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ention! 2018年考研人数突破238万人,再创新高。每年考研,985/211名校仍然是最抢手最热门的。考研人数逐年上升,但是报考人数分配不均衡现象十分严重,一些热门院校和专业往往扎堆报考,而一些院校却招不到研究生。 从局部高校来看,一些规模较大的以及热门院校的报考人数达万以上,这些院校基本上每年都保持在这个规模的报考人数。今天,小英为大家盘点近年来考研报名人数超过或接近一万的院校和专业,竞争异常激烈,同学们报考时需谨慎选择! 一.报名人数破万的考研院校 考研报名人数破万/近万的院校 地区 考研人数破万高校 考研人数近万高校 北京 北京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中国传媒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 —— 中央财经大学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京交通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 —— 上海 复旦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大学 —— 上海财经大学 江苏 南京大学 苏州大学 东南大学 河海大学 —— 南京理工大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邮电大学 —— 南京师范大学 天津 南开大学 —— 天津大学 —— 湖南 湖南大学 —— 中南大学 —— 浙江 浙江大学 —— 广东 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 陕西 —— 西安交通大学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西北工业大学 —— 西北大学 —— 长安大学 —— 陕西师范大学 四川 —— 四川大学 —— 电子科技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 —— 西南财经大学 湖北 —— 武汉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华中师范大学 福建 —— 厦门大学 山东 山东大学 —— 吉林 —— 吉林大学 由上表可见,考研人数扎堆报考的院校大都集中在东部,且多为985/211高校;而西部地区的院校报考人数明显较少,有的院校专业甚至出现无人报考的情况。 由此可以看出,在院校选择上,很多同学主要考虑了两条原则:①名校原则;②就业区域原则。名校可以给我们一个更高的平台、更优质的学习资源。东部大城市发达的经济可以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试问多少人考研就是为了摆脱三四线小城市,飞奔北上广? 但我们也需要考虑的是:机会与风险并存,高收益同样意味着高风险。名校考研竞争激烈,报名人数多,录取人数少,试卷难度大,分数线高。如果你的基础相对薄弱,这种种因素很可能降低你考研成功的概率。 二.研究生报考专业前十名 由上图可见,考研报名人数最多的专业有:会计硕士、金融硕士、企业管理、行政管理、会计学、信息与通信工程、金融学、设计学、英语语言文学、艺术设计。 这些专业都是我们所熟悉的专业,是在我们的传统认知中,比较热门的、就业前景较好、薪资水平比较高的专业。但是专业的冷与热都是相对的,时代在发展,当今的热门专业三四年后不一定依然热门,同样当今的冷门专业三四年后也可能非常抢手。因此,在专业选择上,除了"热门"与否,最重要的是考虑自己的兴趣以及自己在该专业上的潜力。 三.院校专业怎么选? 考研报录比是同学们择校择专业时需要考量的一个重要数据,报名人数越多,说明该院校/该专业越热门,越受欢迎与认可,但也反映了其激烈的竞争程度。另外,名校考研推免比例一般比较高,这也加大了其报考难度。 因此,在院校专业选择上,小英建议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慎重考虑: ◎专业选择有以下原则: 1.根据自己的本科专业来进行规划; 2.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志向做好自我定位,自我评估,作好长远持续发展准备; 3.规划的时候要具体到点,譬如你以后选择的行业、单位性质、角色等。 4.如果是跨专业考研,则更需慎重决定,早作准备。因为跨专业考研初试、复试中专业知识背景不占优势,需要更多地时间和精力进行专业课复习,提早准备。 ◎院校选择考虑以下因素: 1.未来工作的城市,打算将来在哪里就业,就选择那里的高校,这样既熟悉当地环境,又有人脉资源; 2.个人的理想与抱负,考研不容易,读研的机会成本很高,一定要选一个能够实现个人抱负的大学,这样备考也有动力,读研也有激情; 3.个人的能力,考研目标院校的选择一定要量力而行,要确保有机会考上,理想的目标院校应该是个人能力与个人抱负的交叉点上; 4.所选择的专业,要考虑所选择的院校是否有目标专业,以及目标专业的强弱等。目标院校专业的报录比、复试分数线、统招人数、复试比例等都要了解。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择其专业,选其院校。院校专业的选择是正式开启考研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院校专业选择是否合适,也会影响到你考试的结果。 那么院校和专业二者,应该先确定哪个呢?小英建议优先确定专业,确定专业比选定院校更为重要,因为这将决定你的复习规划和进度;其次,这也决定了你将来的就业或学术范围。 考研路上,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希望大家都能做出最佳的选择,然后付出最大的努力,收获最好的结果! 不论你院校专业是否已经确定,现阶段都要开始公共课的复习了。如果你基础相对薄弱,如果你自学能力较差,或者对于考研公共课备考零经验,害怕公共课没过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