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互联网几乎席卷一切领域的时候,医疗是所剩不多的尚未被开发的领域之一,并非因为价值小,而是难度实在大。别说创业企业,就连BAT,在互联网医疗投入了几百亿元,至今也没能让这个行业有实质性的改变。 BAT做不到的,创业公司就不做了?这不是个简单好回答的问题,浸淫医疗行业十年的裘加林却想得很清楚。在别人还在谈着独角兽的时候,他已经创造了两个大"独角兽"公司:一个是在2009年成功上市的银江股份(股票代码:300020),该公司也是国内创业板第一批上市企业,裘加林是其联合创始人;另一个是他作为投资人投出的哲信。这两家公司的最高市值都达到了300亿元。 三年前,38岁的裘加林再次选择从零开始。出于对医疗健康产业的钟爱,2015年,裘加林创办微脉,以城市为单位构建本地化的基于医患信任的医患连接平台,希望在互联网医疗发展的迷雾中摸索出一条独特的路。 刚成立不久,微脉就获得了身为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之一的吴泳铭、腾讯联合创始人吴宵光和源码资本曹毅的4000万元Pre-A轮投资。成立一年后,微脉进行A轮融资,吸引到了经纬创投加入,融资金额达到1.2亿元。 如今,微脉已经签下70多个城市,覆盖人口1.5亿人。在已经开通服务的40多个城市中,微脉用户占据城市人口的20%,上线了4万名医生。"虽然微脉用户目前还不到1000万人,但去年增长了5倍,服务人次增长了近10倍,活跃医生数量增长了50倍,业务流水超過10亿元。"裘加林对微脉的未来充满信心。扎根行业进行创业 带着"浙江大学毕业生"的标签,1977年出生的裘加林的职业生涯都与"7"有关:在外企工作7年,上班在7层;在银江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了7年,办公室设立在7层;创办微脉后,在一幢7层小楼办公,办公室还是在7层。另外,他曾是最年轻的外企部门总监、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老总、国内第一个提出"智慧城市"理念的人,并出版了全国第一套《智慧城市》《智慧医疗》丛书……"理工科+管理专业"的背景让裘加林更好地理解了商业的底层逻辑,也造就了他一路"开挂"的人生。"懂技术,才能做好营销;理解了价值创造的逻辑,才能管理好公司。"裘加林说。 对于创业,裘加林更加专注于自己熟悉的领域。"创业就是价值发现。只有对一个行业作深入了解,才知道价值在哪里。"裘加林说。 在长期接触医疗行业的过程中,裘加林发现,对于医疗行业而言,供需矛盾一直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尽管多年来有无数创业者涌入医疗行业,仍旧无法改变医疗行业供需关系的现状。论及这背后的原因,严格的市场监管是其中的重要一条。 2015年,分级诊疗、医生多点执业、药品零加成、两票制、家庭医生签约等各项医改政策纷纷出台,这让裘加林深刻地体会到"大势来了"。于是,裘加林卸任银江智慧医疗集团董事长,从零开始踏上新的征程。从浮云模式到冰山模式 裘加林认为,医疗行业的市场要远远大于大家的想象。从数据上来看:全国打车人数平均每天有7500万人次,日均消费15亿,年市场规模达5000多亿元;而在医疗健康方面,光看病支出每年就超过3万亿元,加上健康管理及保险,整体市场规模是打车市场的20倍。但因为医疗行业是公共服务行业,具备特殊性,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家的严格管制。因此,早几年加入互联网医疗的企业,如好大夫、春雨医生、微医等,在裘加林看来都还没触及医疗行业的本质。 "微脉和很多挂号平台的区别是什么?"是裘加林常常被问到的问题,每当这时,裘加林就会用他自己的一套理论来解释。他将互联网医疗分为四个阶段 1.0浮云模式 十年前,医疗行业对互联网并不开放,大家通过论坛进行沟通,于是逐渐形成了医生和医生之间、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平台及社群,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好大夫、春雨医生等。它们的特点是与医院无关,与数据无关。 2.0浮冰模式 七八年前,医院对互联网开了一扇小门,于是出现了预约挂号服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众多的平台,此外也出现了一些帮助医院搭建"掌上医院"的服务公司。它们的特点是与医院有关,与数据无关,因为它们只是服务于医院,并没有同医院的数据、支付系统进行连接。 3.0冰山模式 这种模式以城市为单位,而不是以医院为单位。平台在线上不仅可以提供挂号服务,还可以提供就医支付、医保结算、报告查询、处方查询、接诊医生线上咨询等服务;不仅与医院有关,也与数据及支付有关。