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常规教学工作,不论是在上级的督导检查中,还是在学校的常规管理中,最为通用的办法就是"三抓一考",即抓教案,抓出勤,抓作业,考学生。这些固然重要,但从教师工作的复杂性考虑,这种做法已经暴露出了不可回避的弊端。一是只顾及了教师显性工作的考评,却忽视了诸如工作热情,方法,效益等隐性东西对学生产生的直接教育作用。这样做容易影响部分教师的工作热情,也容易让个别教师钻了"空子"。二是教师的思想极易受到约束,既不利于教学创新,也不利于教学改革。所以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我没必须寻求教育评价制度的新思路、新方法,让教师从"死规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一、教案改革为什么举步为艰 教案的改革迫在眉睫。大家都认为,不紧要打破形式上的条条框框,更应该坚决杜绝那种简单的把字数页数作为评价教师写教案认真与否的标准,也不能拿教案备写的环节是否齐全、内容是否详实来衡量一个教师的备课情况了。因为备课永远不能跟写教案划等号。备课是教师在熟悉教材、掌握学情、研究教法和学法的基础上,课前预先设计课堂教学方案的过程。一名优秀的教师往往会在课前设计出好几套教学方案,以备瞬息万变的课堂教学用。而教案只是教师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一个方案,进行加工整理后,用文字把他记录下来而已。至于这个方案是否切实可行,还得由课堂上的学生来决定。因为教学活动永远都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而不能教师一个人说了算。如果教师一意孤行、自以为是、照"案"宣科的话,教师就变成了教学的主体,学生只能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像这样的教案,像这样的教学,在当今的课改中,都是绝对不允许有的。 这也正式一般人总习惯走老路,循规蹈矩,在标新立异方面"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原因。因为要想改革,有所突破,往往被视为犯规和异己,所以很多人不愿冒险,不想改变现状,怕"枪打出头鸟"。因此教案的改革是举步为艰。 二、教案改革的归宿在哪里 教案原本不仅具有对课堂教学的导向、规划、和组织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备忘录、资料库和课题源的作用。可是现在的问题就出在我们领导在评估检查的过程中,只一味的强调了前者,而忽视了后者。教案改革并不否认教案曾经对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只是在如今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如果还要教师按照课时教案的"死规则"去写教案的话,它就会大量占去教师的时间和精力,降低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教师很少、或者说根本就再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理和教育学生了。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课堂教学,必须打破写教案的"死规则",必须给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让他们去备课和上课,去管理和教育学生,去给自己"充电",使其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最大的效益。要实现这一点,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必须废除课时教案的"要求"。在课时教案的要求中,课题、授课时间,在教室日志上反映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教案上就没有必要再写了;教学目标与要求,也没有必要写在教案上,而应该让教师装在心里,因为这些东西绝对不能给学生拿着教案去念;课型、教具准备,与其让教师花那么时间去写在教案上,还不如让教师利用这些时间去收拾准备的好呢;教学的重难点、方法、过程,更没有必要让教师去写了,因为教育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再加上现在的教育教学活动更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可我们为什么硬要教师单方面的去闭门造车纸上谈兵呢?弄不好,还会给教师戴上"枷锁",束缚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这样的例子可以说俯拾即是,现在我便摘录利俩例如下: 案例一、"这节课的教师执教的是‘两位数加十位数或两位数加一位数’,上课开始,这位教师有故事激趣看图导入例题后,列出了两位数加一位数(45+3)后,引导学生利用学具,采用了数、摆、拨、分的办法完成了计算过程,最后顺势引导学生列出了45+3+30的算式,学生很快算出了答案。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吗? "生:‘45+3=48 48+30=78’(师微笑,摇头) "生:‘45+30=75 75+3=78’(师又摇了摇头) "生:‘45分成40和5,先把5+3=8再加上40等于48,48再加上30等于78."