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多肉植物的人最逃不过的就是蚧壳虫,夏季是蚧壳虫的高发期,有些花友也许已经发现了蚧壳虫的踪迹,如果没有,那当然是再好不过了。 发现了蚧壳虫也不用太慌 多肉植物或多或少,或早或晚会有那么点机会爆发蚧壳虫,原因在于蚧壳虫这货太强大了,不仅仅只是危害多肉植物,在是园林绿化上也是三大刺吸式害虫之首(另外两个是红蜘蛛和蚜虫),危害多种植物,防治也是最难的,另一点,蚧壳虫这货喜欢隐蔽环境,枝叶过密,利于其生存和繁殖,多肉植物叶片何止是过密,简直是太密 ,被蚧壳虫盯上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发现了蚧壳虫也不需要想着一次性清干净 当你想着要搞死它,清得干干净净,那么你有可能陷入既杀虫何杀肉的尴尬,还可能出现杯弓虫影的窘迫,因为蚧壳虫真的挺难杀干净,蚧壳虫本身繁殖量大,防治蚧壳虫的特效药物又少,土壤中还可能残留虫卵,不过也不用太沮丧,一般来说残留的少量蚧壳虫对多肉不至于产生太严重的影响。 当你想着要玩死它,那么你会发现蚧壳虫这货其实也经不起你几次玩耍,至少可以保证能看到的都能杀干净,只是蚧壳虫这货脑残不吸取教训,过段时间又想要跟你的多肉一起愉快的玩耍了。 其实蚧壳虫也有容易杀死的时候 蚧壳虫一般1年发生1~3代,少数4~5代,在若虫转变为成虫前,往往有1个中间期,这一阶段外形呆滞,有的甚至停止取食,这个时间一是每年的惊蛰前后,二是五月底~六月初。此时大多数若虫多孵化不久,体表尚未分泌蜡质,介壳更未形成,用药仍易杀死。需每隔7天喷1次,连续2—3次。初冬时节则是灭杀虫卵的最佳时节,用1000倍40%速扑杀或40%纯品毒死蜱2000倍全株喷施,基本可以保障全年蚧类不会大爆发。如能抓住这三个时机喷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怎么玩死蚧壳虫呢? 1.物理杀法,用针、牙签、镊子,一个个的挑死,适合危害情况还不是很严重的,在茎干部位或者叶子背面一些又肥又大的蚧壳虫。当然,我绝对不 会跟你说看到一只蟑螂的背后有N只蟑螂这样的话,我只会告诉你品种比较牛逼的蚧壳虫,一只雌虫产卵是上千粒到数千粒,一年发生个2~3代,就跟 玩似的。 少量的蚧壳虫,可以直接用针挑死,但需要注意的是,蚧壳虫都是团伙作案的...你看不到的地方可能还有很多 2.送它离开,利用气压喷壶,或者自来水喷头对受害部位喷水,只要水流强度够大,一般都可以冲得相当干净。还可以结合第四种方法的喷药,用非常低浓度的药液代替自来水,个别没喷走的幼虫,也会被杀死,因为蚧壳虫主要是成虫较难以药杀。但这方法有个弊端就是,皮肤容易和药液直接接触。 3.酒精杀法,可以在药店里买那种消毒酒精,浓度75%或者以上的,可以用毛笔蘸取适量酒精后反复擦拭虫害部位,就能把蚧壳虫除掉,且能除得十 分干净、彻底,如果叶片过密,不好擦拭,可以直接用酒精淋受害严重的叶心部位,一般来说淋到的都会死,观擦几天后,如果还有发现继续酒精用 上,适合少数几颗多肉,蚧壳虫已经泛滥,叶心都已经被蚧壳虫密密麻麻。 蚧壳虫数量较多,就可以考虑用酒精或者喷药了 4.喷药,我个人觉得最有效的就是国光蚧必治,也使用过护花神、速扑杀(扑杀磷)、苦参碱这类号称低毒的杀虫剂,喷完的感觉是没杀干净,国光蚧必治给自己的打广告是具有强烈的熏蒸、渗透、触杀和胃毒作用,可穿蚧壳虫的蜡壳直接作用于虫体,杀死若虫、成虫,对卵也有良好的防效。但是,我使用国光蚧必治有出现过药害的情况,建议比配置溶液的时候比使用说明的最低浓度再低一点,如果不确定浓度多少合适,可先少量配置,用虹之玉和姬胧月测试,只要它们不产生药伤,其他多肉一般不会有问题。另外配置的时候还可以加取少量酒精,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尤其是对已经产生抗药性的蚧壳虫,喷药的时间建议傍晚或者晚上,避免刚喷药光照太强造成药伤或者灼伤。 5.埋药,使用上面的方法,基本上已经可以杀干净能看见的蚧壳虫,但是蚧壳虫的卵大部分是在土壤中的,孵化后再爬上去(所以从大棚购买的多肉植物,土壤最好弃掉,根部进行适量的清洗),此外根底部也有根粉蚧壳虫。埋药可以将蚧壳虫扼杀在摇篮中,也可以杀死那些看不到的根粉蚧。如果埋药,呋喃丹和拜耳小绿药都是很好的选择,以呋喃丹为例,呋喃丹具有内吸、胃毒、触杀作用,毒杀能力强,残效期长,效果快,不怕雨水,成本低。 值得注意的是,喷药和埋药对人体肯定是有一定危害性的,尤其是呋喃丹和拜耳小绿药,在一些国家是禁用的。就如上文所说,少量的蚧壳虫,其实对多肉植物不至于构成太大的影响,因此用或者不用,可以自己做个判断。 蚧壳虫后期...蚧壳虫传播途径虽然不少,但有时候会出现一只多肉身上密密麻麻都是蚧壳虫,而旁边的多肉很少,或者看不到,但不代表它是安全的... 蚧壳虫小贴士: 蚧壳虫的种类很多,全世界已知有6000多种,大多数蚧壳虫是多食性害虫,主要危害木本植物和多年生草本植物,蚧壳虫雌雄异型,雌虫多数营孤雌生殖,能分必蜡质、胶质形成蚧壳,或分泌蜡粉以保护身体。目前,在蚧壳虫的防治上仍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但由于蚧壳虫本身的结构特点,防治难度大,防治效果往往较差,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蚧壳虫危害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形态退化,胸足退化或者完全消失,一般除初孵幼蚧具有活动能力外,其他虫态一旦固定便不再移动,终身在一处取食;2.能分泌腊质物覆盖虫体,形成各种介壳,随着虫龄的增大,介壳增厚,药物一般难以到达虫体;3.繁殖量大,如大玉尖蚧壳虫每头雌虫产卵数千粒;白腊囊蚧每头雌虫产卵上千粒;吹棉蚧1年发生4~5 代;糖片盾蚧壳虫可长年危害;4.蚧壳虫危害后,可诱发植物烟煤病;5.一些不利植物生长的环境,导致植物生长势头降低,有利于蚧壳虫的发生。 此外,有数据表明介壳虫的存活率和湿度有相当的关联。主要表现在过高的湿度往往有利于介壳虫发生,很少引起若虫死亡,而低湿条件下介壳虫的存活率降低。平均相对湿度低于38%时,卵的孵化率降低89.3%。当湿度低于15%时,若虫会大量死亡,因此,干旱的年份不利于介壳虫的发生。 原标题:多肉植物蚧壳虫防治方法|介壳虫|病害防治|种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