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 原文: 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尝谓所亲曰:"丈夫遭遇,要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其舅韩擒虎每与论兵,辄叹曰:"可与语孙、吴者,非斯人尚谁哉!"仕隋为殿内直长,吏部尚书牛弘见之曰:"王佐才也!"左仆射杨素拊其床谓曰:"卿终当坐此!" 大业末,为马邑丞。高祖击突厥,靖察有非常志,自囚上急变,传送江都。至长安,道梗。高祖已定京师,将斩之,靖呼曰:"公起兵为天下除暴乱,欲就大事,以私怨杀义士乎?"秦王亦为请,得释,引为三卫。武德四年九月,舟师叩夷陵,铣[2]将文士弘以卒数万屯清江,孝恭欲击之,靖曰:"不可,士弘健将,下皆勇士,今新失荆门,悉锐拒我,此救败之师,不可当。宜驻南岸,待其气衰乃取之。孝恭不听,留靖守屯,自往与战,大败还。贼委舟散掠,靖视其乱,纵兵击破之,取四百余艘,溺死者万人。即率轻兵五千为先锋,趋江陵,薄城而营。破其将杨君茂、郑文秀,俘甲士四千。孝恭军继进,铣大惧,檄召江南兵,不及到,明日降。靖入其都,号令静严,军无私焉。或请靖籍铣将拒战者家赀以赏军,靖曰:"王者之兵,吊人而取有罪,彼其胁驱以来,藉以拒师,本非所情,不容以叛逆比之。今新定荆、郢,宜示宽大,以慰其心,若降而籍之,恐自荆而南,坚城剧屯,驱之死守,非计之善也。"止不籍。由是江、汉列城争下。乃度岭至桂州,分道招慰。酋领冯盎等皆以子弟来谒,南方悉定。裁量款效,承制补官。得郡凡九十六,户六十余万。诏书劳勉,授岭南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即率兵南巡,所过问疾苦,延见长老,宣布天子恩意。远近欢服。 御史大夫萧瑀劾靖持军无律,纵士大掠,散失奇宝。帝召让之,靖无所辩,顿首谢。帝徐曰:"隋史万岁破达头可汗,不赏而诛,朕不然,赦公之罪,录公之功。"乃进左光禄大夫,赐绢千匹,增户至五百。既而曰:"向人谮短公,朕今悟矣。"加赐帛二千匹,迁尚书右仆射。 注:[1]大业:隋炀帝杨广年号[2]铣:萧铣(583—621)隋末起兵,自称梁王,次年称帝,后兵败降唐,被杀于长安。 译文: 李靖,本名药师,是雍州三原县人。年轻时有文才武略,常常对自己亲近的人说:"大丈夫如果遇上英明的君主和大好时机,就一定要建立功劳成就事业,来搏取富贵。"在隋朝担任马邑郡丞的官职,正碰上唐高祖李渊去攻打突厥,李靖观察李渊,知道他有夺取天下的意图,于是给自己戴上枷锁,将要前往扬州,向朝廷报告事变,到了长安,因为道路堵塞不通才作罢。高祖攻下京城,抓住李靖,将要杀他。李靖大喊道:"您拉起正义的队伍,本应为天下除暴乱,为什么不想成就大事,却要因为个人的私怨杀掉壮士呢?"高祖认为他的话很有气魄,太宗又坚决请求(不要杀他),于是就放了他。太宗不久就把李靖召入幕府。 萧铣占据荆州称帝,高祖派李靖去平定他,那年八月,在夔州聚集军队。萧铣认为当时正是秋汛季节,江水上涨,三峡道路十分危险,坚信李靖不能进军,于是让士兵休息,不加防备。九月,李靖就带兵前进,将下三峡,将领们都请求停止进军来等待江水退了再说。李靖说:"兵贵神速,机会不能丧失,如果趁江水上涨的形势,快速地到达荆州城下,就是人们常说的疾雷炸响,来不及掩住耳朵,这是军事家的上等策略。即使他们知道了我们的行动,匆忙征调军队,也没有办法应对我们,这样他们一定会成为俘虏的。"进军到了夷陵,萧铣的将领文士弘带领几万精兵屯驻在清江,李靖挥师打败了他。来到江陵,扎营在城下,萧铣十分害怕,这时才从江南征调人马,果然调集不到。李靖又打败了他的勇将杨君茂、郑文秀。萧铣派人请求投降,李靖当即进入占据了江陵城,军队号令如山,纪律严明,没有私下掳掠的现象。有人请求抄没萧铣将领中抵抗的人的家资来奖赏将士们,李靖说:"我们是仁义之师,作战的意义在于安抚百姓惩罚罪人,百姓受到了萧铣的驱遣逼迫,抵抗和作战难道是他们自己的意愿吗?