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是学生个人成长的关键期,能否有效管理时间,对学生大学期间、甚至步入职场后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会带来直接影响。基于大学生在时间管理中找不到要点,抓不住重点,及在时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主题班会及大学生综合测评,引导大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时间管理;引导 一、时间管理概述 (一)时间管理涵义。对于时间管理概念倾向的界定,统一于黄希庭等人的观点,认为"时间管理倾向是个体在对待时间的功能和价值上,在运用时间的方式上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二)时间管理作用。研究表明,时间管理的作用大致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能够预测学业成绩,二是影响自我价值观,三是影响主观幸福感,四是影响社会适应能力。 (三)时间管理研究意义。大学是通向社会的训练场,是大多数学生最后一次比较系统、集中时间接受教育的阶段。尽管很多学生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但由于中小学和大学在教学模式和生活方式上的很大差别,致使大多数学生在时间管理上出现混乱。因此,探索如何有效引导大学生开展时间管理至关重要。 二、大学生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时间管理意识弱,存在排斥心理。在大学以前的学习中,学生更多的是接受老师和家长的安排,对于学业和能力提升的规划则很少。大学入学以后,面对大量可供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并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可以自己做主但想法又不太成熟、强调自主性等背景,往往容易过度放纵,沉迷网络游戏而荒废自我。认为时间管理是对自己生活的一种约束而存在排斥心理。 (二)时间管理缺乏科学性。有些学生安排了自己的课余生活,但往往没有抓住个人成长的要点,形不成持效性,规划任务的完成并没有对学生形成激励,而未完成也没有明显的不良后果。过多的时间花费在规划形式上,却没有很好地斟酌内容,对于自己要做的重要事情概念模糊。 (三)缺乏系统的规划。对于时间管理,由于个人不同阶段目标会有变化,时间管理也会因时而变,有部分学生对此认识不够明确,虽然列出了目标或计划,但是往往目标之间没有关联,阶段性的不同方向的小目标,让看似很努力的大学生却收获甚少。 三、引导大学生开展时间管理途径探究 (一)解除大学生时间管理情感认知偏差。在情感价值观方面,打破同学们对于时间管理就是树立条条框框的刻板印象,告诉同学们掌控时间并不等于凡事井井有条,让自己忙个不停,充分利用生命中的每一分钟,而是解除自己内部或外部的局限性,而不损害我们的自由和个性,通过把握现在的时间掌控自己的未来,是主动而为之,树立信心。 (二)提高大学生时间管理意识。对于高校教育者来说,主题班会是提高大学生时间管理意识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班级集体的力量和聪明才智,让个体在团体的氛围中受感化、受教育。切合同学们学习进度,如在期末考试前一个月,谈规划如何通过期末考,提高同学们的参与度。对于班会的内容和形式精心设计,提高大学生时间管理的意识。 (三)利用课堂加强大学生时间管理技能的指导。目前已在各大高校普遍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涯体验与就业指导》课程中,已经有大学生时间管理的专题教学。该章节一般安排在同学们完成对工作世界的探索和自我探索后,通过时间管理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时间管理,战胜拖延,缩短学生能力与工作世界要求的差距,助力同学们顺利进入职。 教授给学生安排时间的二大工具。1.时间四象限。教师在此要特别提醒学生务必重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此类事情往往与自身成长发展有关,与个人的长期目标能否达成关系密切,比如专业学习、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等。2.韵律法则。在同样的时间做同样的事情可以让你更有效率。每个大学生个性和身体差异,决定了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具有较高的做事效率。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生物钟,在最高效的时间内安排要事,如早上起来背单词五个;在低效时间里安排琐事,如每周五晚上打电话回家、跟朋友闲聊等,协调好学生和子女角色的同时也提高时间利用率。 (四)创建氛围,全员参加。要使大学生牢固树立时间管理的意识并养成有效的时间管理的习惯,关键还在于要有一个全员积极参与的氛围。尽量用较小的方式去打扰别人,比如晚自习、宿舍、图书馆,不着急的事情先利用QQ、微信或短信留言预约,给个人最大限度的不被打扰时间。在这里老师也同样需要参与。 四、结语 大学生活是美好且短暂的。高校教育者是引导大学生开展时间管理的知心朋友和导师,首先应该解除大学生对于时间管理就会带来束缚的认识,并通过多种途径教育大学生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并结合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以大学生综合测评等为抓手,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习得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学习的能力,通过管理当下的时间把控自己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阮昆良,邓凌.学业成就高、低分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特点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0(1): 35-38. [2]王海螺,杨绍清.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研究[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5):604-605. [3]张志杰,黃希庭,凤四海,等.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相关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1,24(6):649-653+764. [4]刘建华,熊月娥.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对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J].心理学探析,2009,29(3):69-73. [5]阿兰·拉金.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