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这会儿,大风才吐口可以让我们参观圣索菲亚大教堂,开出的价码是——50美金。门票好像只要15里拉,没辙,要想进去就只能把脖子上的泥洗干净,乖乖挨一刀。只有七八个团友进去参观了。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我在出发前做功课时得出的结论:此教堂乃伊斯坦布尔最值得看的地方。索菲亚在这里不是人名,是"智慧"的意思,所以有称大教堂为圣智大教堂的。 伊斯坦布尔从前还有两个名字:拜占庭和君士坦丁堡,这三个名字里,我觉得最动听的是君士坦丁堡。崇拜君士坦丁大帝啊!是他把拜占庭作为罗马帝国的首都,建立要塞都城,控欧亚交界,扼黑海咽喉,是抵御东方各大帝国西进的前沿堡垒,在西罗马灭亡之后的一千年里,仍然骄傲地飘扬着罗马帝国的鹰旗。君士坦丁大帝被尊崇为拜占庭帝国的创立者。而圣索菲亚大教堂的最初建造就是君士坦丁大帝,那时候是座有木制屋顶和长廊的拉丁柱廊式大教堂,在当时就是最棒的建筑了。可惜在五世纪初毁于暴乱。415年狄奥多西二世下令兴建第二座教堂,到了532年爆发了"尼卡暴动" ,起义的市民捣毁监狱、杀死官吏,烧毁皇宫和教堂。第二座木制屋顶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烧成了废墟。起义被血腥镇压下去后,东罗马帝国最伟大的征服者,编纂了一部集罗马法之大成,完备的奴隶制法典《民法大全》的查士丁尼皇帝下令要建造一座与帝国首都匹配的,规模史无前例的教堂。就是圣索菲亚大教堂,仅此也足以让查士丁尼青史留名了。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式建筑的巅峰之作,在长达一千年的时间内,是全世界教堂的老大。它的大拱顶,是世界历史上一个建筑学奇迹,整个中世纪的千年历史中,无人能够比肩。直到15世纪,布鲁内莱斯蒂设计的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拱顶,才宣告世人再次掌握了失传千年的古罗马超级拱顶技术。最早的古希腊神庙是用很多柱子支撑屋顶,而这些柱子割断了内部空间,是个缺陷。大教堂需要一个巨大的无隔断空间,唯有超大拱顶,能解决这个问题,而在整个古代世界史上,只有罗马人知道怎么去做。 查士丁尼请来科学家为设计师,设计师们大胆颠覆了希腊罗马的传统设计,去掉柱廊、楣梁、山形墙和横饰,用穹窿和圆顶代替,大教堂的平面是希腊十字架的造型,上面是直径三十多米的巨型圆顶和两个半圆屋顶,高度有55米,就是20层楼的高度,忒震撼了。查士丁尼从各地运来最好的建材,有埃及的斑岩、色萨利的绿色大理石,博斯普鲁斯海峡的黑石和叙利亚的黄石,连以弗所阿耳忒弥斯神庙的古希腊圆柱也拆下运来,教堂里的大理石柱就有107根,还有很多精美的马赛克镶嵌画,一万多人的辛苦劳作和黄金无数,花了六年时间盖好了这座举世无双的教堂。当查士丁尼第一次跨进教堂时居然大吃一惊,这位出身农家的皇帝脱口而出:所罗门王,我超过你了!当时认为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模仿索罗门的庙宇建造的。 这座大教堂成为君士坦丁堡牧首的座堂和拜占庭帝王加冕的地方。 1054年,教皇派使者到东罗马与牧首协调濒临分裂的关系,谈判破裂。就在圣索菲亚大教堂里,气急败坏的教皇特使取出教皇的敕书,宣布把牧首赛鲁拉留斯逐出教会。赛鲁拉留斯根本不买账,当众把敕书点火烧了,针锋相对的宣布把罗马教皇逐出教会。史称"东西教会大分裂"。从此基督教正式分裂为罗马公教(天主教)和希腊正教(东正教)。圣索菲亚大教堂成为东正教的总教堂。哇塞,见证了历史时刻的大教堂! 