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新时代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这不仅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要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创新发展为战略保障,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政策指引,以加快实体经济发展为现实要求,以对外开放为外部条件,以绿色发展为基本理念。
  【关键词】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19)13-0023-0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通过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三个方面实现产品质量提升、资源要素配置的集约经营以及效率提高。当前我国经济虽然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是仍旧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经济速度放缓,部分产品产能过剩;二是技术创新不足,创新意识淡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科技投入不足;三是国际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高端制造业"回流"和低端制造业"分流"大大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四是随着中国经济规模逐渐增大,资源、能源等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环境承载力日趋紧张,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新时代我国经济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当下亟需重视和研究的问题。这不仅关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更关乎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战略保障——创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作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十九大继续推进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随着我国移动支付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加快推进,"5G"时代的到来,无一不体现出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创新发展,是加快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保障。
  当前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企业由过去的成本优势向科技创新成果优势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巨大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也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科技创新意识淡薄,創新环境不完善。部分地方政府仍然看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没有把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看作地方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注重短期效益,缺乏长远规划。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一些企业担心企业效益,因此不敢贸然进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成果研发。二是创新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专利保护存在问题,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不及时,内容不完善,创新激励机制难以发挥作用,制约了创新潜能的发挥。三是科技创新总体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影响了科技产品的研发。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因此,面对当前存在的这些问题,我国必须将宏观政策与微观主体相结合。首先,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完善政策体系,培育经济发展动能,在全社会营造创新氛围,完善创新环境。鼓励地方各级政府敢于突破,将创新看作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其次,加大科技研发资金投入,强化企业责任主体意识,构建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各类企业升级生产设备,积极进行科技研发,共同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最后,要积极引进创新型人才,以人才带动创新,发挥人才优势。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强调:"我国能否在未来发展中后来居上、弯道超车,主要就看我们能否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我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要想赶上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就必须以创新发展为战略支撑。
  二、政策指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着力强调,中国的宏观政策需要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他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6个方案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位于首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建设高质量经济的主线,也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具体策略。
  目前,我国经济领域矛盾频发,从表面上看是速度问题,实则是结构问题。经济发展的矛盾点已经由需求侧转向供给侧,中低端产品供过于需,高端产品供小于需。一方面,部分产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如钢铁、煤炭、水泥和电解铝等资源型产品,这大大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一些产业产能供给不足,如娱乐业、高新技术服务业、中高端制造业等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高端产品的需求。存量资源错位,优质增量资源供给不足,供需结构之间出现了严重的错位和失衡。因此,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刻不容缓。
  面对产能过剩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坚决淘汰那些产能低、资源消耗高和收益小的企业,改造盈利能力低的国企。我们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化解产能过剩问题,而是应该保留那些市场需求仍旧旺盛的企业,通过转型升级的方法,扩大产品市场,刺激消费需求。另一方面,通过自主创新,大力发展新型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完善现代化服务业体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优质供给和有效供给。
  在此过程中,应该着力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市场经济中,如何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决定着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过去,经济发展的问题主要集中于需求侧,那时我们十分强调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加强宏观调控,发挥政府职能,使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现在经济发展问题逐步转向供给侧,面对这一新形势,党中央高度强调简政放权,把政府的部分权力下放给企业,激发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积极性,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使市场真正"活"起来。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激发微观主体创新、创造的潜能,构建经济增长新动力,向着实现建设高质量经济这一目标进发,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优质供给和有效供给。
网站目录投稿:乐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