我们应当发扬宽大为怀的道义,来抚慰远近百姓的心,人家投降了还要抄没家产,恐怕不符合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救助出来的本意吧。只怕从这往南的各个城镇都会坚守不投降了,这不是一个好计策。"于是没有那样做。江汉一带听到这个消息,没有不争着归降的。李靖凭借战功被授予上柱国的官职,封为永康县公,代理荆州刺史,李靖于是度过五岭来到桂州,派人分路招抚各部落大首领冯盎等人,李靖秉承皇帝的意旨授予他们官爵。总共招抚了九十六州,六十余万户,皇帝用热情的诏书对他加以慰劳鼓励。大宗继承主位,任命李靖为兵部尚书。 突厥各部叛变,朝廷计划进军攻打,任命李靖为代州行军总管。李靖率领三千勇猛的骑兵出敌不意,从马邑直走恶阳岭来逼迫敌军。突利可汗没有料到李靖会这样做,看到官兵突然来到,于是很害怕。将士们议论纷纷:"唐军如果不是调集全国军队来了,李靖怎么敢孤军深入呢?"一天之内多次自相惊扰。李靖通过侦察知道这种情况,暗中让间谍挑拨突利可汗和他心腹将领的关系,突利可汗亲近的康苏密前来投降。贞观四年,李靖进击定襄,打败了突厥,突利可汗只身一人逃走了。唐太宗曾对他说:"从前李陵带领步兵五千去攻打匈奴,最后不免自己投降了匈奴,但还得到史书留名。你带领三千轻骑兵深入到突厥内地,最后攻克了定襄,威名震慑了北边的胡人,这真是从古到今所没有的功绩,足够报当年在渭水被他们打败的仇恨了。" 相关练习:《新唐书·李靖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靖,京兆三原人也。隋大业末,为马邑郡丞。会高祖为太原留守,靖观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能而止。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太宗亦加救靖,高祖遂舍之。 武德中,以平萧铣、辅公祏功,历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太宗嗣位,召拜刑部尚书。贞观二年,以本官检校中书令。三年,转兵部尚书,为代州行军总管,进击突厥定襄城,破之。突厥诸部落俱走碛北,北擒隋齐王暕之子杨道政,及炀帝萧后,送于长安。突利可汗来降,颉利可汗仅以身遁。太宗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名书竹帛①。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实古今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矣。"以功进封代国公。 此后,颉利可汗大惧。四年,退保铁山,遣使入朝谢罪,请举国内附。又以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往迎颉利。颉利虽外请降,而心怀疑贰。诏遣鸿胪卿唐俭、摄户部尚书将军安修仁慰谕之,靖谓副将张公谨曰:"诏使到彼,虏必自宽,乃选精骑赍二十日粮,引兵自白道袭之。"公谨曰:"既许其降,诏使在彼,未宜讨击。"靖曰:"此兵机也,时不可失。"遂督军疾进。行至阴山,遇其斥候千余帐,皆俘以随军。颉利见使者甚悦,不虞官兵至也。靖前锋乘雾而行,去其牙帐七里,颉利始觉,列兵未及成阵,单马轻走,虏众因而溃散。斩万余级,杀其妻隋义成公主,俘男女十余万,斥土界自阴山至于大漠,遂灭其国。寻获颉利可汗于别部落,余众悉降。太宗大悦,顾谓侍臣曰:"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往者国家草创,突厥强梁,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颉利,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稽颡②,耻其雪乎!"