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胜 刘路喜 浦川海 【摘 要】从教育生态环境来看,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在推动企业的升级转型、大规模培训干部、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进程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面临着生态定位缺失、生态系统失衡、生态链不稳固、生态竞争恶化等困境。因此,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要优化生态系统,明确生态定位,重视生态系统的限制因子,强化生态系统群体动力关系,推动生态系统平衡。 【关键词】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生态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9)04-0071-05 调查显示,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持续升温,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在办学理念、服务区域、人才培养层次等方面进行战略转型,加强与行业、企业、社区的合作,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呈现了积极的态势。2006—2010年,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注册生从249.56万人增加到332.57万人,增长33.39%。2010年,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结业生比2006年增加346.57万人,增长94.69%。 本文拟从正反两个方面探讨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机会与挑战,系统分析宏观环境视角下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有利的生态环境,同时遭遇生态紊乱问题,从生态定位、生态限制因子、群体动力关系和生态平衡角度来优化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生态系统,以推动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生态系统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一、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生态环境分析 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离不开环境对其自身发展的影响。教育必须服从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对其提出的要求。非学历继续教育因其具有较强的市场属性,对环境的依赖程度更高。因此,要分析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所处的环境,主动适应,动态调整,积极优化,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一)创建学习型社会战略为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提供了机遇 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单单依靠全日制教育的教学内容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变革的需求,继续教育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凸显出其重要意义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在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越来越重视知识内容的更新和知识结构的优化,同时要求速度更加快捷,更加注重短平快等实践性的要求。学历继续教育脱胎复制于传统的全日制教育,很难适应市场对知识的时间、内容、结构等方面的要求。因此,非学历继续教育以其灵活、快捷、注重实战和实效等特点在推动国家创建学习型社会进程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二)新一轮学习型城市建设需要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城市与大学呼吸与共,城市因大学而兴,大学因城市而盛。大学与城市的共生互动,就是要促进创新活动从个体、封闭向流动、开放的方向转变,促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从分割状态向上中下游联合、贯通的方向转变。教育部等七部门在2014年颁布的《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在创建学习型城市过程中"要发挥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对于大学而言,面临着新的机遇,可在新一轮学习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可以作为大学与区域合作的先导性平台。产学研合作相对而言存在周期长、瓶颈多等问题,而非学历继续教育可以作为双方合作的一个基础,通过人才培训这一渠道,增加双方之间的互信和了解,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储备。从大学实践来看,通过先行的非学历合作从而进一步推动双方在科研、产业等方面的合作的确是一个捷径和基础。发挥大学在学科、师资、专业、环境等多方面的优势服务于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成为支撑国家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互联网对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需要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解读 互联网带来一场全新的技术革命,对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互联网促进和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甚至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企业发展的路径不确定、社会管理的难度加大、文化传播的途径多元化,这些问题需要研究和提出解决对策。高校以其深厚的科研实力和优秀的师资队伍,能够在专业领域提出全新的看法和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意见。因此,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要积极进行研究和探索,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把研究成果通过培训的形式向社会传播。同时,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在课程形式、内容、模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实现线上和线下的互动,提升学习的效果。通过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发课程,利用多种形式、手段提高从业人员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和创造性,提升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四)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和创新创业发展需要更新知识和观念 当前我国传统产业面临着很多问题,创新能力较差、企业竞争能力弱、自有品牌不凸显、同质化竞争等问题存在。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传统企业进行升级换代。升级换代需要员工特别是高级管理者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从而突破固定的经营观念和运行理念。在国家大力推进创新创业的氛围下,企业要转型发展,更需要更新知识,寻找市场和企业发展的结合点,创新发展思路,优化体制机制,找到企业发展之路。 (五)党政干部的大规模培训为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提供了机会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党和政府提出了"持续推进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在党校系统进行培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大学以其前沿的学科、优秀的师资、良好的校园环境等方面的优势来承接干部培训,可为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市场开拓提供广阔的空间。 (六)"一带一路"倡议为非学历继续教育国际化拓展了发展空间 服务于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办学空间得到了空前的拓展。一些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亟需整合资源进行员工培训,培训围着项目走,"项目建在哪儿,培训做到哪儿",培训要紧跟并适度超前"一带一路"重大基础性建设项目,为项目的发展提供宝贵的智力支撑和急需的人才资源。大学继续教育提要抓住机遇,在课程研发、教学培训、留学服务等方面开发各种类型的继续教育项目,为更多的受教育者提供培训服务。 二、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生态系统紊乱 (一)生态定位缺失 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来看,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定位是指非学历继续教育在大学办学系统当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目前现状来看,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定位缺失主要存在三类问题: 1.理念不清晰 大学的职能主要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作为人才培养的非学历继续教育,由于和全日制教育(甚至非全日制的学历继续教育)在教育形式、教育模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加之办学历史较短,所以在大学里面很少有明确的定位。很大一部分是继续教育的从业人员自行把其归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去,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更多的则是把非学历继续教育划入"社会服务"职能当中,从而弱化了非学历继续教育作为"教育"的应有之义。 2.与高校整体办学定位不匹配 非学历继续教育在大学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同时由于其具有较强的市场属性,因此在办学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迎合市场的现象。如办学主体停留在各类各层次的考前辅导班、更多商业性质的班级等,不与大学本身的优势学科、区域特色等结合起来,会导致非学历继续教育与大学本身的发展定位不匹配。 3.缺少定位 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在大学体系里面没有得到体现,缺少定位。主要表现在办学体制上采用机关管理模式,在办学机制上采用传统分配方式,人员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非学历继续教育可有可无。 (二)生态系统失衡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只有达到平衡,才能产生稳定的功效和动力,从而进入良性发展的循环。目前,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尚未达到平衡的状态,因此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结构失衡和功能失衡。 生态结构失衡是指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的项目不能很好地切合市场发展的需要。目前,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主要有三类项目:一类是经济管理类项目,主要面向中小企业主、大中型企业中层干部和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内容包括领导力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区域经济发展、金融创新等方面;一类是职业类培训,主要针对各级政府、协会或国外资质的证书类考前辅导,还有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技能培训;一类是语言类出国培训,主要为出国留学进行语言准备和文化适应能力的提高。这三类项目总体上看和大学本身的优势学科、专业契合度不高,存在结构性的失调。从现实来看,这种结构性失调可能进一步加大,有待于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不断优化结构,提升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层次性。 生态功能失衡指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教学是大学的第一职能,但是面对社会日益发展,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教学内容不能契合社会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非学历继续教育面对的授课对象是成年人,他们具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对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要求授课教师传授最新的理念、知识和方法。如授课方法上沿袭传统课堂满堂灌的风格,不能针对授课对象,加强和学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必将导致授课效果大打折扣。传统教师能注重系统性、理论性和逻辑性,但是学员更喜欢实战性、操作性。 (三)生态链不稳固 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核心因素是师资、学员和服务人员这三类人员组成的生态链条,但是目前这三类人员组成的节点黏性太差,尚不能形成一条完成的生态链,导致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生态链不稳固。 1.师资 虽然大学有良好的师资队伍,但是由于培训市场的需求多元化、多样化,全部依靠大学的师资很难满足高端培训的需求。因此,必须建设具有高校特色的师资队伍, 提升高校教育培训质量。从目前来看,大学高端培训师资来源多元化,授课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损害了大学高端培训的声誉。所以从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目前的现状来看,高端培训的师资队伍存在着师资来源的不稳定性、教学过程的不适配性、授课内容的离散性和教师管理的复杂性等困境。这些困境导致了生态链的源头出现了问题,使得整条生态链不能很好地链接,造成了生态链断链。 2.学员 学员位于生态链的核心环节,但是由于市场化等原因,学员的个性化比较明显,层次参差不齐,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接受度不同,同时给予教师的反馈程度也有所不同,导致教学效果有所降低,使得知识的生态链断裂。 3.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处于生态链条的中间位置,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熟悉市场,但对专业了解程度较低,导致无法和学员分享课程体系和进行课程设计;另一部分人熟悉日常管理,但是缺乏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对学员进行管理和服务不到位。这两种情况都导致了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生态链条的失衡。 (四)生态竞争趋于恶化 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刚刚起步,一些重点高校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从整体上看,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正处在发展成长的过程中。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竞争也随之产生,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一类是各个高校之间的竞争,一类是高校内部部门或学院之间的竞争。 高校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大学项目同质化,缺少特色和品牌。