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有战国时代,而在日本的历史上同样有一个战国时期,在这个时期当中,丰臣秀吉是一个非常出名的人物。他是日本的战国三杰之一,原本出身低微,但是却在等级非常森严的日本一点点上升,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丰臣秀吉对于当时的明朝,一直都怀有想要灭掉明朝的心思,究竟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认识,认为他自己可以灭掉明朝? 丰臣秀吉的改革,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放任武士回乡,等于又陷入了此前战国时代频繁出现的"下克上"的局面,作为最大领主的丰臣家,必然无法接受这样的局面。因此,丰臣秀吉必须要给这些武士提供一条出路。此时的朝鲜,尽管经济与日本不相上下,军事实力却孱弱许多,是最佳的抢劫对象。 因此,如果说丰臣秀吉利令智昏,在晚年发动的朝鲜战争是错误的决策,也有失偏颇。这样一个从底层穷苦百姓爬上来的日本第一人,向来以善于吸收众人的智慧著称,不但是盟友的,连敌人的智慧他也吸收,而且他还有很多商人盟友,他怎么可能会做亏本的生意呢?丰臣秀吉的盘算有以下几点: 1.散落各地的武士对新政的不满会形成地方上的乱源,有必要进行一次战争,逐渐消耗掉这些武士。 对于逐渐结束战国时代的日本而言,这些拥有武力的武士阶层已经成了治理日本的障碍了。因此,让这些武士在发挥人生最后一点光和热,为日本再去获取国外的利益,因此丰臣秀吉发动了文禄庆长之役,在中国史书中称作万历朝鲜战争。 2.征服朝鲜是丰臣秀吉建立更为稳固的统治急需建立的盛大军功。 丰臣秀吉继承了织田信长统一日本的事业,但是并没有遵循他的路线,而是改变策略,先与敌手德川家康和解,并与朝廷接近,以朝廷的名义征讨"逆贼"。丰臣秀吉更倾向于结盟,利用新结盟的大名来冲淡织田家旧臣的影响力。因此,虽然丰臣秀吉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却仍有很多大名掌握有很强的实力,丰臣秀吉的中央集权程度很低,实际上是一个松散的军阀联盟共治体,他需要用更强有力的军功来证明自己有能力掌控日本朝局。 最让丰臣秀吉放心不下的是德川家康,这个跟丰臣秀吉的旧主织田信长称兄道弟的大名(德川家康在19岁时与28岁的织田信长建立的清州之盟是德川家康一辈子的政治资源),在织丰政权内部的政治地位、军事实力、号召力和影响力都非同寻常。因此,丰臣秀吉即使成为了日本最有权势的人,也不敢对德川家康下手,反而把妹妹嫁给了他,并派了母亲过去做人质,换取了德川家康的臣服。 丰臣秀吉需要一场更大的胜利,来掩盖住德川家康在织田信长时代的元从之功。但是,丰臣秀吉却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将自己更多的嫡系部队投入到了一场毫无意义的战争,反而削弱了自己的实力。丰臣秀吉借助战争整顿内部统治秩序的表现之一是在大战发生之前,把立下功劳的德川家康移封到荒凉的关八州,并在周边立了众多的嫡系大名来监视。虽然德川家康以新迁领地,内政事繁为由,拒绝出兵朝鲜,但这对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都是一个能够接受的结局。丰臣秀吉实现了削弱德川家的目的,而德川家康不去朝鲜,那么征服朝鲜的功劳就会是丰臣秀吉的了。对德川家康而言,免于远征朝鲜,则是保存了实力,以待将来翻盘。 3.借助侵朝战争,可以让这些表面臣服于他,但实则保存了实力的大名投入到对外战争中去,维持联盟统治的政体的同时,还可以一方面削弱非嫡系大名的实力,减少对自身的威胁。 丰臣秀吉从大名中最有势力者中联盟组成"五大老"(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小早川隆景)帮助管理国家事务,就是与这些大名们所作出的妥协。 丰臣秀吉发动战争,自己都把不少嫡系都派去了,其他大名没有理由不派兵助战。虽然计算失误,丰臣秀吉在朝鲜战场损失惨重,但实力还是保留不少,但其他的大名已经完全构不成对他的威胁。可如前所述,丰臣秀吉算千算万,却唯独漏掉了德川家康——可能是德川家康执行的"韬光养晦"的政策骗过了丰臣家的吧。毕竟是三代联姻的关系,而且丰臣秀吉也确实没有想到德川家康竟然能活那么久,在丰臣秀吉去世后,还活了18年。 4.丰臣秀吉出身寒微,一生都在拼命地证明自己,在完成日本的统一,并在短时间内恢复了经济之后,他对自己建立不世功业的自信心膨胀。 当时的日本百战之余,不管是军事技术和战列战阵,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尤其是在火枪方面,日本已经走在明帝国的前面。明军能够在野战中多次获取胜利,多赖火炮之威。这给了丰臣秀吉极大的侵略信心,尤其是朝鲜人的孱弱,让日本人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打到了平壤城,也再一次验证了丰臣秀吉对日本士兵战斗力的判断。 在战争爆发前的1590年11月,朝鲜使节黄允吉曾出使日本,向丰臣秀吉递交了国书。丰臣秀吉在复函中告知朝鲜方面: 统一天下和异域是上天赋予丰臣秀吉的使命;要求朝鲜与日本共同征伐明朝并担任"征明向导";要求朝鲜服属、入贡。 由此可见,丰臣秀吉并非狂妄,任何一个社会底层的人向上攀爬到了如此高的地位,都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自信以至于自负的心态。1591年6月,接受明皇帝册封、奉大明为宗主国的朝鲜正式拒绝了日本"假道入明",即向朝鲜借道入侵中国的要求。于是,日本开始加速备战进程,于1592年至1598年两次发动侵朝战争。 从以上的各种内外因,即使侵明不成,丰臣秀吉也不会一无所得。他能够将短暂的军阀联合通过战争维持下去,并且将这种汇报关系形成事实上的上下级臣属关系;同时,大量的闲散武士的丧生,也让日本断绝了再次武装叛乱的根源。从丰臣秀吉家的统治来说,众多大名们实力大损,已经不能够威胁到丰臣家的统治了。 除此之外,日本也不是贸然发动侵朝战争的,他们做过情报调查,认为朝鲜武备不修,明帝国内患严重,在东南、东北、西北、西南都面临着平叛的压力。因此,他可能会认为明帝国即使有心援助朝鲜,也无力在朝鲜有所作为。 有此内外部的情报、信息,丰臣秀吉在发动侵朝战争前,是真的相信自己拥有天命统一寰宇的,这也是日本的"大陆政策"的起源。万历皇帝接到朝鲜人急请天兵入朝抗倭,万历皇帝以"勿遗子孙(边)疆患",力排众议,派遣大军入朝,与日军鏖战经年,终于将日本的"战国精英"打回了原型。 文禄庆长之役成为对丰臣秀吉一生功业的致命打击,使得他一生功业化为乌有,身死而族衰。丰臣本可以成为日本五大姓氏之一,却二代而终,至今在全国不过40人姓"丰臣",与其他大姓不能同日而语。而这40人也没有与他有多少血缘关系,他的这一支人,最终彻底没落——他也因此成为了一个悲剧英雄。他的嫡系在大阪城被德川家康一次收割了14000个首级,连年仅8岁的孙子国松丸都没放过。 丰臣秀吉死后曾被赐予丰国大明神,但家康灭了丰臣家后收回了大明神封号还不算,还派人爬上京都的东山阿弥陀峰,摧毁了丰臣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