群臣皆称万岁。寻拜靖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赐实封五百户。又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征吐谷浑,大破其国。改封卫国公。 及靖身亡,有诏许坟茔制度依汉卫、霍故事,筑阙象突厥内燕然山、吐谷浑内碛石二山,以旌殊绩。 (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名书竹帛:名留青史。②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自锁上变,诣江都 诣:到 B.突厥诸部落俱走碛北 走:逃跑 C.深入虏庭,克复定襄 克:攻占 D.不虞官兵至也 虞:欺骗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以私怨斩壮士乎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 B.及炀帝萧后,送于长安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乃选精骑赍二十日粮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太上皇以百姓之故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李靖"智勇"的一组是 ①公起义兵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 ②突利可汗来降,颉利可汗仅以身遁 ③四年,退保铁山,遣使入朝谢罪 ④乃选精骑赍二十日粮,引兵自白道袭之 ⑤靖观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 ⑥筑阙象突厥内燕然山、吐谷浑内碛石二山,以旌殊绩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隋炀帝末年,李靖做马邑的郡丞,发现李渊有夺取天下的志向,便装成罪犯,打算趁机告发李渊。 B.由于道路阻塞,李靖滞留长安。高祖李渊攻克京城长安后,抓住了李靖,本想杀死他,但最后还是放了他。 C.贞观三年,李靖转任兵部尚书,兼任代州行军总管,率领军队平定襄城,大破突厥,擒获突利可汗,只有颉利可汗一个人逃跑了。 D.太宗因为高祖曾向颉利可汗称臣感到耻辱,励精图治,立志要消灭匈奴。最终凭借李靖等人的战功让匈奴俯首称臣,雪了前耻。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颉利虽外请降,而心怀疑贰。(4分) (2)既许其降,诏使在彼,未宜讨击。(3分) (3)寻获颉利可汗于别部落,余众悉降(3分) 答案: 三、 9、D(料想) 10、D(都是介词,因为。A、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B、介词,到/介词,比。C、代词,你/副词,竟然) 11、B(②③⑥间接体现) 12、C(突利可汗自己投降) 【译文】 李靖,陕西三原人。隋炀帝末年,为马邑的郡丞。这时,高祖李渊任太原留守。李靖观察高祖,知道他有夺取天下的志向,便装成罪犯,把自己锁进囚车,打算趁押赴江都的机会向隋炀帝告发李渊。走到长安,因为道路阻塞不能前行,李靖只好滞留长安。高祖攻克长安后,抓住了李靖,想要杀掉他。在千钧一发之际,李靖大声叫道:"李公率领仁义的军队,扫除暴乱,不想成就大事,只想凭个人的恩怨杀害有才能的人而逞一时之快吗?"太宗也极力劝阻高祖,加以营救,高祖于是赦免了他。 武德年间,因平定萧铣、辅公祏的功劳,李靖被升迁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太宗继位后,他又被召回京城,任命为刑部尚书。