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县级档案馆纸电档案配套接收工作的思考


  【摘要】档案的接收工作是做好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丰富馆藏,如何完成纸电档案的配套接收,是本篇论文探讨的核心宗旨。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档案馆真正实现为科学研究和各渠道调研提供有力的史料证据,让社会各界都充分利用档案的最终价值。
  【关键词】 档案;县级;服务
  一、争取政府的支持,完善馆藏条件
  县级档案馆是档案管理的基层单位,但正因为档案来源于基层,才体现了其真实性和可借鉴性。因此,取得县委县政府的足够重视,是开展馆藏工作的前提条件。
  首先,要从自身业绩抓起,端正工作态度。不能因为是县级档案部门,工作人员就认为档案可有可无,或者在录入过程中,不经过严格筛选就入档,造成有用档案没有录入在内,无用档案堆積一堆。其次,各部门在征收档案时,调动对方的积极性,使其主动提供有价值的档案,做出成绩以取得上级部门的认可。最后,围绕丰富馆藏资源、增加档案接收手段、缓解库房紧张等问题,向县委县政府提出要求和设想性建议,以其他县级档案管理中心为实例,说明档案亟待规范的重要意义,并待时机成熟后,配合上级完成新馆选址、新馆扩建及设备提升等一切工作。
  大力开展档案接收工作,也应取得政府的大力支持,因为面向全社会广泛接收档案,是一项复杂的内容,其中包括党、政、军、团及所属的企事业机关单位;还有各街道办事处、厂矿、学校、个体经营等实体单位;还要深入到村、屯、队等各条战线搜集。
  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让各部门和基层单位满意,还要服务到位,以保证他们的需求,所以,为保证馆藏的质量,应在政府的引导下,得到群众的密切配合。
  二、做好收集工作,优化馆藏结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档案馆接收的纸质档案越来越多,这些纸质档案给档案馆的库存增加了压力,检索起来也十分麻烦,因此,完善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势在必行。这虽然存在过渡期和工作量增加的难度,但实现档案计算机现代化管理,是实现档案功能化的重要途径。
  档案数据化是将简单的纸质图表、照片、文案等资料,通过扫描等方式录入微机,再通过编码等细节,完成检索和调档工作。
  这一方面,需要仔细研究哪些档案的接收对历史发展有用,一方面需要在应用的过程中,审核档案的价值和保留的必要性。对于档案来说,有不少数据和资源来之不易且不可复制,因此,不能单纯认为占用馆存空间的档案,就应轻易损毁和不予录用。要保证每份馆藏资源都作为实验依据和调研报告可用,是优化馆藏结构的标准。
  在完成档案配套接收、分类整理、归档利用等工作过程中,要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制度,建立信息化档案的投放力度,不惜花费重金引进设备。因为相对档案的价值而言,这笔资金用于抢救濒危灭绝的资源,是划算的,也是有意义的;提升档案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和业务水准,将鉴别档案价值的本领作为从业人员的基础要求,确保档案的含金量。
  三、开发馆藏资源,提高服务水平
  档案的存储,归根结底是为各部门服务的。因此,县级档案馆要以服务各单位的需求为已任,向全社会提供便捷、高效的档案信息,满足党和国家实现政治发展、经济建设、科技强国的远大目标。
  县级档案馆通过开展便民服务,向全社会征集老照片和纸质文档,同时为解决老百姓信访问题、户籍、低保等民生问题提供政策指导,发挥档案的作用,使老百姓认识到参与完善档案资源、收集档案数据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从而更加信任档案馆,通过口口相传,给予更大的支持。
  利用档案的优势,以农村宅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为窗口,使人们了解到政府多年来做出的新举措,意识到党和国家为人们着想的初衷和所带来的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自觉维护档案馆藏的齐全和完整性,避免重要数据的流失,随时填充档案数据,甚至以代代相传的方式,提供散落在民间的可贵材料。
  事实上,馆藏资源的丰富,为老百姓维权、咨询提供的帮助,也与社会形成了良性循环的互动局面,例如,如何利用档案信息为百姓解决林权纠纷问题提供法律依据;如何借助档案编史,为组织部修志、编纂、发行《城市重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报告》提供服务等等。
  因此,丰富馆藏和提高服务水平是相辅相成的,档案馆的工作人员要以从事档案事业为荣,积极主动落实接收档案的实地验收,完成年度档案进馆工作的数量,加快档案进馆的接收进度。
网站目录投稿: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