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的诗,想必没几个人没听过吧,耳熟能详的,莫过于他在《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但是在寻找光明的道路上,他却走上了杀妻自杀的不归路,草草地结束了自己浪漫而残酷的一生。从他的诗中,我们可以细细体味到他在自己幻想的童话王国里的悲哀。 他的一生除了他的诗作以外,留下最浓厚的一笔就是他和谢烨的悲剧了吧。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个结果,我们就从心理学角度上来分析。从他姐姐顾乡的回忆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个面对着墙独自说故事的孩子的身影。顾城小时候沉浸在童话世界里,并且非常喜欢小动物,但是对于人群,甚至是同龄的小朋友也会排斥。顾城给姐姐最大的印象就是"不爱凑热闹",当小朋友聚集在一起玩的时候,他最爱的是看树或看蚂蚁,躲在一边。但是为了安慰受欺负的同学,博览群书的他也可以给人讲故事。这说明他是渴望与外界交流,但是内心又害怕与人交流,就像是刚出生的雏鸟一样,渴望飞翔又害怕飞翔。在他13岁到18岁那段时间,由于母亲的缺席,他表现得缺乏安全感和对于成人世界的难以适应,在内心深处,他非常渴望母亲的怀抱。正是因为如此,他的俄狄浦斯情节非常严重,直接影响到了他和谢烨的爱情和婚姻。谢烨就像是他母亲的角色,给予他安全感。他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爱幻想,爱自由,爱小生命,小时候的生活的环境培养了这种性格,而这个性格又铸就了他的人,他的诗,甚至是他的悲剧。 这时候的他还是渴望人群的,但是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使他彻底地封闭自己的内心,只有在看书的时候,才会重新出现温和、憧憬、凝视……及至"文革"的风浪裹挟一切,顾城还是"独自在烈日下、在落叶中、在寒风里走,在古城墙上拾一枚旧币,在荒草中间找蚂蚱、蜣螂","高音喇叭、滚滚人流、漫天传单,对他如无一般。他嘲笑我(顾乡),痛恨我,不许我去参加集体、社会活动,认定那些事情都很无聊,而我的同学都很庸俗。"正是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他更加沉默,因为他是个"孩子",无力去改变一个世界。所以他只能在自己诗人的国度当自己的"王",甚至后来和妻子谢烨独自生活在在新西兰的小岛上。 那么他为什么会自杀呢?在顾城、谢烨、英儿的三角恋中,谢烨给了他母爱的关怀,而英儿则是给他性方面的惊喜。谢烨对于顾城很骄傲,对英儿讲了关于顾城的很多事,顾城的脾气,爱好等等。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些话英儿都记住了,而且对顾城投其所好,后来顾城对英儿说:我们两个是天生一样的,而谢烨是我后天改造的。这话谢烨也听见了,她表面上没反映,但心肯定给伤透了。为了追求他的自由王国,顾城和谢烨去了激流岛。这时候英儿已经和刘湛秋在一起了,却同时和顾城保持着联系。奇怪的是谢烨并没有阻拦,而且在一旁促成这件事。顾城也许"浪漫"地想像世外桃源,但是英儿和谢烨却都是很现实的。曾经有人问英儿为什么离开了,谢烨回答:名不正则言不顺嘛。他在岛上等着英儿和他一起建立一个精神家园。没有想到,来到他面前的竟然是个物质女孩。而最后谢烨也离开了他。顾城固然是自私的,他既渴望得到谢烨母亲般的关怀,又想得到灌溉,结果在这两方面都得不到。其实从他对于儿子小木耳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他是个及其自私的人。谢烨和顾城的孩子小木耳被送了人。因为顾城觉得木耳是个男孩,不能进入他幻想的女儿国。而且小孩子的哭叫让他无法工作,他不喜欢这个孩子。就因为这些原因,他就让一个孩子远离了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