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聘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说明:资历条件或经验已满足招聘职位的需求(基本条件满足);你进新单位工作能带给这个职位和单位带来什么(阐述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为新单位获得利润、利益、成就、目标达成等的自信的想法或承诺,这一点最重要,也是HR权衡取舍的关键);自己在简历之外的优势和与众不同(条件符合的人不止你一个,为什么要选你不选别人) 回答范例: 虽然我不是最优秀的人,但我认为我很适合这一岗位。我以往的工作经历都与之息息相关(列举之前做过的相关工作、取得的成绩),在这一领域不断发展也是我的目标(简单说明职业规划)。在电话面试结束后,求职者到底该不该询问面试结果呢。有些应聘者会有特殊的情况,比如"频繁跳槽"和"职业空白期",当这些特殊经历在简历上表现出来后,自然也逃不过面试官的询问。面试交谈中遇到疑问,不宜直接打断HR进行提问,最好等到HR说完后,提出自己的困惑。比如,你想了解出差补助的问题,可以说:"自己刚来这个城市,生活上有些紧张,所以想了解下出差补助的问题,不知道是否方便呢。他问的那些似是而非的问题,不过是想了解我在上海这座城市有没有有价值可 利用的背景,混不混的下去而已。当然,如果确实遇到了HR砍价,只能说明他给不了你要的那个工资待遇,如果你能降低期望到他所能给的范围内,才有录用的可能。选择一个现实的职位 你可能已经研究过你的面试官和薪水了--所以一定要做与你可能的职业轨迹一样的回答,职业培训公司"InStep咨询公司"的创始人柯莱特·埃利斯(Colette Ellis)说。这会让面试官以为你对所聘岗位本身并没有兴趣,反而顾此失彼。太过高深的问题,不仅不能让你从中获益,甚至会让面试官认为你好高骛远,引起反感。若工资随个人表现而变化,那在初次面试中早早提出薪资要求,应聘者就失去先机了。薪资待遇 企业的薪水待遇和福利措施等,毫无疑问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但却不适合在"最后一问"中提出。社交能力: A: 我社交能力很差 B: 英语不是我的母语,所以我需要花更多的精力来理解和融入你们的文化(如果你的英语真的很烂,也要慎用这条) 领导能力/合作能力 A: 我不会领导他人/我不是一个team player B: 我有时候觉得把任务布置给别人,比自己直接做完更花时间精力 显然,比起回答A,回答B听起来既没有那么致命伤又很真诚像是深入思考过问题本质。这类缺点包括我社交能力很差,我领导力不行之类。当然,可以问的不止上面的几条,不可以问的也不止上面的几条,应聘者要结合自己所面试的企业和职位来充分考虑该如何发问,可以遵循"与职位相关的问题要多问,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少问"的原则,在提问的期间可以观察HR的反映,以作判断。 " 最后一问不宜问的过多,最好不要超过3个问题。" 不要过度 经典的回答是"我希望能够在五年内做到你的职位",但鉴于你的面试官有可能会是你的老板,这个回答并不会起到好的效果,帕尔默说。超出应聘岗位的问题 刚毕业或尚未毕业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或由于职业方向不确定,或抱着对新鲜事物踊跃尝试的心态,对不同岗位都跃跃欲试。所谓"在其位,谋其职",毕竟面试官考量的是应聘者的关注点和兴趣是否适合应聘岗位。如果你不是应聘高管,就不要提出那些连面试官都难以招架的问题。若岗位工资固定,有时面试官会在面试过程中有所透露。我正在积极地改进这一方面,比如我这学期领导/参与了xxx学生组织的活动/课上的项目作业,blah blah blah" 这样不但显示了你能认识自己,能完善自己,还可以谈一个面试官没来得及问起的活动或项目。你以为面试官能相信追求完美是你最大的缺点?这么一个答案抛出去,对方要么觉得你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要么觉得你不认真严肃在故意讨巧。我打算考取XX方向的XX资格证书,这个证书对公司该职位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吗。公司有没有对员工的电脑进行网络监控以及网络限制。这真心是个很糟糕的问题啊。第切忌把一个优点包装成缺点。 其实和蔼还是犀利,看的还是提问的方式,同一个问题,用不同的语气、方法说出来,感觉都不一样,比如"为什么要聘用你",有些面试官很直接,如"凭什么要聘用你",有些则比较委婉,如"你觉得你有什么优势"。回答之前,要搞明白两点:首先,你要知道自己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而这些素质和能力正符合公司目前的用人标准;其次,你得知道你应聘的岗位的用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