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儿童肠套叠的原因有哪些


  肠套叠是肠管的一部分及其系膜入到邻近肠腔内的一种病症,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特有症,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我国的发病率较高,占婴儿肠梗阻的首位,80%发生于2岁以下的儿童。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血便及腹部肿块。本病属于中医"呕吐"及"腹痛"的范畴。那么儿童肠套叠的原因有哪些呢?
  1、原发性肠套叠90%的肠套叠属于原发性,套入肠段及周围组织无显著器质性病变。肠套叠可有一个起始点,随着肠蠕动,其近端的肠管套入远端的肠腔中。几乎每个病人术中均可发现位于套入肠段头部的肠壁淋巴结肿大。肠套叠一般好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肠炎后,50%以上与腺病毒和轮状病毒感染有关,这也解释了Peyer集合淋巴结肿大的原因,而肿大的Peyer集合淋巴结凸入肠腔可能正是激发肠套叠的诱因。
  2、继发性肠套叠肠套叠起始点有明确病理异常的占2%~12%,包括:美克尔憩室、阑尾、息肉、肿瘤、过敏性紫癜导致的黏膜下出血、非霍奇金淋巴瘤、异物、异位胰腺或胃黏液、肠重复畸形等,其中美克尔憩室最为常见。患儿发病年龄越大,存在继发性肠套叠的可能越大。
  囊性纤维化病人易发生肠套叠,且可能反复发作,故需多次复位。其可能原因为肠道分泌液浓缩以及粪石形成,多见于9~12岁儿童。
  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儿童肠套叠的原因有哪些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网站目录投稿: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