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市场背景下,投资者如果能够拿出一部分资金交给值得信任、能力较强的专业机构,在获得收益的同时也能大大减少投资所付出的时间成本。 "猩猩定律"是华尔街的一句玩笑话,即基金经理精挑细选出来的股票表现甚至难以超越猩猩随意掷飞镖的结果。统计显示,过去10年,美国共同基金中,平均每年只有36%的表现好于S&P500指数,其中有2年仅达到了21%,仅有3年的平均比例略超50%。过去5年来,标普500指数大幅上涨,而主动偏股型基金想跑赢标普500就更没有那么容易了。晨星数据显示,2014年只有20%的美股共同基金击败了其基准(多以标普500为主)。而近5年,只有21%的基金经理跑赢了标普500指数。在此背景下,投资者开始选择费率更低的被动型基金。 外国猩猩PK中国猩猩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对万得全A的历史数据与偏股型基金规模加权数据进行了分析。以近3年的数据为例,自2012年10月8日以来,万得全A收益达90.89%,偏股平均为86.24%;自2013年1月1日以来,万得全A收益达76.84%,偏股平均为77.65%;自2014年1月1日以来,万得全A收益达67.39%,偏股平均为49.37%;自2015年1月1日以来,万得全A收益达7.65%,偏股平均为20.54%。若将时间维度拉长到近10年,从图1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近10年以来我国主动偏股基金跑赢万得全A指数的年平均比例为50.63%,明显好于美国。 结合收益和比例两大因素,从长期来看,中国的主动偏股基金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超额收益,体现了基金经理的专业投资能力。但值得关注的是,在2007年及2014~2015年这两轮比较明显的大牛市单边暴涨的市场中,主动偏股基金很难跑赢大盘指数。仓位的区别自然是一方面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牛市的最高点和熊市的最低点,都是投资者最后的疯狂铸就的,所以均超过正常理智的界限。在牛市中,主动型基金在指数到达一定位置时,就会基于理智和谨慎,逐步降低仓位,这样就失去了较大的涨幅,造成业绩无法赶超指数型基金的结果。但另一方面,在平稳市或者震荡市中,主动偏股基金的表现往往能胜过指数一筹,这也是过去10年指数基金和标榜低收费的ETF虽快速发展,一度成为基金业的新宠,但也未见主动基金市场占有率受损的主要原因。 根据数据可以充分看出,中国的基金经理似乎在专业投资能力上更胜一筹,可背后的原因会不会是中国"猩猩"本就比外国"猩猩"弱的缘故? "猩猩定律"在中国失灵的原因 统计2005年以来全部主动偏股基金季度收益率,并与万得全A指数的季度收益率进行比较后发现,主动偏股基金的收益分布较指数偏右,平均收益率更高,标准差更低,统计学上的直观展现为更低的波动下获得更好的业绩表现。基于万得全A的收益率可一定程度作为有效业绩比较基准,剔除各种税费及交易成本后,主动偏股基金依然能跑赢指数,只能说明基金以外的投资者跑输了指数,更准确一些的描述是,大量散户跑输了指数,如图2所示。 既然国际惯例也表明基金经理"难以战胜猩猩",可为何国内的主动偏股型基金表现相对优秀?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市场和欧美成熟市场的投资者构成不同,也正是这种区别造成了市场有效性的差异。 一般而言,股票收益率呈对数正态分布,美国等成熟市场参与主体主要是由机构投资者(70%左右)构成,而市场主流指数的权重股市值总和在全市场的占比较大。因此,基金的加权平均业绩将与大盘指数收益率非常接近。在扣除交易费、税收等费用后,基金的收益中轴将下移,导致小于指数收益率,即收益分布曲线将偏左,导致大部分投资者的收益落在大盘指数收益左侧。 与美国等成熟市场不同,我国股市一贯是由散户主导。根据交易所最新报告显示,我国市场上专业的交易量仅占14.58%,其持有的A股流通市值只占3成,与成熟市场机构投资者持有市值达6成以上相比,有着显著差异。 由散户主导的股市更易受情绪面的影响而脱离基本面,同时由于大量投资者缺乏专业背景并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因而在大势判断和公司研究上不占优势,形成大量的噪声交易,这些都有利于机构获取超额收益。在当前的市场背景下,投资者如果能够拿出一部分资金交给值得信任、能力较强的专业机构,在获得收益的同时也能大大减少投资所付出的时间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