贞观二年,被提升为中书令。贞观三年,转任兵部尚书,兼任代州行军总管,率领军队进攻突厥,平定襄城,大破突厥,使突厥各部落逃亡碛北。在这次战争中,李靖擒获了隋朝齐王杨暕的儿子杨道政以及隋炀帝的皇后萧氏,并将他们押送到长安。后来,突利可汗前来投降,只剩下颉利可汗一个人逃跑了。太宗说:"汉代李陵率领五千步兵作战,还免不了投降匈奴,即使这样,也可以名垂青史。你能够凭三千骑兵,深入敌人内部并战胜敌人,平定襄城,威震北方夷狄,这样的事的确亘古未有,如此功劳足可以弥补过去渭水之战的过失了。"由于李靖功勋显赫,唐太宗加封他为代国公。 从此,颉利可汗对唐军十分害怕,不敢轻举妄动。贞观四年,他们退到西北一带,并派遣使者到唐朝谢罪,请求全国归降,作为唐的臣民。接到投降的消息,太宗又任命李靖为行军总管,前往迎接颉利可汗。颉利可汗虽然表面称降,其实心怀不轨。太宗派遣鸿胪卿唐俭、摄户部尚书将军安修仁奉命安抚慰问。李靖看出投降者的险恶用心,决定将计就计。他对副将张公谨说:"传诏书的使者到了那儿的时候,敌人必然放松警惕,你挑选精锐的骑兵带好二十天的粮食,领兵从白道偷袭攻击他们。"张公谨不解其意,说:"既然我们答应他们投降,我们的使者又在他们那里,征讨恐怕不合适吧。"李靖说道:"这是用兵消灭他们的大好机会,千万不可以失去。"于是他率领军队迅速前进,行到阴山的时候,凡是遇到颉利可汗的人,都抓住他们随军前行。颉利可汗看到唐的使者,十分高兴,根本没有料到唐的军队到了。李靖军队的前锋凭借大雾前进,十分隐秘,到了距离颉利可汗的军帐七里左右才被他们发觉。颉利可汗的军队措手不及,还没来得及摆好阵势,颉利可汗一个人就骑马逃跑了,敌兵乱作一团,四处溃逃。这次战争,唐兵斩杀敌人万余人,杀死颉利可汗的夫人——隋朝的义成公主,俘虏男女十多万人,灭掉了颉利可汗的国家。颉利可汗余下的其他部落,全部投降。此役使唐的边境从阴山扩展到大漠以北。战后,太宗十分高兴,对大臣们说:"我听说国君忧虑,大臣就要受到屈辱;国君受到侮辱,那么臣子的性命也难保全。过去在国家刚刚建立的时候,突厥国势强大,太上皇因为不想牵连百姓,故而向颉利可汗称臣。我当时感到十分痛心,睡不安寝,食不知味。为此我励精图治,立志要消灭匈奴。今天,我们只要一出动军队,可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匈奴单于俯首称臣,我们的羞耻洗雪了。"殿上的群臣都大声欢呼万岁。不久,太宗封李靖为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赏赐食禄五百户。后来李靖又担任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征伐吐谷浑,灭了这个国家。李靖因功改封为卫国公。 李靖死后,太宗下诏,允许他的坟墓可以按照汉代卫青、霍去病坟墓的模样去修建,坟墓周围筑起土丘,使它们像突厥国内的燕山、吐谷浑国的碛石二山,用以象征他卓越的功绩。 四、(24分) 13.(1)颉利可汗虽然在表面上请求投降,但是在内心怀有二心。(关键词:"虽""外""而""贰"各1分) (2)既然我们(已经)答应他们投降,我们的使者又在他们那里,不应该征讨。(关键词:"既""许""宜") (3)不久,在别的部落抓获颉利可汗,余下的部下全部投降。(关键词:"寻""悉",介宾短语) 新唐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姿貌魁秀通书史尝谓所亲曰丈夫遭遇要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其舅韩擒虎每与论兵辄叹曰可与语孙吴者非斯人尚谁哉。仕隋为殿内直长,吏部尚书牛弘见之曰:"王佐才也!"左仆射杨素拊其床谓曰:"卿终当坐此!"大业末,为马邑丞。高祖击突厥,靖察有非常志,自囚上急变,传送江都,至长安,道梗。高祖已定京师,将斩之,靖呼曰:"公起兵为天下除暴乱,欲就大事,以私怨杀义士乎?"