来到大教堂的门口,有三个高大的砖垒拱门延伸出来,大风指着拱门上四堵高高的砖墙说这都是后来加的,为了支撑大教堂。进了大门是高大宽敞的走廊,走廊有三座铁门,中间的最高大,大风说那是皇帝门,皇帝门上有幅半圆形的镶嵌画,很清晰,耶稣坐在华丽的宝座上,手里拿着一张纸,写着:"和平与你同在。我是世界的光。"头的左右各有一个圆形的画像;左方是握有权杖大天使加百利,右方是圣母玛利亚。脚下匍匐着拜占庭的皇帝。 大风让我们猜铁门上的箭形的装饰代表什么?不知道。他说那原来是十字架形的,后来被奥斯曼人把那道"横"抠掉了。唉——!大风又指着门口地上两边微凹进去的地面,考我们谁知道是为什么?没人知道。大风侃侃而谈:君士坦丁大帝是进出这个大门的,每天都有两个卫兵24小时把守着,年年岁岁的地面就踩出两个凹坑。我想凹陷可以是千年的卫兵踩出来的,可跟君士坦丁大帝没一毛钱关系。 迈进皇帝门,大多数游客都被这座宏伟的建筑震住了,站在大殿里,半张着嘴,瞪着眼睛,我也不例外。即使做过功课,手里还拿着打印出来的教堂平面图。很多伟大的建筑,无论看过多少次图片和影视资料,当走进它时,一定会被强大的气场笼罩,身心都匍匐于尘埃。是人类的创造让人类感受上天的威严与高贵。巨大的殿堂,高耸的穹顶,每个站在这里的人都会感觉自己的渺小,油然而生敬畏之心。 穹顶中央是黑底金字的阿拉伯文圆形图案,向周围放射出条状图案,下方环绕40个拱形窗户,往下一层层都有很多拱形窗户,越往下越大。这些窗户透进来的光线还是无法使这座恢弘的殿堂变得明亮,和蓝色清真寺一样,从穹顶垂下很多盏吊灯,只不过吊灯不是同心圆的,是花瓣形的,也不是用很多线系着,而是每盏吊灯只系着一根粗一点的线绳。这55米高的巨顶靠四个三角形结构的墙连接穹隅,往下靠角落的四条巨型柱子支撑,穹顶就像被这些柱子上的大帆拱托起。在东西两端各有两个半圆穹顶分散重量,每个半圆穹顶又将其压力进一步分散至三个较小的半圆穹顶上。就这样,巨大穹顶的重量被层层递解。 (网) 倒霉的是大教堂的一侧搭起脚手架,无法看到教堂的全貌。 远望对面的是凸出去的半圆形,穹顶上有圣母抱着耶稣的坐像,金光灿灿。下面窗户上奥斯曼风格的彩色玻璃透进梦幻般的光彩,最下面原来圣坛的位置已经改成了"米哈拉布"——指向麦加方向的壁龛。壁龛贴着华贵的大理石,上面有墨绿色的瓷砖,瓷砖上用金色的阿拉伯书法撰写着古兰经上摘抄下的语句。基督教的圣坛一律是在教堂的正东方向,麦加不是在正东方向,所以这个壁龛不是在圣坛的中心。我想要是麦加在西边大门的方向,估计就要大拆大改了,真主保佑。 有六个很大的圆盘挂在墙上,黑底上是大大的金色阿拉伯文字,一如既往的龙飞凤舞。大风说上面是四位哈里发和穆罕默德两个孙子的名字。四个哈里发被伊斯兰世界尊称为"正统哈里发",其实也都是穆罕默德的亲戚,两位是老丈人,另两位是姑爷。这四个"正统哈里发"的主要业绩是以宗教名义而不是国家名义扩张了伊斯兰教领域。内举不避亲没有错。 大风让我们看二楼正中的位置,说在拜占庭帝王加冕时,那是女皇观礼的地方,还说女皇是乘坐人拉车上楼的,所以没有楼梯只有缓坡。我不明白女皇是谁?哪个女皇?大风也说不出来,写游记时才恍然:应该是——皇后。 在穹顶下面的四个三角形墙上的绘画模糊不清,像是鸟的翅膀和羽毛,其中一个露出一张人脸。那是炽天使的画像,基督教认为炽天使是最高级别的天使负责管理神殿,有六个翅膀,在上帝宝座周围飞翔,不停唱着圣歌。后来都被用石膏覆盖了,大风说20世纪修复大教堂时,维修工人一高兴,把其中一个炽天使的脸给擦干净了。 1453年,第七位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陷了君士坦丁堡,那天是礼拜三,而礼拜五是穆斯林必须做大礼拜的日子,没有清真寺怎么办?穆罕默德二世果断决定将圣索菲亚大教堂改为清真寺。这是大风白乎的,我觉得这礼拜三、礼拜五的故事不太靠谱。