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岳母抱着小岳飞坐到缸中躲避洪水这样的操作是否合理


  说到古代的这个岳飞的故事还真的挺多的,很多人也都知道,什么精忠报国啊,什么直捣黄龙啊,说也说不完的,但是最近很多人对岳飞小的时候偶遇洪水这件事情非常的感兴趣,话说当时岳母抱着小岳飞坐到缸中躲避洪水,那么这个操作真的能抵挡洪水?真的能让水缸不破?这些问题都是值得研究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
  可以肯定地说,这样的说法害人不浅。真发生洪水,若像岳母一样坐在缸中躲避洪水,除非发生奇迹,否则必将淹入洪水之中。
  其实,坐缸中还不如爬在粗大干燥的浮木上,好歹在水中也相对平衡许多。但是,就算是粗大的水缸,且不说一个女人如何去移动它,又如何安全坐进去,而在水中只要稍微有一点晃动,便会发生侧翻,更何况是在洪水中。
  如果,大家不信,可以去做做实验,不要说坐人,装点水也非常容易侧翻。
  对此,可能有人会问,《宋史·岳飞传》中记载的:"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又如何解释。
  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说,关于"母姚抱飞坐瓮中"的说法,极有可能是元朝在编写《宋史·岳飞传》时,有人想当然地来个了"合理想象"。
  那么,为何会说这可能只是个"合理想象"呢?
  1、洪水发生时间不符合常理
  1103年3月24日(北宋崇宁二年二月十五),岳飞出生于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的一个普通农家。
  试想一下,岳飞"未弥月"(是指不满月)时,北方还处于初春乍寒的季节,说不定积雪都还没有完全消融呢,正是枯水的季节,而远未到丰水期,又哪里来的洪水呢?
  2、父亲还在,为何是母亲抱着儿子逃生呢
  岳飞的父亲岳和,生于1086年,卒于1122年。也就是说,岳飞出生时他的父亲才只有17岁。同时,又因岳和是普通农家,一般都会在家务农,毕竟不是四处走动的商人。
  所以,有父亲在的情况下,还是非常年轻的父亲,又没有从军或被抓丁,有必要将儿子交给妻子带着逃命吗?
  3、除以上两点外,《宋史·岳飞传》中有关岳母的说法依旧还有不符合常理之处
  据《宋史·岳飞传》记载,1126年,两路金军攻破太原,并二次南下围困开封时,岳飞目睹宋人惨遭金人杀戮,非常愤恨,想要投军,又担忧"老母年迈"、妻儿弱小,在兵乱中遇难。但是,岳母姚氏深明大义,为勉励儿子"从戎报国",还在岳飞的后背刺上了 "尽忠报国"四字。
  1126年,虽然岳父已故,若按岳父的出生年龄推断岳母的年龄,当时岳母的年龄最多40岁。如果,按古代女子出嫁的年龄较小,加之古代妻子的年轻一般都要小于丈夫的习惯来推断,当时岳母的年龄很可能不到40岁,直到享年70岁才病故。
  也就是说,当时的岳母还很年轻,又何来"老母年迈"之说呢。
  4、"岳母刺字"之说存疑,很可能岳父对岳飞成长的帮助大于岳母
  虽然岳母刺字的故事脍炙人口、深入人心,但是宋人的笔记和野史对此却均无记载,就连岳飞的孙子岳珂所著的《金佗稡编》中也没有记录。
  所以,有关"岳母刺字"的说法,也有可能是"合理想象"的结果。
  不过,关于岳飞的成长,岳父的作用却是非常的大。岳飞出生后,岳父看到儿子聪明、乖巧,便特意为儿子请了老师教习经史、书法。虽说,儿子对文章和书法也很爱好,但对兵学却更感兴趣,并且在研读过程中,常常会有所领会。
  所以,岳父非常支持儿子习武,并让他拜周同(小说中名为周侗)为师,学习骑射,并达到了左右开弓的水平。
  周侗病逝后,岳飞又拜陈广为师,主学刀枪之法。
  又因岳飞生有神力,不到20岁时,便能挽弓三百斤(宋斤)、开腰弩八石,"时人奇之",武艺达到了"一县无敌"。
  这时,岳父看到宋朝外患频发,于是慨然鼓励儿子报国从军,做个"为国尽忠、为国捐驱"的忠臣良将。同时,"岳母刺字"的故事又是岳飞为父守丧期间。因此,"岳母刺字"的故事很可能便是由此"演变"而来。
  此外,根据岳父的家庭情况来看,岳母是否识字,还不好说,更何况"岳母刺字"呢。
  所以,虽说史料中记载有"岳母抱着小岳飞坐到缸中躲避洪水"的说法,但无论从科学角度来看,还是从史料研究角度来看,都是不值得相信的。也因此,有人提出对历史的研究应持"批判、借鉴(继承)、负责"的态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目录投稿:代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