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图书分编业务的外包是国内外图书馆采用的通常做法,但是由于外包人员素质等综合因素造成了加工质量的下滑,本文用实例从初步加工、分编处理、典藏处理角度分析了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从建立TQM管理体系、加强外包商规范性合作、灵活选择外包模式、提高本馆和外包人员的水平方面对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图书加工;分编;加工质量 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要求图书馆一线馆员进行转型,真正实现从"以书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实现"以藏书为轴心"向"以读者为轴心"的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图书馆员的工作重心向服务读者转移,而总体编制数量并未明显增加,图书采购后大量的验收、分编、加工等基础性工作与人员缺少形成了矛盾。与此同时,馆配书商的暗折扣变成了明折扣,图书分编加工的外包既成为其显示竞争力的增值服务,也极大满足了图书馆的工作需求,双方实现了共赢局面。 一、研究综述 编目业务外包起源于1901年美国212所图书馆向国会图书馆购买卡片目录,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书目资源共享进一步促进了外包业务的发展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中外对比、经验交流、质量控制、质疑与思考等方面。董剑平认为外包工作不利于馆藏排架体系的优化,会造成本馆专职人员技能下降等问题。肖希明研究发现,国外多数是出于降低图书馆经费的考虑采用到馆加工、馆外加工、购买书目数据等方式。张瑞贤认为,在馆员监督下的外包质量是过硬的,应该利用CALIS的数据共享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宋晓莉则认为外包现象的发生使得专业馆员的知识技能无用武之地,而沟通和监管的缺失更容易给专业馆员带来额外的压力。从知网中查询公开发表的学术文章,近十年来有关图书外包加工质量方面的文章达105篇,但总体看来宏观角度阐述的较多,具体化案例分析的偏少,且因为书商的水平不同以及每个馆的人员、条件、《中图分类法》馆用本不同等原因,其细节问题性质、对策还是有所区别的。 二、案例分析 笔者所在图书馆年进书量约3万册,只有两个专职分编加工人员,明显不能满足正常的验收、加工和典藏任务,所以委托外包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工作补充。目前主要采取的是书商到馆加工方式,按照年度计划分配、分阶段安排进场。但根据以往的工作观察,从机械性的粗加工到分编入藏的数据处理环节仍然有不可避免的質量问题。 (一)初步加工问题。1.磁条粘贴。一是忘记粘贴磁条,二是粘贴位置太明显容易被发现甚至被恶意撕毁,三是缺少对磁性检测,这些都会导致磁条检测仪无法正常报警。2.财产号粘贴。一是财产号粘贴的位置不统一,二是出现一号两贴的情况,三是产生黏页现象,容易造成纸张损坏。3.馆藏章盖印。要么忘记加盖馆藏章,要么没有按照指定页码加盖,要么重复胡乱加盖。初加工中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书商用人成本高,加工任务重,加工人员一味追求速度,忙中则容易出错。第二,每个馆加工要求不一样,而加工人员辗转不同馆进行加工,容易混淆各馆粗加工标准,容易发生张冠李戴的现象。第三,书商招聘的人员流动性大,工人的个体心态、负责程度和性格差异影响到工作的细致程度。第四,图书馆缺少前期培训、警示或者严格检查,导致初加工的错误影响到后续环节。 (二)分编处理问题。1.馆藏分类错误。图书必须归入最贴合其内容的类目,不能单凭题名草草划分,还应结合本馆的性质和科研教学,方便读者检索。如社会特殊问题与社会犯罪此类图书在本馆的C913.8和C913.9集中不应分入D669.8.公共安全管理研究,应按本馆集中入D035.29和D035.29。2.公安分类错误。笔者单位是一所警察院校,工作人员很容易受其他高校分类需求的影响导致错误。例如,铁路交通灾害预警管理U298.7应入D631.37。3.一书两入或者同类异入问题。往往加工人员忘记使用ISBN号以及题名查重,没有及时合并MARC,或加版本区分号,这就导致同一本书产生了多条MARC。4.多卷集分类错误。多卷集图书取相同的著者号,不同卷册在著者号后加"-"和卷次号":",如相同卷次又分为上下册或分为数个分册,在卷次号后加"#"。这一环节是外加工人员出错最多的地方。例如:重庆法医理论与实务(第二卷)D919-53/4083,没有体现第二卷应改为D919-53/4083-2。 (三)典藏处理问题。1.载体形态的问题。同一种图书会出现精装和简装两种载体形态,有的甚至还有线装印刷本、古籍印刷本等形态,外包加工的数据往往采取回溯的方式导入到汇文系统,通常来说载体形态统统标记为普通应刷本,在加工人员操作时经常忽略与实物图书的核对,从而导致载体形态错误的发生。2.馆藏地分配错误。笔者图书馆设有总书库、公安阅览室、系部资料室等不同侧重点的馆藏地,往往加工人员因为赶进度抢时间、差不多心态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馆藏地分配错误时常发生,严重影响后期读者的借阅。3.索书号书标问题。