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你就需要用到思维导图,将复杂的知识点拆分,根据逻辑罗列重组,提高班级均分不再是难题。 01:
教师为什么要学习使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Mind Map) 由美国大脑先生东尼·博赞创建,被称为大脑使用说明书,是被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高效思维"地图"。 简而言之,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如果教师学习使用,将对其教学有三大好处。 一、让教学有特色 大部分一线教师都有非常大的潜力。 但是,很多教师并未重视自己的个性化成长,认为教学特色是是源于个人特色或者学科特色,却忽略还可以通过引入更多的方式,比如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工具的系统使用可以让自己的教学本身就具有特色,甚至通过工具的叠加使用,还可以有更多的特色空间。 二、提高教学效率 很多教师在教学上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是教学效果却不一定如人意。 有些教师以为是与所教学生的基础有关,但是在思维领域,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排除极特殊情况外,他们都是天生的"全脑"思维者。 有些教师也存在一届一届学生教下来,某些方面成了重复劳动,教学迭代和创新不够充分,个人教学成长的空间受限制,每一届的教学实践并没有成为累积个人独特经验的重要途径。 三、形成自己的教学系统 我发现很多身边的不少教师虽然教学经验充足,但是不一定有自己的教学系统。 比如开学第一课自己会怎么上,之所以这么上,是因为接下来的课程会如何。 比如,这一单元的复习课会怎么上,下次的复习课会怎么上,之所以这么上是因为后面的教学会有什么效果。 很多教师只是简单依据教材,对自己的教学缺乏系统构建,某种意义上也会就导致教学无特色、效率不高。采用思维导图,形成自己的教学系统,才会遇事不惊、处事不乱。 02:
虽然思维导图对老师有很大的帮助,但在日常工作、学习中,老师们较少使用它。 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接受系统的学习和指导,对其了解也只是表面皮毛。对于"思维导图"的认知,大部分教师和家长可分为如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看不上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对于自己学科有什么用?不就是个"网红",徒有形式而已。 第二种情况:不会画思维导图。 虽然认同思维导图对学习和教学有好处,但是重新学习一个工具,觉得太难太麻烦,又不是必须要学,始终处在观望中。 第三种情况:会画思维导图但不能坚持。 会在自己教学中用,但只是在"某些"课堂上会用,不会在每堂课上都用,更不会系统地用,即不会全面地、多维地、长期地使用。 如果你也有上述三种情况,并且想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就需要学习思维导图。 03:
如何学习思维导图呢? 中国首届思维导图授权导师李媛老师在思维导图的各种理论上进行多次阶段性实践,不断调整,再实践,最后进行系统构建,摸索形成了"思维导图系统化教学"。 思维导图由于将思维可视化,可以打通单一的语言通道,传递信息。也可以打通传统教学中PPT呈现时的偏线性的呈现,可以将教学信息系统化呈现,动态呈现,与多种教学方式结合满足多种教学需求,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不仅在这个过程中深入探究了学科的底层思维,更逐步形成自己的学科思维模型。通过一篇篇思维导图打磨自己的学科"知识晶体",有助于在实践中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 学会了思维导图这项技能,身为教师和家长的你,一定会更愿意"为未来而教"。 世界的变化越来越快,各种设备、软件、机器解放着同时也囚困着所有人。专注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就会对一个人越来越重要。 未来的时代,所有人一定需要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习无处无时不在。而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就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加速成长。 04:
如何画好思维导图 在思维导图里面,首先在纸的正中央写上中心主题,然后以发散的形式写出分主题,然后分主题里面写出它的观点支撑点,以主题分主题跟支撑点这些关键词句的方式,以及它们相互的关联来激发我们对整节课或者整个逻辑、甚至整个问题的思考过程。 具体步骤 1.在黑板或纸的正中央协商大主题(文章的名称或书名)。 我们以前作的笔记或板书,都会把最大的主题写在黑板的左边或上边。而思维导图则把主题放在整张纸的中心,并且以图形的形式体现出来。我们称之为大主题。 2.写好二级主题,即树状大分支。 思维导图把主题以大分支的形式体现出来,有多少个主要的主题,就会有多少条大的分支。用树状的形式发散开去。 3.补充支撑二级主题,或者延伸出三级主题。 每条分支要用不同的颜色 (不是必须的),但是每条分支用不同颜色可以让你对不同主题的相关信息一目了然。 还可以借用图形的形式更生动地来表现,填充内容。 线上工具: 在过去,大家都依赖于纸质手绘的思维导图,但是现在呢,大家都可以通过电脑版本的或者是手机APP的版本的思维导图来辅助自己。 01 APP :幕布,xmind 等 02 个人手绘板书 好了,这项新的教学技能小7就先介绍到这里,希望能帮到热爱学习或寻求新教研方式的你,觉得好看有用记得转发收藏,关注"一起考教师"头条号,获取更多知识和教师资讯~