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去新疆旅游克孜尔千佛洞号称中国第二敦


  克孜尔石窟又称克孜尔千佛洞或赫色尔石窟,中国佛教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千米明屋塔格山的悬崖上,南面是木扎特河河谷。
  克孜尔石窟是中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大约开凿于公元3世纪,在公元8-9世纪逐渐停建,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各国也是绝无仅有的。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克孜尔石窟有4个石窟区,正式编号的石窟有236个,大部分塑像都已被毁,还有81窟存有精美壁画,为古代龟兹国的文化遗存。
  在历史的长河中,克孜尔千佛洞显得是那么的落寞,站在空空的石窟面前,你会想到那个屈辱的年代,那些被掠夺的宝藏,那些曾经的耻与伤,历史将它的烙印留在此处,留在每个国人的心中……
  走进克孜尔千佛洞,便走进了一个瑰丽的艺术殿堂,一个佛窟的展馆,一个壁画的长廊。这个我国开凿最早、位置最西的佛洞群位于一片悬崖峭壁之上,绵延数千米,区域内分布着经历了十几个世纪的石窟、精致的壁画,可谓人间奇迹、佛国奇迹。
  千佛洞北靠明屋达格山,南临木扎提河,远望雀尔达格山,正是山水胜地,仙佛居所,克孜尔石窟是新疆石窟遗迹中起点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处,也是中国最西处最早的一处大型石窟群,石窟壁画最早开始于公元三世纪,共计230多个,其中保存壁画的80多个,壁画总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比敦煌壁画还要早三百年,开凿最晚的石窟在9世纪左右,可见开凿活动竟然持续了六七百年。
  反映佛教经典的本生故事画,是克孜尔千佛洞的精华,在世界上堪称一绝。它不仅艺术水平高,别具一帜,而且数量也最多。它比敦煌、龙门、云岗3处石窟的总和还要多出一倍,在全世界实属罕见。
  因为这里开发较晚,所以也被称为"中国的第二敦煌",壁画内容丰富,不仅包括飞天、伎乐天、佛塔、菩萨、罗汉、天龙八部、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图画,还有大量的生产和生活场面、西域山水、供养人、飞禽走兽等,对研究佛教在龟兹故地的发展具有极高的价值。
  历史上,龟兹古国正位于此处,看着这些精致的壁画和灵动的塑像,往日的辉煌不难想象。那时龟兹国国家安定,人民富足,百姓虔信佛教,每逢节日,必到此处烧香礼佛。
  佛窟之下的寺院香火旺盛,人声鼎沸,众僧人诵经祈福之音不绝于耳。可为何千年以后,此处荒无人烟,唯余残垣土丘、斑驳石壁?如今再也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只有山谷中那些栩栩如生的壁画,寂寞地埋在厚厚的尘土之中。
  可惜这些无价之宝,在中国近现代那段混乱的岁月里,如同敦煌宝库一样,受到了西方列强的疯狂掠夺。走在石窟之间,经常可以看到被砸毁、盗走的石像遗迹,被整片剥下的壁画,本该贮藏着经文的石龛空空如也,本来立着石碑的地方只剩下斑驳的碑座……
  位于文管所北面半山腰上的"孔雀洞",高大的石窟里曾绘有众多孔雀,它们栩栩如生,仿佛一受惊就会飞走;但如今打开洞一看,不仅石窟正中的一座立塑坍塌,四壁和旧洞上的孔雀画面也刀痕累累,疮痍满目。孔雀没有飞走,却被那些所谓的考古学家和探险家无耻地窃取了。
  如今站在这些破碎的雕像和壁画面前,想想那段屈辱的历史,不禁痛彻心扉。佛国的奇迹,竟然毁在一群强盗手上;善良虔诚的人民,在强弓劲弩、坚船利炮面前竟是那么不堪一击。若佛祖有知,又会作何感想?
  必游景点:
  1."故事画之冠"
  克孜尔千佛洞的第17号洞因绘制有众多精美传神的故事画而被称为"故事画之冠"。这里的四壁、窟顶、甬道、龛楣,到处是色彩艳丽的壁画,其中一幅格外引人注目:一峰满载货物的骆驼昂首而立,眼望远方;驼前两个脚夫头戴尖顶小帽,脚蹬皮靴,身穿对襟无领长衫,满脸须髯,正面向前方,振臂欢呼;脚夫前面还有一人,两眼微闭,神态自若,高举着熊熊燃烧的双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这就是"萨薄燃臂引路"的本生故事,可见当年丝绸之路上佛教对商旅的重要影响。
  2.音乐窟
  克孜尔千佛洞的第38号洞被称为"音乐窟",洞中壁画描绘了龟兹乐队演奏的场景。 左右两壁上有20名乐师,每人奏着一件乐器,从手势和乐器的音位来看,都停止在同一个节拍上。
  乐器有阮咸琴,有龟兹琵琶,有排箫,还有手铃、璎珞、钹、长笛等。画面上舞者形象生动,多是体态轻盈的少女,她们穿紧身薄罗衫,上身半露,或立,或蹲,或腾空而起如御风而行,或脚尖着地如陀螺转动,柔若无骨,曼妙婀娜。从壁画可以想象当时龟兹古国的繁荣景象。
  3.千泪泉
  千泪泉位于千佛洞附近的一个幽深山坳中,长年不绝,给茫茫沙漠带来勃勃生机。传说很久以前,龟兹国王的独生女儿与这个荒山沟中的小伙子倾心相爱,青年向国王求亲,国王要他三年之内在山里凿出一千个洞窟。
  青年日夜不停地开山凿洞,凿了九百九十九个洞窟时,累死山中。公主痛不欲生,赶到青年身边大哭,最后化成了一块终年滴水的岩石,眼泪落处即为千泪泉。
  我是新疆本地人,线上私人旅游顾问—大牛,专业提供新疆旅游规划。
网站目录投稿: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