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文化书单 第一本书 《屠猫记》 罗伯特·达恩顿 (2006) ─── 18世纪法国大革命之前的浮世绘 在推荐的第一本书里,我们希望呈现的是一本"对读者友好"的书,《屠猫记》正是这样一本深入浅出的佳作。本书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之前的浮世绘,不过采取的是从小窗口窥一斑见全貌的方式:1730年代巴黎发生了声势浩大的屠猫行动,印刷厂学徒们折磨杀死所有他们能够找到的猫,这种残酷的仪式何以在他们眼中如此"好笑"?那时候的法国人如何讲述民间故事,背后有怎样的道德母题和社会环境?那时候的警探如何审视形形色色的档案文件,这些案件叙述又有什么样的潜台词? 透过作者的叙述,十八世纪法国文化的珍奇、怪诞、隐喻都一一呈现而出。作者采取的强烈文学趣味的随笔体例,很大程度上消弭了我们对法国文化的距离感,同时增强了我们体味不同民族心态时的临场感。更有甚者,从文献里寻找时代印记的蛛丝马迹,兴许能给读者以推理小说的乐趣。 法国文化书单 第二本书 《旧制度与大革命》 托克维尔 ─── 一本被推荐过千万次的书 时间演进到法国历史和世界格局中最重要的历史节点:1789年法国大革命。这场革命是如此重要,以致有关的论著卷帙浩繁,但托克维尔不满足于"空想"法国革命,而借助于扎实的史料研究,探寻那些似乎自相矛盾的问题:在法国大革命之前,欧洲国家几乎全都是君主制和农奴制,而法国的农民恰恰是这些国家中境况最好的,受到的压迫也是最轻,但革命就是从压迫最轻的地方爆发起来——在压迫少的地方,人民反而最无法忍受;而颠覆性革命也不是在压迫最为深重的时候,反而是旧制度寻求变革的时刻爆发起来;革命的人们以为革命就是使命,而忘却了自己参与革命真正想要什么。 毫无疑问的是,本书中肯地展现了旧制度和革命中法国的精神面貌,并用以点带面的方式描绘法国的民族历程。此外,也因为本书所写的法国革命是大众彰显自身影响力和破坏力的最好证明,因此在大众化只增不减的今天,这本书无论对于处在十字路口的法国,还是前路不明的欧洲,甚至惴惴不安的世界,都提供一个反思的路径和契机。即使它被推荐过千次万次,它仍然常读常新,不仅裨益理解法国,更帮助我们审视现代化。 法国文化书单 第三本书 《自由之声》 米歇尔·维诺克 (2006) ─── 法国专制体制下捍卫的自由 知识分子一直是法国历史和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的思想和思考方式影响了法兰西的民族性格。这本书呈现的是19世纪那些知识分子捍卫自由之原则的不懈努力,在动荡不安的19世纪,维克多·雨果、托克维尔、埃德加·基内、乔治·桑等精英知识分子活跃在不同时期,描绘着法国专制体制下捍卫表达自由原则的艰难轨迹。 维诺克的这部书是那时知识分子的群像画,读者在此可以看到血肉真实的思想家们,甚至是超乎想象的真实:雨果、于斯曼等人情感生活丰富,左拉的小说素被视为色情作品,司汤达一直忧心仕途,等等;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定义了"知识分子"必需的普世关怀,即能够超越自身境遇和利益,为一种可欲的普遍性立言。此时的知识分子对政治结构和生态兴味盎然,深信自由精神是政治秩序的正义所在,进而甘心为一种普遍性的正义身体力行。 法国文化书单 第四本书 《责任的重负》 托尼·朱特 (2007) ─── 知识份子应如何肩负"重任" 二十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巨变,成为检验法国知识分子的试金石。托尼·朱特在《责任的重负》一书中提到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的中期,"三种形式的集体和个人的不负责任互相重叠、交叉,塑造和损毁着法国的公共生活"。 首先是政治上的不负责任,即君主主义者代表的党派都显得极度无知,仅以各自党派利益惟利是图;其次是道德上的不负责任,尤其在30年代的反法西斯主义上,大批知识分子放弃了自己基本的道德操守,向纳粹投怀送抱;此外,还有一种"知识分子式的不负责任",不去思考这个身份所要求的关怀与品性。但正直的人,都严肃地在对待自己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身份,为我们提供了审慎的参照:知识分子应当如何肩负"责任的重负"。 法国文化书单 第五本书 《知识份子的鸦片》 雷蒙·格诺 (2012) ─── 法国人反思法兰西病 《知识分子的鸦片》是雷蒙·阿隆在冷战初期,针对当时法国特别是法国知识界的情况而作的一本法国人反思法兰西病的著作。作为记者的雷蒙·阿隆一直以"介入的旁观者"自居,在此书中,对偏爱走极端的法国知识分子本身进行了剖析和批判:自20世纪初德雷福斯事件(犹太裔军官被诬叛国罪)以来,法国左翼知识分子风光无限,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发酵,左翼甚至成了法国知识分子的代称;与此同时,右翼的反击也显得极端叛逆与情绪化,用激烈对抗激烈。 雷蒙·阿隆所做的正是一种平衡的工作,给头脑发热的极端主义知识分子浇了一盆冷水,重拾知识分子的品格,并希望法国文化界能够良性地发展下去。成为激进分子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在时代裹挟中拒绝激进。雷蒙·阿隆以"拒绝"的姿态承担着法国知识分子反思的责任,在清冽冷峻之下包含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拳拳关怀,所抒发的是私人主张,更具有知识社会学的价值:从中我们可以知晓战后法国文化界如何崇尚虚妄的革命,又能体会到有一些批判者如何为之痛心。 法国文化书单 第六本书 《法国人》 瓦莱里·吉斯卡尔·德斯坦 (2016) ─── 德斯坦于政坛达30多年的思考 德斯坦是1974年—1981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在这本书中汇集了他作为活动于政坛达30多年的政治精英的深刻思考:全球化的今天,法国在这第三个千禧年中能处于何种地位?法国人的思考方式和传,以及对激进式改革的渴望,将把法兰西引向何处? 德斯坦得益于一览众山小的宏观视角和个人独到的观察力,对法国国际地位、政体架构、政治运行机制以及国民禀性等几重维度进行剖析、立论和展望,辅以敏锐的法国社会现实观察,探寻了法国人心理与国家政治兴衰的相互关系。在此书中呈现给我们的,是骄傲的高卢雄鸡,以及这种骄傲同时带来的脆弱感。通过横纵时空对比,字里行间透着德斯坦对法国民族的充满历史感的自豪,也不无对当下法国身处变数的忧虑,例如对法国移民问题及无力的政府管理的论述,对我们辨析法国困局极具启发性。 德斯坦在政治评论方面著述丰富,尤其热衷于探讨法国民族特性和政治生活;由于政治家的敏感和责任意识,德斯坦希望分享其执政的经验所得,旨在以史为鉴、照亮前路。正是因为这样,本书也更能让我们感受到不同于冷峻剖析的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