶多也就是默默郁闷一下。
  仔细回忆,对闺蜜,有时候也会生气,虽然都能自控,但愤怒的情绪体验,还是会常常有。稍作总结,才发现自己的负性情绪多源于对爱的不合理理解。在爱里,我加入了各种各样的"应该"。我觉得,她们是爱我的,所以应该要怎样怎样,或者我是爱她们,所以她们应该怎样怎样。
  现在要反思的是,我们在"恨铁不成钢",可是铁为什么一定要成钢呢?我们从来都觉得自己所想,即为别人所想,按你设想的路走,确实是会比较好一些,看起来似乎也一帆风顺,你自己走过的弯路不希望自己爱的人再走,犯过的错误不希望爱的人再犯,我们不想自己爱的人,尝我们所吃的苦。
  出发点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当这种占有式的爱,被表达出来的时候,常常是带着责怪的,而当一个人,遇到责怪的时候,本能反应是自我防御,也就是叛逆心理,这点,在青春期的小孩里最为常见。而当被爱者有了本能的抵抗反应时,施爱者便会觉得委屈,或者当被爱者没有感恩的反应时,施爱者便会失望。
  仔细想想,这便是爱和被爱者之间最大的鸿沟。也是很多人际关系矛盾的根源,其中,以家庭亲子关系中最为常见。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毋庸置疑的存在,可是仔细听听,是否大部分的孩子在大部分的人生里,会懂得感恩和承接父母的爱?这其中,施爱者应该反思的是,你的爱是让被爱者作为独立的个体成长,还是你只是把自己的期望加入了被爱者的身上,用你对自己的期待去要求被爱者,用你觉得好的方式去爱被爱者。
  任何的感情,都不能改变你们都是独立个体的事实,既是独立的个体,就应该尊重对方看不到我们所看到的东西,要学会理解差异,尝试感受这种不同。这样,我们的爱,才可以获得健康的成长。爱着的人,才能更轻松的生活。所以"爱",要远离"应该",否则,就成了希特勒式的强权。这样的强权,若不是伤害对方,便是以坏情绪的形式伤害自己。
  文/刘海敏 原题《藏在"爱"里的"应该"》
  【本文由壹心理网用户 刘海敏 原创。非商业转载须注明作者、壹心理并保留本文链接。商业使用请联系壹心理】
网站目录投稿:以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