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雾满拦江 春节,《你好,李焕英》火了。 谁是李焕英? ——湖北襄阳一名普通女工,生前籍籍无闻,但在过世后,终因女儿的不懈努力,让这个女工的名字,响彻中国。 李焕英的女儿,就是贾玲。 喜剧演员,但她现在是导演了。 《你好,李焕英》,演绎的是母女亲情,真情所至,许多观众在剧院嚎啕大哭。嚎啕过后再细品,才会发现影片中,有许多现实的材料,经过了喜剧化包装之后,凸显出其残酷的内核。 第一个,每个人都活在"血亲资源大比拼"的阴影中。 什么叫血亲资源大比拼? 以前我们讲过一个真事,几个小朋友拼狠,自己狠不过别人,就把哥哥架出来。一个小朋友大喊:我哥哥敢一个人坐火车!第二个小朋友喊:我哥哥敢吃屎!第三个小朋友喊:我哥哥敢吃十斤屎……恰巧哥哥路过听到了,也悲愤的喊了声:我不敢! 小时候,让哥哥吃屎,来压小朋友。 长大了,让孩子吃屎,来压其它家长。 多枚年轻人控诉,小时候,只要家里来了客人,他就被父母叫出去,如一条狗,或一头驴,被迫给客人演节目。会唱的,要给客人唱支歌。会跳的,要给客人跳个舞。什么也不会没关系,父母会把你的玩具随意送人,你如果想抗议,免不了一顿爆揍:反了你呢,三天不打你就不知道自己姓啥了…… 总之好悲催。 但看了《你好,李焕英》,才会恍然大悟。 逼哥哥吃屎,并不是小朋友的错。 正如逼孩子在客人面前表演,也不是父母的错。 ——这一切,不过是人类社会的日常。 《你好,李焕英》中,女儿贾玲,就是"自己家孩子"的缩影。别人要么长得漂亮,要么聪明伶俐,要么学习成绩好。但贾玲一样也不沾,她就是枚贪吃的肥妹,除了让妈妈操碎了心,一样也比不过人家。 所以,别人都喜欢来找贾玲妈妈比孩子。 至少在影片中,贾玲一家就活在这种全维大比拼的游戏中,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中。你是不想和别人比,因为你太差。可正因为你太差,谁都要来找你比一比,在你这里找点存在感。 贾玲穿越回出生之前,就要帮助妈妈解决这些拼输了的事儿。厂子里有人第一个买到电视机,贾玲要帮妈妈抢过来,让妈妈成为日常话题中心。有人嫁了厂长的儿子,从此衣食不缺,贾玲也要插一腿,她要让妈妈嫁给厂长的儿子,以后少受点苦。 在这个过程中,贾玲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挑战——如果妈妈按她的安排重新选择,这世上就没有贾玲了。 没有就没有吧,既然自己构成了妈妈不幸福的全部因素,那么自己消失,也是可以接受的吧? 真的有些父母会这样对孩子说:都是因为你,你爹我才这样辛苦……长期被父母责怪,有些孩子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负罪心理,似乎一切都是自己的错。 但其实不是这样子的。父母的人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是苦是乐,是欢是悲,都是他们自己想要的。有父母把生命中的欢乐视为自己应得的,却把自选的悲苦归罪于孩子,这是很恶心的。 总之大家活得就是这么艰难,孩子拼父母,父母拼孩子,自己撑不住,就希望父母或者孩子给自己脸上贴点金。有些孩子憎恨父母拿自己和别人比,却不知道这事的根子并不在父母,这是人类社会的自然规律,与其和规律抬杠顶牛,还不如像贾玲那样,接受命运大挑战,拼死你个狗日的。 《你好,李焕英》这部影片,就是贾玲接受现实,拿出来和其它父母比拼的成绩单。 第二个,要走出多远的路,才能让自己成熟? 贾玲选择的行业,是演艺圈。 这是人类社会顶级艰难的行业,光彩照人之下,隐藏着太多的心机龌龊。 贾玲的妈妈去世后,贾玲仍然在演艺圈拼争,那时候她小有名气,但还没火到现在这样。 曾有一次,她参加一款综艺节目,节目进行中,导演忽然叫她过去接受采访。 贾玲迷迷糊糊过去,就听对方问她:贾玲,你妈是不是死了? 贾玲回答是。 对方又问:你妈死了,你是不是不开心。 贾玲急了,怼了一句:你妈死了,你开心吗? 怼完之后,贾玲突然醒过神来: 她上套了! ——对方这么刺激她,羞辱她,就是要等她失态。 一旦贾玲失态,坊间就会舆论哗然,演员贾玲在拍片现场耍大牌,辱骂善良无辜的工作人员,现在的女演员都这么拽吗? 舆论汹汹,贾玲就会瞬间"社会性死亡",不会有人听她辩解,也不会给她机会解释。 无冤无仇,那些人为什么害贾玲? 他们不是害贾玲。 他们谁都害。 每年那么多的俊男美女涌入演艺圈,可最终成名立腕的却没几个,多数人并不是能力不济,而是没有躲过那可怕的明枪暗箭。一个人走到贾玲这个位置,可以说没有丝毫的运气成份,十足十全是凭了过人智力。职场上的明枪暗箭与圈套,可以视为人性的一部分,居于高位者要解决极复杂的问题,他们必须要通过这一层层的死亡筛选。贾玲是通过筛选之人,因为此事对她心理造成强力伤害,所以她拍了《你好李焕英》,做为她对职场阴暗力量的回应。 没必要对职场上的阴暗说三道四,人性就是这样,恨人有笑人无,你没出息,他们就会往死里踩你。你想有出息,他们就会拼了命的要把你拉下去继续踩死你。你必须闯过人性的暗河,才会让这个世界,听到你的声音。 第三个,阶层固化,无非不过是社会资源私有化。 影片涉及了极敏感的阶层固化的问题。 厂二代——厂长的公子,可以占有厂里的所有资源,他可以任意挑选厂子里的职位,挑选女人。当厂二代要"自强",去深圳创业时,厂长爹就立即在深圳成立一个办事处,让自己的儿子做主任。儿子拒绝了,这个职位就由儿媳妇出任。 穿越回去的贾玲,没有能力解决人类社会的痼疾,她想的只是"让妈妈努力,通过联姻进入统治阶层",尽管这个努力枉费徒劳,但透露给我们的信息却是——逆袭的事儿,还得靠自己。 贾玲就是逆袭的典型,她选择的是即便在演艺圈也是难走的路,做喜剧,不讨喜,搞小品,成本高。干她们这行的,每年都要接负值单,就是拼死拼活干,赚不到钱还亏血本那种。比如哪家电视台把她们叫去,要求"认真打磨",打磨之后节目还可能被"枪毙",贾玲能够在这么艰难的圈子活到今天,只能用奇迹来解释。 贾玲这部戏,其实就是逆袭的正道。不要说贾玲,哪怕是她影片中权力阶层的代表厂长,也得继续逆袭,因为在权力层级中,一个小厂子的厂长,连芝麻都算不上。但无论任何人的逆袭,永远是艰难的选择,惨淡的付出,更重要的是闯过人性的晦涩之河,不倒在那无尽其数的明枪暗箭之下,活着才能逆袭,不死才会穿越,人生从来没有容易二字,有的只是一步一个脚印,尽人事,听天命,把自己该做的全都做了,然后等待春暖花开的瞬间刹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