秦王亦为请,得释,引为三卫,从平王世充,以功授开府。九月,舟师叩夷陵,铣①将文士弘以卒数万屯清江,孝恭欲击之,靖曰:"不可。士弘健将,下皆勇士,今新失荆门,悉锐拒我,此救败之师,不可当。宜驻南岸,待其气衰乃取之。"孝恭不听,留靖守屯,自往与战,大败还。靖每参议,恂恂似不能言,以沈厚称。时遣使十六道巡察风俗,以靖为畿内道大使,会足疾,恳乞骸骨。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谕旨曰:"自古富贵而知止者盖少,虽疾顿惫,犹力于进。"帝将伐辽,召靖入,谓曰:"公南平吴,北破突厥,西定吐谷浑,惟高丽未服,亦有意乎?"对曰:"往凭天威,得效尺寸功。今疾虽衰,陛下诚不弃,病且瘳矣。"帝悯其老,不许。二十三年,病甚,帝幸其第,流涕曰:"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国有劳。今疾若此,为公忧之。"薨,年七十九,赠司徒、并州都督,给班剑、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谥曰景武。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十八》) 【注】①铣:萧铣隋末起兵,自称梁王,次年称帝,后兵败降 唐,被杀于长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姿貌魁秀/通书史/尝谓所亲曰/丈夫遭遇/要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其舅韩擒虎每与论兵/辄叹曰/可与语孙吴者/非斯人尚谁哉 B.姿貌魁秀/通书史/尝谓所亲曰/丈夫遭遇/要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其舅韩擒虎每与论/兵辄叹曰/可与语孙吴者/非斯人尚谁哉 C.姿貌魁/秀通书史/尝谓所亲曰/丈夫遭遇/要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其舅韩擒虎每与论兵/辄叹曰/可与语孙吴者/非斯人尚谁哉 D.姿貌魁秀/通书史/尝谓所亲曰/丈夫遭遇要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其舅韩擒虎每与论兵/辄叹曰/可与语孙吴者/非斯人尚谁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床,文中指坐具;文中和"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中"床"的意思相同。 B.大业是隋炀帝年号;君主时代帝王以年号纪年,中国古代所有帝王皆有年号。 C.第,原指按一定品级为王侯功臣建造的大宅院;后来上等房屋也通称为"第"。 D.诸侯或有爵位的官死去称"薨",也可用于妃嫔、皇子公主或封王贵族之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靖志向远大,学深多才。他渴望建功立业取富贵;韩擒虎非常认可他的军事才能;牛弘、杨素都很欣赏他的政治才华。 B.李靖审时度势,懂得机变。秘密告发李渊失败后,面对将被李渊处斩的处境,又能以理相争;李世民求情得释,后被重用。 C.李靖精通兵法,擅长谋略。在夷陵之战中,统帅李孝恭急于集结兵马出击,李靖认为应等对方将士锐气衰竭后才可以进攻。 D.李靖年老病苦,不忘报国。皇帝想要派他攻打高丽,前去征求他的意见,他向皇帝表达了带病征战的决心,令皇帝感动不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起兵为天下除暴乱,欲就大事,以私怨杀义士乎?(5分) (2)自古富贵而知止者盖少,虽疾顿惫,犹力于进。