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宋书明煎饼里的母爱


  春节近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备年货:蒸年糕,做豆腐,炸丸子……我家也不例外,老伴儿忙着摊煎饼。看着那黄灿灿、香喷喷、十分诱人的美食,不由地想起当年出村上学母亲给我带的中午饭——煎饼。
  一九六五年夏天,我考入沙河店完小。那时,上下学都是步行,学校为了学生不迟到,要求外村学生自带干粮,中午在学校就餐。学校伙房负责给学生把干粮加热并提供开水。
  那年代,农村人的生活水平普遍很低,学生们有带熟红薯的,有带窝窝头的……即使春节后开了学,也很少有带煎饼的。而我则不同,正月十六开学前,母亲就为我准备好了上学后的午饭。过年时,母亲特意多摊一些煎饼,一对一对码进大瓮里,平时舍不得给全家人吃,省下来,开学后,每早都拿出三四个煎饼在锅里馏一馏,装进亲手给我缝制的布袋里,让我带到学校。我问母亲:"学校负责给我们把干粮加热,您干吗还要费这道手啊?"母亲说:"学校人多,万一馏不透,吃了会闹肚子的。"还嘱咐我:"吃不饱的话,下次多带一个,别受屈。"就这样,我上学天天都带着煎饼。出了正月,天气渐暖,煎饼上长了淡淡的白毛,母亲依然舍不得给家人吃,把上面的白毛擦下来,照例给我带上。
  那天中午,我在教室里就餐,同学们看我还吃煎饼,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有人说:"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吃煎饼,你娘看你太亲了。"
  听到"太亲",不禁使我想起母亲摊煎饼的情景。那年临近春节的一天夜里,我一觉醒来,屋里黑洞洞的,窗纸上却红光闪闪,还飘来煎饼的味道,原来母亲正在院子里摊煎饼。她一定是怕在屋里摊煎饼烟着我们,才忍着寒冷到院子里去的。我担心母亲冻坏,想帮她一点忙,穿衣向院里走去。只见母亲坐在当院的蒲墩上,正在往煎饼锅下加柴。因柴禾受潮,直冒浓烟,母亲便俯下身子,低头使劲儿吹下面的火星。火光里,我看见母亲的两眼被熏得流着泪,便对母亲说:"黑灯瞎火的,又这么冷,天明了再摊多好哇。"母亲擦一把鼻涕说:"面开了,等到天明就变味了。"我执意替母亲摊会儿煎饼,母亲嘴里呼着白气,搓搓指头上裹着许多块胶布的手说:"这活儿,你干不了。"随手从旁边的布罗里拿出一个煎饼塞到我手里说:"这个是刚出锅的,热乎,快回屋吃吧。"……想到这里,我感慨万千。
  后来的每天中午,我吃起煎饼,就仿佛看见母亲手指上的一块块胶布和被浓烟熏得流着的眼泪。有一天,我对母亲说:"以后去学校就给我带窝窝头吧,我想吃窝窝头。"母亲看看我说:"给你准备了啥你就吃啥,你只管好好读书就是了。"
  我给母亲表决心:"我一定好好读书,考上中学、高中,还要考上大学。"我清楚地记得,那年春天,我家瓮里挨挨挤挤足有上百个煎饼,都让我一次次带到学校吃了。然而我自打了嘴巴,高中毕业后,回村当了农民。虽然母亲知道不是我没好好读书,也不是我后来不想考大学了,是因为那年月没有大学可考,高中毕了业,都得回村当农民,但我还是觉得对不起母亲。
  岁月匆匆,许多年过去了,但我始终没有忘记当年母亲给我吃的那些煎饼,每当想起,一股热流总会涌上心头。
  宋书明,石家庄市作协会员,在省市级报刊发表小说、散文多篇,其中有的文章在省市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著有作品集《燃烧的火炬》。
网站目录投稿: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