(师又摇了摇头) "(这时,又有学生举手)生:‘先把45分成40和5,用40与30相加等于70,再把5加3等于8,最后70加8等于78.’ "师(非常高兴地):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正确,就因该捆与捆加,根与根加这样才简单!’ "回答正确的这位学生一脸笑容,而大多数学生满脸失望。" (见2004/10《宁夏教育》中《小心呵护孩子的自信心》——蒋海滢) 案例二、"早晨第一节课,天气非常好,我和孩子们愉快地进行《二、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学习活动。例题是:编筐小组每人每天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人4天共编多少个筐?在小组充分讨论后,有两个小组代表发言:生1说:‘我计算出5个人1天编的个数,16×5=80(个),然后计算5人4天共编多少个筐,用80×4=320(个)。’生2说:‘用算式16×4=64计算出1人4天编的个数,然后用算式64×5=320计算出5人4天共编320个。’这两种解法得到了大家的赞同,我也十分满意,准备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学习时,一个平时并不出众的学生站了起来并小声 说:"老师,我还有不同的解法。’我看了他一眼,淡淡的说:‘说说你的方法。’‘先用5×4=20(天),16×20=320(个)。’他说。这时学生炸了锅地喊道:‘不对,不对’‘这样列式没理由、、、、、、’我本想否定这位学生的方法,但还是告诫自己,再听听他的想法吧,于是微笑着对他说:‘能说说你的想法吗?’他迟疑了一下说:‘老师,5人4天的工作量相当于20人1天的工作量或是1人20天的工作量,然后再计算一共编多少个筐。’我被他的解释所震撼,走下讲台,抚摸着他的头说:‘你给老师也上了一课。’孩子们兴奋的鼓起掌来、、、、、、" (见2004/9《宁夏教育》中《一道应用题引发的思考》——王学军) 这就是课前认真写教案的下场,它不仅让教师在学生面前显得可笑,而且把学生的创新精神扼杀在了萌芽状态。因此,教案必须课前备写的规定也早该废除了。 2.必须强化教案的资料库、备忘录、课题源的作用。既然教案只是教学方案的记录,那么为什么非要在课前写,而不能放在课后写呢?放在课后写,那会更有利于教师品评教学方案的优劣得失,根据其中优劣得失的可再利用价值,来决定有没有必要把它记录下来。如果没有必要写,就绝对不能再强制教师去写了。如果教师认为有必要写的话,他们自然会认真地、仔细地去写的。否则,让教师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学期下来,写上好几本教案,扔掉吧,好像还有用;不扔吧,好像又没有多少可再利用价值。可是,他们最后的选择,还是扔掉。这样以来,教案的备忘录、资料库、课题源的作用就荡然无从了。所以,我建议:一个教师在一学期或一年里,不管他干什么工作,教几门课,但教案,只能让他写一两本。否则,他们所写的教案就失去了被利用和保存的价值,只能做为应付检查的没有用的东西。 3.必须积极鼓励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写富有个性的教案。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主导作用,必须要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常言到:艺高人胆大。可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经验及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和水平是千差万别。对已经从教多年的教师来说,再让他们去写教案,就如同热剩饭,越热月黏糊。他们对所教内容早已非常熟悉了,确实没有必要再让他们去写对教学对自己都徒劳而无功的教案了。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和知识更新换代的加快,随着教师知识的遗忘和老化,如果再让教师不动笔,那也是不现实的,会荒了他们,会导致他们越教越不会教了,会害了他们。因此,教师的教案备写,应该以对自己知识的扩充和更新换代、以及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反思为主。而对于那些刚参加工作的教师,还得让他们学会写课时教案,一学期适当的写上几篇,这也是一种学习,也是给自己"充电"。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写出富有个性的教案来。 4.必须让领导转变观念,建立新的教案考核制度。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很多教育管理者的管理观念相对滞后。在绝大部分地方,仍然用旧的教案考核制度来评估检查教师的工作这就严重地阻碍了教案的改革与创新。因此,要让教师写出富有个性的教案来,我们的领导必须提前转变观念,建立一套新的教案考核制度,使教师敢写创新教案,这才是教案改革能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这也就是说,教案改革的归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的领导决定的。 — — 此文已选登于20059《宁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