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应届毕业生都会在求职路上经历这样一个心路历程:读了这么多年书,终于离开象牙塔,马上要成为"社会人"了,又兴奋又忐忑。听说工作不好找,于是写好简历到各大招聘网站上到处撒网,也就是所谓的"海投",却万万没想到,等了一个多礼拜,邮箱里除了广告,并没有任何消息。 很多应届生到了这一步,往往容易迷茫失措,以为自己的招聘生涯就结束了,却没有意识到,海投是社会给应届生上的第一课。 1、在海投第一关倒下的,往往都是优秀的应届生 211、985毕业,海归,硕士,很多应届生都自带"优秀光环",往往都是别人家的孩子,父母的掌上明珠。面对校招,优秀的应届生更需要知道,学历带给你的,是一张金色的入场券,当检票人在入场券上打洞验证你入场资格的那一刻,学历和背景就已经失去了效力。除了必须要认清自己有哪些特长和优势,来赢得招聘者的心以外,更需要一颗强大的心脏,来包容"正常的挫折",充分认识到:所谓的"海投",并不是投出简历数量浩瀚如海,而是要做好把简历往海里扔,海面依然波澜不惊的心理准备。降低预期不意味着自贬身价,而是客观看待自己,认清现实的第一步。 2、海投之后,立即复盘 前两天一位应届生找到我,试图寻找自己投递简历没有回应的突破口。 他抱怨投30多份简历,但没有收到一封回复,又气愤,又沮丧,觉得"全世界都在和我对着干,也不知道接下去应该做什么。" "我已经很努力了。"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加重了"很"的发音,能让人感受到,他的确花了很大很大的功夫在投简历这件事情上。 于是我问他:"你海投,准备了几封简历?" "一封啊,这不都一样吗?" "那你投的20家都是什么公司?" 他抓耳挠腮,沉思了一会儿告诉我:"都有吧,国企,外企,小单位都投了。" "你投的岗位分布是什么?" "我是学金融的,那肯定投金融有关的岗位。" 于是我接着问他:"什么时候投的,平均一天投几封,在哪个网站上投的,投递内容是单位设置还是发邮件,单位投递最低学历条件是什么,对岗位的具体描述人员素质要求有没有认真看?没有收到回复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这些问题你有想过吗?" 经我这么一问,他沉默了,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NO。 "你的问题在于,不够努力。" 他很意外:"我已经很努力了啊。" 我接着说道:"所谓海投,并不能抱着买彩票的心态随便一试,你的侥幸心理,会直接反应在简历的内容上。每一份投出去的简历,都应该抱着闯入面试环节必胜的决心,仔细打磨,反复推敲。即使金融领域,岗位不同,至少准备2-3份不同简历,侧重不同,彰显出你和岗位的匹配度,另外,去应聘下专业不对口的岗位也是一种选择,不要被专业限制住手脚。了解自己,认清现实,调整战术,一根筋到底,才是最大的不努力。" 3、学会和焦虑做朋友 海投焦虑吗?焦虑,当然焦虑。 之前我帮助一位应届毕业生做咨询,她成功拿到offer后约我喝咖啡,我刚要进咖啡馆,正巧看到她还差一条马路赶过来,于是在店门口等她。过红绿灯时,我发现她特别紧张,过马路像过独木桥似的。后来我问她,她才很不好意思地解释: "我刚拿到offer,万一被车撞就什么都没了!" 可见,这样的焦虑感,会持续到收到邮件offer后,甚至入职体检后,可能还会持续到实习期过后,签订正式合同的那一刻。 如果刻意花时间去克服焦虑,往往会适得其反,你只需要知道:再痛苦、再迷茫,不过就这三个月。 海投的过程,也是认识自我,定位自我的过程,不要放弃希望,期待"您有一封新邮件"的那一刻吧! 作者|米粒,学法的文学爱好者,职场达人,坐标上海陆家嘴。曾与郝景芳等联合出版《幻境工程师》一书,参与2017上海书展发布会,《亲爱的盖伊》收录其中。个人职业规划咨询师。微信号jianglai9868,加微信前备注:职业规划咨询 【本文为作者投稿,MBA智库(微信ID:Mbalib)已获授权,如需转载请申请授权,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