但确实是穆罕默德二世决定把圣索菲亚大教堂改为清真寺的,这位年轻的征服者虽然尚武善战,进城后"他放下了剑,与城里所有的宗教领导人开了一个会,他是第一个与所有其他教会召开会议的人,他要求他们告诉自己他们的信仰是什么,而且还宣扬他们的信仰,基督教徒们被允许安静地崇拜他们的上帝。这就是穆罕默德二世所留下的遗产,他拥有帝国般的远见目光,能够将不同世界、不同语种和不同宗教的所有人聚集在他一个人的统治之下(《博物馆的秘密》解说词)。" 虽然穆罕默德二世对其他宗教非常宽容,但清真寺里肯定不能到处是基督教的神灵,何况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于是将基督教的祭坛、圣幛、祭典的器皿拆掉,移走,用灰泥涂抹掩盖基督教的镶嵌画,但那些镶嵌画从来没有被全部覆盖,17世纪时教堂里还是可以看到基督的图像。 1934年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决定把大教堂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展品就是建筑物本身和其中的镶嵌画艺术品。一些被灰泥覆盖的镶嵌画重见天日,地毯被移走,但复原工作也是困难重重,要想把所有的基督教镶嵌画都恢复,就会毁掉后来覆盖上面的一些历史著名的伊斯兰艺术,如何在保存基督教及伊斯兰文化之间取得平衡?很纠结的事。 根据大风的建议,我们先上二楼到"女皇"观礼的位置,从这里看殿堂,视野开阔。二楼的天花板是明黄底色画着伊斯兰风格的图案,地板是大理石的。中间是大理石柱子,柱顶镂刻着复杂精美的花饰。在二楼的一侧有一些保存得很好的镶嵌画,可惜我们没有走过去看。虽然手里拿着标明镶嵌画位置的图纸,也不知道当时怎么就能疏忽了呢? 从二楼下来,我们回到大厅,去找"苏丹的单人包厢",苏丹在包厢里做礼拜,可以防止被行刺和被窥测,包厢由大理石立柱举在半空中,四周是镂空的雕花护栏。和"苏丹的单人包厢"平行,在大厅另一侧的是木制的楼梯上面是宣讲古兰经的讲坛。地面上拦起一块地方,里面铺着大小不等的圆形彩色大理石,它有个响亮的名字:世界的肚脐。有说这里是拜占庭皇帝皇位所在的地方,也有说这里是奥斯曼苏丹加冕的地方,总之是个重要的地方。这里还有间石材造的小房间,四面都是石柱,明显的伊斯兰风格,想必是为一些贵族做礼拜用的。最后,找到了那根"泪柱",这根方形大理石柱总有水珠渗出,人们叫它"泪柱","泪柱"用铜板包裹一人多高,上面有个小圆洞,游客排着队把大拇指伸进洞里,其余四个手指顺时针转一圈,许的愿就能实现。我和朋友也把拇指伸进去转一圈,后来想起来,忘了许愿。 一直都很紧张的转悠,拍照,半个小时的时间还是飞速的消失了。非常恋恋不舍地从大教堂里拔出眼球,走出大门。 仰望圣索菲亚大教堂雄伟的侧影,心里满是崇敬。这是世界上唯一由神庙改建为教堂、再由教堂改为清真寺的伟大建筑,它是建筑史上的奇迹。在这里,君士坦丁大帝把基督教定为国教。这里存留有早期基督教著名精美的镶嵌画。1054年在这里,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这里曾经收藏很多圣物;耶稣墓碑的一块石头,耶稣裹尸布,很多圣人的骨头等等。1453年这里变成奥斯曼帝国的清真寺,无论穆斯林们怎样改造这座清真寺,两种宗教,两种文化,不同的艺术还是跨越历史的时空奇迹般的并存下来,静静地守望对方。造就了今天独一无二的奇观。这里有拜占庭帝国鼎盛时期的创造,也有奥斯曼帝国辉煌历史的剪影。找不到词汇表达我对能够瞻仰这座宗教圣地的喜悦与满足。 (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圣索菲亚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