(5分) 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A原文为"姿貌魁秀,通书史。尝谓所亲曰:"丈夫遭遇,要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其舅韩擒虎每与论兵,辄叹曰:"可与语孙吴者,非斯人尚谁哉?" 11.B(年号从汉武帝开始) 12.D("前去征求"错。) 13.(1)您拉起正义的队伍,本应为天下除暴乱,想要成就大事,却要因为个人的私怨杀掉壮士呢?(就,1分;私怨,1分;义士,1分;大意2分。共5分) (2) 自古以来富贵了但是知道节制的人很少,他们那些人即使生病了劳累了,还是致力于进上之务(富贵,1分;知止,1分;虽,1分。大意2分。共5分) 参考译文:李靖,本名药师,是雍州三原县人。年轻时有文才武略,常常对自己亲近的人说:"大丈夫如果遇上英明的君主和大好时机,就一定要建立功劳成就事业,来搏取富贵。"在隋朝担任马邑郡丞的官职,正碰上唐高祖李渊去攻打突厥,李靖观察李渊,知道他有夺取天下的意图,于是给自己戴上枷锁,将要前往扬州,向朝廷报告事变,到了长安,因为道路堵塞不通才作罢。高祖攻下京城,抓住李靖,将要杀他。李靖大喊道:"您拉起正义的队伍,本应为天下除暴乱,为什么不想成就大事,却要因为个人的私怨杀掉壮士呢?"高祖认为他的话很有气魄,太宗又坚决请求(不要杀他),于是就放了他。太宗不久就把李靖召入幕府。 萧铣占据荆州称帝,高祖派李靖去平定他,那年八月,在夔州聚集军队。萧铣认为当时正是秋汛季节,江水上涨,三峡道路十分危险,坚信李靖不能进军,于是让士兵休息,不加防备。九月,李靖就带兵前进,将下三峡,将领们都请求停止进军来等待江水退了再说。李靖说:"兵贵神速,机会不能丧失,如果趁江水上涨的形势,快速地到达荆州城下,就是人们常说的疾雷炸响,来不及掩住耳朵,这是军事家的上等策略。即使他们知道了我们的行动,匆忙征调军队,也没有办法应对我们,这样他们一定会成为俘虏的。"进军到了夷陵,萧铣的将领文士弘带领几万精兵屯驻在清江,李靖挥师打败了他。来到江陵,扎营在城下,萧铣十分害怕,这时才从江南征调人马,果然调集不到。李靖又打败了他的勇将杨君茂、郑文秀。萧铣派人请求投降,李靖当即进入占据了江陵城,军队号令如山,纪律严明,没有私下掳掠的现象。 有人请求抄没萧铣将领中抵抗的人的家资来奖赏将士们,李靖说:"我们是仁义之师,作战的意义在于安抚百姓惩罚罪人,百姓受到了萧铣的驱遣逼迫,抵抗和作战难道是他们自己的意愿吗?我们应当发扬宽大为怀的道义,来抚慰远近百姓的心,人家投降了还要抄没家产,恐怕不符合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救助出来的本意吧。只怕从这往南的各个城镇都会坚守不投降了,这不是一个好计策。"于是没有那样做。江汉一带听到这个消息,没有不争着归降的。李靖凭借战功被授予上柱国的官职,封为永康县公,代理荆州刺史,李靖于是度过五岭来到桂州,派人分路招抚各部落大首领冯盎等人,李靖秉承皇帝的意旨授予他们官爵。总共招抚了九十六州,六十余万户,皇帝用热情的诏书对他加以慰劳鼓励。大宗继承主位,任命李靖为兵部尚书。 突厥各部叛变,朝廷计划进军攻打,任命李靖为代州行军总管。李靖率领三千勇猛的骑兵出敌不意,从马邑直走恶阳岭来逼迫敌军。突利可汗没有料到李靖会这样做,看到官兵突然来到,于是很害怕。将士们议论纷纷:"唐军如果不是调集全国军队来了,李靖怎么敢孤军深入呢?"一天之内多次自相惊扰。李靖通过侦察知道这种情况,暗中让间谍挑拨突利可汗和他心腹将领的关系,突利可汗亲近的康苏密前来投降。贞观四年,李靖进击定襄,打败了突厥,突利可汗只身一人逃走了。唐太宗曾对他说:"从前李陵带领步兵五千去攻打匈奴,最后不免自己投降了匈奴,但还得到史书留名。你带领三千轻骑兵深入到突厥内地,最后攻克了定襄,威名震慑了北边的胡人,这真是从古到今所没有的功绩,足够报当年在渭水被他们打败的仇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