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1世纪资本论》是一部讨论资本和财富收入分配的著作,自出版以来就引发了对收入分配等问题的广泛思考。《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本文从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对资本含义的理解方面,对比分析了二者,发现《21世纪资本论》只是从表面上看是对《资本论》的继承,实际内涵大不相同。 【关键词】资本论;《21世纪资本论》 一、研究背景的不同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论是实践的产物。从马克思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观点上看,《资本论》首先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生活在19世纪的20至80年代的欧洲,这时期正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家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并且日益明显表现出来的时期,《资本论》正是适应无产阶级革命的需要而产生的,马克思在《共产党员宣言》中的名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也说明了《资本论》的写作目的是给无产阶级提供科学的理论武器。 《21世纪资本论》产生于当代。皮凯蒂在书中谈论的是极其敏感的收入分配问题,并通过对英法德美国家的统计数据分析指出,在发达国家,收入最高的10%的人拥有全社会財富的60%,而其中收入最高的1%占有全社会财富的35%,要解决贫富差矩,应该对资本征收累进税。皮凯蒂抨击了人们之前对高级资本主义的仁慈的假设,预测在工业化国家财富会越来越不平等。 二、研究对象的不同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1版序言中是这样阐述的: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本论》所要研究的不是一切生产方式,而是其中一种特定的生产方式,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且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这个特定历史阶段,从它产生出来的或者说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与交换关系。《资本论》中所要研究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是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其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指生产资料和劳动者以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对立为特征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与此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就是建立在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对立基础上的直接生产过程中的人和人的社会关系。 《21世纪资本论》的研究对象财富分配问题,主要研究21世纪资本收益率远高于经济增长率所带来的私人资本规模远超过公共资本。资本回报率(r)长期高于经济增长率(g),即r>>g。g即收入或产出的年变化率,这里的"收入"包括(1)劳动收入以及(2)资本收入。r是利润、股息、利息、租金以及其他源于资本的收入之和除以资本总价值的结果。皮凯蒂指出,基于私有经济基础上的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皮凯蒂的研究限定在分配领域,并反对资本主义体制下的财富分配方式。他试图让分配问题以及对长期趋势的研究回归经济学的中心。皮凯蒂从资本和劳动关系的视角来研究分配问题,并提出征收累进税,改变征税原则,提高金融数据的透明度,巩固民主社会。皮凯蒂认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源在于资本收益率大于經济增长率,资本持有者的收入增长将高于普通民众的收入增长速度,从而社会总体的贫富差距就会持续扩大。 三、研究目的的不同 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序言中提到过,资本论写作的最终目的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马克思说:"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识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同其他任何观点比起来,我的观点是更不能要个人对这些关系负责的。"经济的社会形态即社会经济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并且这种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是"自然史的过程"。 托马斯·皮凯蒂写作《21世纪资本论》的目的是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分配不均所带来的社会不平等的问题,促进公共资本能够更均等地分配资本所创造的财富及其赋予的经济实力。皮凯蒂在书中运用了长时间的时间序列数据,揭示了资本主义财富和收入分配的基本特征,收入财富越来越不平等,简而言之,就是富者越富穷则越穷。由于资本收入比(资本/国民收入)已经重新上升到20世纪初的高度,且经济增长速度(g)远不及资本报酬率(r),劳动收入的不平等以及各发达国家高累进税率的急剧下降,均使得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四、研究方法的不同 《资本论》的研究方法一是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即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势,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将现实的运动适当地叙述出来。从具体到抽象就是,从研究对象的实际出发,通过调查,充分占有现实材料,经过研究,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概括即抽象出概念和观点。 二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叙述方法,"抽象"是指抽象出来的概念和观点,"具体"是指由理论抽象而叙述出来的现实,是对现实的理论说明。在从抽象的概念和观点到理论叙述实现的过程中,由简单到复杂、逻辑与历史想统一地把研究对象的整体及其运动规律从理论上反映出来。正如马克思说的:"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 《21世纪资本论》的研究方法为归纳演绎法,基于历史经验教训,通过对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历史数据系统和规范的研究得出: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重复着19世纪上演过的资本收益率超过产参股和收入增长率的悲剧,并由此带来了不可控且不可持续的社会不平等。该书在研究方法上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数据说话,并提出:若放任自流,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均等程度将会不断向前演进。 五、资本的含义不同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即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他不仅仅是一个物质层面的东西,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第四章,马克思给出了资本的完整定义:"资本作为自行增殖的价值,不仅包含着阶级关系,包含着建立在劳动作为雇佣劳动而存在的基础上的一定的社会性质。它是一种运动,是一个经过各个不同阶段的循环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又包含循环过程的三种不同的形式。因此,它只能理解为运动,而不能理解为静止物。" 皮凯蒂把"资本"理解为一种物,而没有理解为一种运动或过程。他认为"资本指的是能够划分所有权、可在市场中交换的非人力资产的总和,不仅包括所有形式的不动产(含居民住宅),还包括公司和政府机构所使用的金融资本和专业资本(厂房、基础设施、机器、专利等)"。这一定义较多的是对表面现象的描述。 六、结论 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运用大量的历史和现实数据论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公平性,并且这种不公平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愈演愈烈。书中论述的收入差距等问题也是此书引起重大反响的原因。但《21世纪资本论》并不是对马克思的继承和发扬,马克思和皮凯蒂在对待私有财产和社会经济形式上是完全相反的态度。皮凯蒂是一个资本主义的拥护者,并在书中提出了资本主义继续向前发展的改革思路。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实质深恶痛绝。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它充分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一历史必然性。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资本观。 【参考文献】 [1]卡尔·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 [2]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M].巴曙松等译.中信出版社,2014. [3]鲁从明.《资本论》的思想精华和伟大生命力[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