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学生睡眠不足源自各方共谋


  最近,安徽一所省级示范高中的老师,面向该校高中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们的睡眠时间。结果发现晚上10点以前睡觉的为零;11点前睡觉的,仅占10%,其余要到12点前甚至更晚睡觉。而且,学生睡觉时间随着年级升高而推迟,高三学生全部12点后才上床睡觉,有的甚至到凌晨两三点睡觉。考虑到学生6点半必须起床,这样最多睡7个半小时,少的连6个半小时都睡不到。教育部对中学生睡眠时间曾有过明确规定:初中生应该达到9个小时,高中生应该不低于8个小时。至少在这所学校里,学生睡眠不足是不争的事实。
  其实,中小学生睡眠不足从来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不然教育部门也不会有睡眠时间的规定。但有规定,却很少人遵守,因为无论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家长,不会因为有规定,就督促学生调整作息时间,学生本人更不会主动增加睡觉时间。原因很多,不一而足。
  国人内心深处最顽固的理念是"刻苦学习",从来都相信"向时间要学习效果",而在一天只有24小时的情况下,唯一具有弹性的就是睡觉时间。成语故事"头悬梁、锥刺股",讲的就是在困极状态下坚持苦读。与其说睡眠不足是问题,毋宁说"过早上床,浪费时间"才是问题。按照"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说法,一个孩子熬夜没有效果,也比因头脑灵活所以费时不多的孩子更为可取,因为"态度说明一切"。只有哪天国人从看重学习时间到关注学习效果,不再强迫症似地要求孩子"刻苦学习",不再看见孩子稍稍做些同所谓"学习"无关的事情就像被火烧着了那样大惊小怪,学生睡眠不足的情况才有可能得到正视。
  因为相信吃苦,所以老师们安排学习,尤其是布置作业时,从来不计算学生的睡觉时间,"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个海在许多老师那里,十分简单,就是"题海",恨不得学生把全世界的题目都做了。为了拉开考分距离,方便大学选择"优秀学生",从练习题到考试题,老师们尽其所能把题目设计得刁钻,在这种情形下,学生还想早睡觉是无论如何不可能了。
  让学生大量做题,背后是教师的能力恐慌。如今针对教育体制的改革,有的教师并不欢迎,因为习惯了以做习题代替提问题之后,要教师换一种教学方式,就意味着原来的看家本领基本作废,已经形成路径依赖的教师,为守住饭碗,自觉不知觉地站到了"应试教育"和"题海战术"的赞同者立场上去,而学生只能服从教师的需要,向睡觉要时间,自然不可能有任何改变。
  在当下教育问题上,最有发言权的是家长。在接受舆论反复灌输"应试教育是最公平的阶层流动通道"的思想观念之后,没有能力将孩子送出国的家长,以不同方式选择了像毛坦厂中学等"高考工厂"的教育模式,极少考虑教育除了应试考试之外的价值。既然题海有效,那又何必吝啬时间?睡觉等高考结束之后,有的是时间,放在现在还是将来,对孩子的意义完全不一样,何必计较高中三年睡没睡足?
  一心应考的孩子本来就没有感觉到学习的乐趣,除了做习题,其他什么都不会,高中三年,高考既是他们的动力,也是心里抹不掉的阴影。高度焦虑之下,最好的纾解方式就是让自己沉浸在做习题的机械动作之中,花掉的时间越多,焦虑的时间越少:我在努力,努力总有结果!
  总而言之,学生睡觉时间不足,只是现象,真正的问题是全社会已经形成了某种共谋,具有不同利益的各方在此达成最大公约数。这种"没有受害者"的病态现象,自然没有人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让人看到一丝曙光的是,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懂得如何选择教育模式,视孩子正常成长高于考分。学生睡眠不足的问题因此有可能通过家长个别行动得到个体化解决,纵然还不成气候,毕竟也是一种转变。
网站目录投稿:听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