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湘 颢润心理咨询师 文章开头先说说何为"脆弱"?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1.东西易碎易折, 2.经受不起挫折;不坚强:感情脆弱、神经脆弱。 "你们要勇敢,坚强,流汗流血不流泪,这些话语看着熟悉吗?"或许小的时候家长老师都曾这样和你说过,这些话以及它背后的深刻意义,也许都会在我们心中反复回想,甚至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 另外生活中有时会看到很强悍的父母,孩子看着却有些懦弱,优秀到很高境界的父母,能够帮孩子安排一切生活、工作或者婚姻大事,被人羡慕是泡在蜜罐里的孩子,看着完全没有父母精明的影子,并且一副常年不开心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 勇敢理念的灌输,与父母孩子之间强大与弱小的对比,相关的理念仿佛在代际传承,这说明什么呢?当说要绝对坚强的时候,基本等于割裂了软弱情感的空间。可是作为人,力必多能量具有生本能与死本能两种潜质,死的本能在每个人心中流淌——我们害怕死亡的降临,担忧自己的失败,甚至内心充满了对世界的恐惧感。但是生的力量让我们可以缓解焦虑,触发强有力的生命力,两种力量的平衡可以使人反思与升华生命的意义。 当我们只能表达生存的一部分能量而无法表达死本能这部分能量时,人就会萎靡不振,因为除了爱的释放,还包含着攻击性及对它背后的脆弱感的承认与超越。 当封闭到极致,无法表达愤怒,更难以承认自己的脆弱时,有的人索性把自己关在家里,但即使在家里的小房间里,痛苦并未消失,对于很多高度宅的人来说,心里的焦灼远远比对外部世界的失望来得更强烈。 一切与一切的痛苦都来自于我们如何与脆弱相处?在强大与脆弱之间是否可以有缓冲地带,我们既可以这样,也可以这样,甚至什么都不做,仅仅是存在着。接受现实,也许就是打碎过多幻想的过程,但这也是个需要滋养和培育的过程,树苗长壮实了,才能经得起风雨的历练,能坦诚而平凡地接受随着四季规律带来的生老病死。 一个人的成长,总会面临诸多挫折,我们能否允许自己脆弱呢?在很多家庭,父母对于孩子寄予很高的期望,这样的家庭需要高分的成绩,优越的表现,而父母也用自己的经历证实着强悍的优势,仿佛用经历在告诉孩子,看看我是怎么做到的。 这样家庭的孩子,他只能仰望父母这样的偶像,而无法和父母做一些平常人的沟通。比如害怕了,父母特别是妈妈能否接纳这个情绪;胆怯了,妈妈能否弯下腰关心一下他遇到了什么问题,而没有力气前行。当无法与父母自恋相抗衡,又难以表达自己时,孩子会用更退缩和牺牲自己自主权的方式忠诚于父母,他们会生病,会让自己一事无成来证实他们无法强大,永远不如父母。在这样的时刻,父母的强大将一如既往,因为孩子已经放弃了强大的机会,成为父母潜意识中脆弱的代言人。 很多高瞻远瞩的父母会早早地为孩子设定了宏伟的目标,却看不到孩子脚上已经扎上了刺而动弹不得。 长大成人后的孩子,就像披着大人衣服的小孩子,说着成人的话,内心却无法通顺地享受生活。 抵制脆弱感,将使我们更加偏执,而无法容忍情感流露,在很多看似严肃的家庭,但往往是情感虚弱的家庭,在家庭强势成员控制下一切正常运转还好,当一旦有危机出现,情感的闸门将如洪水激流。 或许这样的传递,在家族传承中可以暂停下来,一个人既可以表达快乐,勇敢,也可以表达害怕与恐惧, 一个完整人的需要可以被看到并被接受,才能真实而信心满满的生活。负性情绪被空间所容纳,她才可以转化为生存和发展的力量。 坚强,是个进取的品质,承认脆弱感,同样值得尊重。 魏湘老师微信公众号:weixiangxinli 咨询预约电话:010—6338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