一是书标打印模板选择错误,如补贴书标和典藏书标的数量是不同的,外文图书和中文图书的书标排版是不同的。二是书标粘贴位置不统一,通常发生索书号不在书脊正中的情况,要么纵向偏离要么横向偏离,既影响美观又影响图书查找的方便性和准确率。 三、质量控制对策 (一)以TQM视角建立管理体系。TQM即Total Quality Management,中文是全面质量管理,就是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这样四个阶段的顺序来进行管理工作。为此,图书馆需要编制质量管理的文件,并培训图书馆员工和外来加工人员,使之能够遵照执行。这些文件包括:一是质量手册,主要描述本馆的图书馆加工质量方针,提供标准的加工质量样本,交代图书加工的质量要素,规定质量管控的组织和人员。二是程序文件,即规定外来加工人员的工作职责、加工流程、阶段任务、记录表格,为工作人员提供可参考的工作规范,提供备查资料以便明确责任。三是工作细则,即细化工作中具体处理的问题及其标准做法,以醒目的形式标注常见错误。endprint (二)加强外包商的规范性合作。图书馆与图书加工外包商的合作并不是随意的,而是一项严肃的业务合作工作,应该遵循相应的规范进行开展。1.签订职责明确的外包合同。合同中准确描述本馆采取的外包形式,约定具体人员组成并提供相关人员资质和工作经历附件,交代质量评估的参考文件和验收标准,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违约责任作出明示。2.建立良好的审校策略。初期合作图书馆可以投入较大的人力细致的审校,当双方磨合期过后可变换审校策略,便逐条审校为随机抽查,同时建立责任倒查和追究机制,以促进加工人员责任心的提高。3.保持外包加工人员队伍的稳定性。图书馆应要求外包商每一次来馆加工至少要保证有最低数量的熟悉本馆工作的人员,以减少图书馆对其培训、指导、答疑、检查的投入。 (三)灵活选择外包加工模式。肖希明的研究中介绍了国外书商与图书馆的多种合作方式,其中最全面的就是"即可上架"服务,但也有更多的方式供大家选择,既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组合的;既可以是免费的,也可以是有偿的;既可以是供货商的,也可以是第三方的。1.采编人员极度缺乏,重心完全转移到读者服务中,分类、编目、贴条码、盖馆藏章、贴书标、上磁条、书目数据的录入、直接上架等都有外包商完成。2.有部分分编人员和书库工作人员,但是场地有所限制,那么可以采用馆外初加工、馆内做数据、自己典藏上架方式。3.人员不足,场地充足,则可以采用到馆加工编目方式。4.如果书商的折扣低而加工质量不行,也可以采用有偿聘请优质第三方团队的方式完成外包加工,或者在合同中明示书商应提供优质有偿服務。 (四)提高本馆和外包人员水平。虽然图书编目加工可以外包,但是并不意味着图书馆撒手不管,也并不意味着书商的加工人员可以一劳永逸,否则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为此,应该以图书馆为主体,做好本馆专职人员和外包加工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1.图书馆编目人员要保持业务学习习惯,如新版《中图分类法》的学习、每年CALIS组织的中西文编目培训、各省高校图工委组织的专项业务学习等。2.图书馆应将平常业务学习中涉及到外包加工的部分编辑为加工人员学习材料,在外包加工前组织加工人员进行现场学习,保持外包加工跟正常业务要求的一致,坚决杜绝因人不同而标准不同的现象发生。3.吸引外包商加入CALIS等图书馆联盟合作组织,提高外包加工的专业化水平,减少图书馆的直接投入,提高图书加工的质量。 四、结语 高校图书馆专职人员逐步高学历化,具备图书情报高素质水平的工作人员必然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参考咨询、数字资源以及新媒体应用等技术性更强的工作中去。那么,相对来说,技术要求较低的图书加工与编目则必然要走向外包加工的道路。尽管有学者认为外包会降低图书馆专业人员竞争力,但相对于整体效率和未来战略而言,这并不构成威胁,而发现外包加工过程中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对策更能够降低外包工作给图书馆工作质量带来的危险。 【参考文献】 [1]王翀,刘素华.试论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一线馆员转型问题[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26(10):221-222. [2]刘琼.中美大学学科馆员的初步比较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4):13-16. [3]肖希明.国外图书馆与出版商、书商的多元化合作[J].图书馆,2016(04):6-12. [4]张瑞贤.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现状与思考[J].中国出版,2012(12):61-62. [5]宋晓莉.我国图书馆员专业化发展的障碍及其对策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3(01):75-77. [6]赵海鹏.从TQM视角对高校图书加工外包工作评估及分析[J].兰台世界,2016(07):23-25. [7]吴月蓉,朱荣华.高校图书编目外包数据质量下降原因及防控措施[J].兰台世界,2016(01): 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