目前,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全部开设了经济管理类和公共管理与政府培训。这类培训项目门槛相对较低,成本可控,因此成为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首选的项目。随着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进一步开展,此类项目在市场上越来越多,一些大学在开设的非学历继续教育的项目设计中,沿袭和模仿其他大学的课程设计、活动方案等内容,造成了项目的同质化问题严重,缺少与大学本身优势学科、专业、师资之间的契合和关联度,从而在市场上缺少特色和品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生态乱象。 高校内部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项目负责制导致边界难以界定。一般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都是按照项目负责制进行推进,按照项目负责制的好处就是责权比较明确,有利于快速扩大市场规模和份额。但是,随着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市场的不斷扩大和项目的不断增多,在具体操作中很难界定不同项目组之间的边界。项目组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出现了学员资源的竞争、师资竞争、市场人员频繁流动、管理部门无暇顾及相关细节等问题,导致生态乱象的出现和增长。 三、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生态系统优化 (一)明确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生态定位 大学要明确把继续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之中,明确继续教育的办学定位,充分发挥非学历继续教育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国内明确提出这一理念的是清华大学,该校很早就重视成人高等教育和培训,认为世界一流大学不仅要有一流的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还需要有一流的继续教育。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是清华大学人才培养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三个部分有机结合,共同肩负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理念上的开放导致实践上的先行先试,使得清华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显著的成绩。把非学历继续教育作为服务社会的桥梁和窗口,发挥其在政产学研合作当中的作用,充分利用非学历继续教育具有的市场性和灵活性,将项目推向市场,同时将市场需求信息反馈给专业院系,既能满足市场对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的需求,也能满足专业院系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通过开展继续教育活动,积极履行了公立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和人才培养功能。继续教育学院与专业院系密切合作是伯克利继续教育体现出的一大特点。 应明确继续教育的职能和作用,根据学校自身的定位,合理确定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规模、层次和结构,对继续教育的整体地位和发展目标予以明确,逐步凝练继续教育的办学特色,提高继续教育的办学质量,塑造继续教育的品牌形象,逐步形成与学校总体办学定位相匹配的继续教育办学模式。要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建立管办分离的管理模式,明确办学的各类规章制度,推动非学历继续教育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 (二)重视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生态系统中的限制性因子 从生态学角度来看,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的限制因子就是人才队伍建设,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和管理人员。针对师资队伍建设,要面向市场,建设一支校内校外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动态调整的师资队伍。这是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得以发展的基础。从事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员工面对新兴的非学历继续教育,由于缺乏相关项目的开发管理经验,缺乏市场眼光和敏锐性,使非学历的继续教育项目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管理队伍包括市场人员、研发人员、教学管理人员等,要建立多劳多得、任务与薪酬挂钩等激励措施,更新面向市场的运行机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得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生态系统有牢固的生态基础。同时,在面向市场办学的过程中,要加强教育和引导,落实"以学员为本"的互联网思维,注重顾客体验,维护学员对大学的感情,切实提高办学质量。 (三)强化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生态系统群体的动力关系 从生态学角度看,群体动力是指群体各成员间相互作用和影响,对于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生态系统而言,这种群体动力关系表现在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学员层面,即学员及其意向学员的口碑,也就是品牌。而品牌归根到底在于教育质量。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由于具有较强的市场属性,直接面临着市场的考验,没有学员的认可将寸步难行。因此,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要正确处理好数量和质量之间的辩证关系,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牢牢把握办学质量,切实提高办学水平。第二个层面是校级层面,要从总体上塑造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品牌形象,结合自身的学科、专业优势,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创办具有大学自身特色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项目。这也是避免大学之间项目同质化、雷同化的重要途径。经过办学实践,逐步形成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在社会上形成自己独特的形象和品牌,對于意向学员具有强烈的号召力,有助于扩大市场规模和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 (四)动态把握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生态系统的平衡 由于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面向市场运行,因此存在着一定风险,使得大学的品牌和形象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大学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承诺不能兑现,如招生简章中承诺的大牌师资授课、与学位挂钩等虚假承诺;教学管理混乱;个别人员经受不住市场的诱惑违反纪律等。因此,大学在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从招生、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学员服务等多个环节建章立制,在运行过程中加强监管,从源头遏制风险的发生。一旦出现问题及时采用预案进行解决或处理,从而保证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生态系统得到优化,动态调整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运行的平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