这种模式连接着当地大部分的医疗资源,可基于医疗健康大数据为当地百姓提供精准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 "这个模式是微脉开创的。"裘加林说。很多以预约挂号服务为主线的平台成立时,医院并没有向互联网企业开放,但在如今的政策开放环境下,这些挂号平台无法过渡到微脉模式吗?裘加林说,"两者看似相似,但底层的逻辑和架构完全不同,这还包括医院商务拓展的重构,这些挂号平台是一个悬在空中的基础架构,我们是落地的。" 4.0新医疗 当前的医疗服务构建大都基于"患者-医院"的连接,新医疗服务的理念是基于"患者-医生"连接,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以家庭医生模式开展连续、精准、可信任的个性化医疗健康服务。微脉通过医院去重构医患连接,以医生为载体帮医院构建粉丝群,同时释放医生的自主服务能力,扩大了医院服务能力的边界。 医疗从管制到市场化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医改政策产生了变化?裘加林认为根源在于"钱"。 虽然国家对医疗卫生的投入逐年增长,但相比支出数额的增长,经费余额不足。仔细分析医保费用的支出,可以看出有三大不合理之处: 1.患者不合规使用医保。 2.医院和第三方独立医疗机构出现过度医疗情况。 3.患者无序就医,看什么病都去大医院。 这几部分不合理费用在医保支出中的占比很高,对医保政策的持续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因此可通过以下解决方案纠偏: 1.对于医保使用不合规的问题,采用就医实名制、医院数据互聯等手段,避免骗保事件发生。 2.对于过度医疗问题,推行药品零加成、两票制、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等措施。 3.对于无序就医问题,采用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措施,让老百姓有序、合理就医。 对于医保费用不足的问题,国家下了这么多处方,效果主要体现在大医院。而大医院门诊量上升趋势减缓甚至倒退,打破了"以药养医",自然会大大影响医生收入。当然,国家医改的目的并不是要打消大医生医生的积极性,因此,国家实行"医生多点执业"等政策,为医生用自身技能"勤劳致富"开辟了新道路,而在以往,这是明令禁止的。 此外,因为"药品零加成"政策的实施,医院售药不再赚钱,甚至还会亏本,医院逐渐开始采用处方外配的方式,加之医院间检查报告结果互认,眼科、口腔等科室外移,鼓励商保等措施的推行,医疗服务市场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医疗市场化提供机会 在医疗的市场化之下,"新医疗"转向以患者为核心,而不再是以医院为核心。 裘加林说:"以往大家看病大都是选择医院,但微脉会搭建医生和病人间基于医患信任的连接。"也就是说,用户通过微脉挂了某位医生的号,这名医生就会自动列入用户的"我的医生"列表,建立线上医患连接。之后,用户可以随时向医生咨询、反馈情况;医生也可以通过日常诊疗积累自己的患者粉丝群,为自身服务能力的扩展奠定基础。 裘加林说,微脉的目标是"人人拥有健康档案,家家拥有家庭医生,城城拥有网络医院"。 在整体的推广上,微脉选择以城市为单位构建患者和医生的连接,并且避开医疗资源最为稀缺的一线城市,从支付能力较强的二、三线城市切入——后者合作的意愿更强——从而避免了消耗战。 积累一定的用户就医行为数据后,微脉就可以基于用户意愿为其提供精准服务。"一旦我们成为每个城市看病的流量入口,就可以根据患者的就医需求——比如孕妇需要看产科,眼睛不舒服的人需要看眼科——提供精准服务,把用户推给城市里可以提供服务的医生和医院,实现精准匹配。"裘加林说。 在构建线上就医平台的同时,微脉还在富阳开了第一家线下妇幼商店——喜脉,占地1500平方米。喜脉会邀请相关专家坐诊,为孕妇提供医疗服务,还可提供母婴用品销售、健康服务,以及减肥,骨盆修复等医美服务。 "城市人口的1.5%是孕妇。"这是微脉选择从服务孕妇切入的原因之一。此外,裘加林发现就医在中间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25?45岁的女性,而怀孕又是多数女性会经历的阶段,因此,服务好她们就可以形成极高的服务黏性。裘加林预测,2018年喜脉门店的单店收入可以超过千万元。而一旦其商业模式被验证是成功的,喜脉就会启动快速复制。 接下来,裘加林的目标是迅速扩张至更多的城市。"中国有334个地级城市,如果可以覆盖其中超过100个城市,服务人口超过2亿人,微脉作为‘新医疗服务的基础设施,第一阶段的建设目标就实现了。"裘加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