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闹饥荒这件事情其实在古代还真的是有一点点常见的,那么有的人问了,既然这么常见,那是不是也总结出来了很多相关的经验呢?话说闹饥荒的时候都出现了什么吃土吃树皮的情况发生,那么古代照说野味资源丰富啊,有的人都饿死了,为什么不选择去打鱼或者打猎呢?下面我们不防就着这个事情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也别错过了,其实分析揭秘看看! 在古代饥荒爆发的时候,除非有强制命令的限制,要不然人们是不可能拥有捕鱼、打猎的条件,而宁愿挨饿也不去打猎、捕鱼的。 大家不要说吃太多肉、吃太多蛋白质对人体造成的影响不好,在那些恐怖而饥饿的年代,能有东西吃就算不错了,又哪里有资格挑三拣四的? 首先我们可以来了解一下古代饥荒爆发时人们的生活有多悲惨。 一般来说,比较轻微的饥荒只要省吃俭用一点,基本就能过去了。 如果是比较恐怖的饥荒,情况就有所不同。 严重的饥荒,根本不是省吃俭用就可以度过的。 1.人们在严重饥荒中的生存 在饥荒比较严重的时代里,人们会慌不择食地用一切能填饱肚子的东西填饱自己,这些东西包括了草根、树皮、观音土,甚至还有人本身。 其中,观音土就是我们所俗称的高岭土,我们所看到的很多瓷器,都是由细腻的观音土烧制而成。 在古代人们实在饿得撑不下去的时候,人们就会去挖这些观音土,用筛选出来的细腻观音土当成面粉去制作面食食用。 由于这些观音土是不可消化的,所以如果人吃得太多观音土的话,那他们就会在便秘的影响下导致肚子膨胀起来,严重的,会被生生憋死。 从观音土的危害这么大仍然有那么多人在灾荒年代食用的状况,我们就可以知道人在饿到极点的时候是有多么慌不择食了。 在这种极端的条件下,人们绝对没有挑食的资格。 如果人们有选择,他们肯定是会去选择打猎或者捕鱼的。 而要说为什么有些人宁愿去吃土、吃树根,也不打猎、捕鱼,我觉得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们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条件。 2.饥荒中,人们有条件是会选择打猎的 打猎和捕鱼其实都是需要自然条件的,一般来说,猎物都生存在树木茂密的山林中或者一望无际的草原中,只有这种条件才适合它们生存下去。 至于一些人类耕种、居住的地区,则由于人口实在太过于繁多,野生动物是生存不下去的,毕竟它们一出现就会被人们抓起来给吃掉,又怎么可能生存繁衍得下去? 而我们要清楚,一般发生干旱、饥荒的地区大多数是黄土高原或者关中平原之类的中部、西北地区,在这些地区里,山林稀少,人们想找寻到一些野味是很困难的。 要是灾区拥有条件适宜的山林,那么必然会有不少人去打猎一些动物来填饱肚子。 当然,这些人中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拥有打猎、捕获野味的技巧,要让那些习惯在田间地头耕种的百姓们去山林中打猎,其实就跟让我们现如今的上班族去山林中打猎一样,最有可能遭遇的就是失败。 因此在这方面的限制下,会有不少人放弃这种想法,于是接下来就只剩下了有把握或者想尝试一下的人。 3.古代有能力捕鱼的人很少 捕鱼更不用说了,人们首先需要在江、河、湖、海、溪流的旁边,才能捕得到鱼。 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古代并不是每个人都居住在这些水源旁边的。 很多人居住的地区,顶了天了也只有一些小溪流、小河流、小池塘,而这些水源由于体量比较小,因此所能滋生的鱼类数量是非常少的。 人们如果要从其中捕鱼,那么这些水源只能供应少部分的人,如果在这些小水源中捕鱼的人达到了一定数量,那么这个时候,水源中的鱼就会被全部抓光、大家就得继续饿肚子。 最重要的是,古代饥荒大多是由旱灾引发的,当人们饿肚子的时候,这些体量较小的水源其实早已经干涸,这时候人们想找到点水喝都是难题,更不用说捕鱼了。 而像是一些鱼类承载量比较大的江河湖海,情况就会有所不同。 由于这些水源的体量巨大、很少会发生干涸,所以完全足以支撑古代百姓们在其中捕鱼食用。 不过,在这些地方捕鱼非比寻常,没有专门的船只、没有专门的捕鱼工具,人们是很难在这些水源中依水为生的。 除非是想以钓鱼的方式静静坐在水边大半天,靠运气钓上一些少得可怜的鱼。 因此,这些大体量水源附近,其实只有少数以往一直以捕鱼为工作的渔民们才有资格凭借水中丰富的鱼类过上一番温饱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